PBL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探索和研究

2023-06-30 16:03康晶晶殷明月董令谢姣
食品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食品分析小组讨论食品

康晶晶 殷明月 董令 谢姣

《食品分析》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为食品行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检测人员,如何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该课程教学全过程,促使学生德才共长,是高校《食品分析》专业教师一直需要思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PBL教学模式优越性、课程思政、PBL教学与课程思政联合模式下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等三方面,对PBL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的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为提高《食品分析》教学水平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食品分析》作为食品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其主要以分析化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并评价食品品质,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很强的本科课程。该课程信息量大,教授内容广泛,单一的ppt“填鸭式”讲授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对课程学习兴趣丧失,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重点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达到《食品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如雨课堂、仿真课堂、腾讯课堂等等。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通过PBL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方法,为《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PBL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课程的优越性

PBL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首字母)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放弃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育行业中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课程,是将问题与课程目标挂钩,在问题的驱动下,促使学生通过思索、讨论、自主查阅、合作等方式,学习与问题有关的相关知识,探讨问题间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归纳总结、文献检索、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改善显著。因此,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食品分析》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热情,帮助其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食品分析》课程思政

《食品分析》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从事食品分析相关工作的能力。食品分析工作涵盖了整个加工过程中各阶段食品的成分检测分析,除了常见的营养成分和功效成分外,有毒物质及限量元素也是重要的检测项目。因此,食品分析工作是一项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职位,从事该领域的人员必须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

将思政元素融入《食品分析》课程,不仅增加了原有课程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良好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教师实施《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应依据课程章节内容,有侧重点和方向性地挖掘出思政元素,并恰当地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到自己作为食品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职业素养。

常见的《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授课形式有案例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借助多种现代化智慧教学工具(如雨课堂、学习通、腾讯课堂等),将课程内容相关资料提前上传,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可自行安排个人的学习进度,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3.PBL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和内容,挖掘出相适应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出适合于思政教育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我思索和自我学习等方式形成个人观点,经小组讨论确定最终方案,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最终可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

以第二章“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和保存”为例。任何食品分析检测相关的工作都是始于样品的获得和管理,而正确的样品采集、记录、制备、处理和保存操作正是食品分析工作有效开展的初始保障,当样品采集无代表性、样品标记混乱、样品制备过程中杂质深入和样品保存不当腐烂变质等情况发生时,最终分析结果不能展现出食品样品的实际品质,造成结论的误判。因此,这对采样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细心程度和责任意识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本章知识点的课程思政元素是爱岗敬业、工匠精神。

3.1提出问题

首先向同学展示一份样品记录单,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记录单中的样品选用哪种采集、制备和保存方式?在这些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項?记录单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内容或信息?这些内容和信息又具有什么样的价值?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对样品的采集和保管工作具有直接明确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对采样记录单的学习,了解到样品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细致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得出食品分析工作的职业素质要求,即负责、细心、严谨和整洁。

3.2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对样品记录单内容的了解,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若样品记录单破损或丢失,会对食品分析工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除了样品记录单中显示的样品外,常见的样品还有哪几类?这些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和保管又将具有哪些特殊性?这些问题的回答势必需要学生提前完成该章节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总结出不同种类样品采集及制备的差异,探索出不同类别样品保管操作不同的原因,从而引申出样品正确保管的重要性。该过程不仅可锻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明确食品分析工作的岗位职责,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3.3教师归纳总结

根据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查漏补缺,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归纳所有样品采集、制备、处理和保存知识点的同时,指出样品保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紧急问题及处理措施,并进一步强调食品分析检测员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3.4课堂反馈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测试,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根据线上结果反馈,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巩固所学,重新布置课后作业,于下次上课前重点给予讲解,并重申食品分析工作中样品管理员的岗位能力、爱岗敬业以及工匠精神。

结语

将思政教育引入《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并与 PBL教学法相结合,可有效地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同步提升的教学目标。作为《食品分析》课程的专业老师,更应该时刻秉持“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新途径、新办法,让专业教学与思政课堂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达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的目的。

基金项目:

贵州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SZ2021024;贵州医科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食品卫生学》。

作者简介:

康晶晶(1986.0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植源性功能成分研究。

猜你喜欢
食品分析小组讨论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造假必严惩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职《食品分析》教学内容的重构与优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课内任务驱动,课外项目带动”
食品分析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
加强《食品分析》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