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有道,德育有方

2023-07-04 07:09沈悦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幼儿

【摘要】幼儿教师不仅承担向幼儿传输知识、培养幼儿能力的教学任务,还承担重要的育人职责。教师组织的各类活动需要注重育人,积极将德育渗透到每个环节。基于此,文章重点研究实施幼儿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育人;德育

作者简介:沈悦(1998—),女,江苏省海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幼儿年龄小、思维不成熟。教师需要从根本上重视对幼儿的德育,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保障德育的有效性,使每个幼儿都可以接受德育的熏陶,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通过日常活动,加强德育建设

(一)聚焦生活体验,开展主题活动

为更好地促进德育的渗透,教师需根据幼儿的生活体验,组织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中收获相应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1]。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较少,学习能力不完善,教师在课堂引入一些幼儿接触得不多的内容,可能无法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如果可以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将与生活有关的场景或者要素引入课堂,就可以使幼儿在相对熟悉的场景中学习,也就更有利于德育的渗透。

衣食住行是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要素,在幼儿吃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不要浪费粮食,还可以给幼儿讲述粮食的种植、生产过程。通过教师介绍的这些知识,幼儿可以感受到农民种植粮食的不易,从而珍惜每一粒米,杜绝粮食浪费。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幼儿讲述餐桌礼仪,使幼儿可以有良好的礼仪习惯。

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幼儿展示一些农民种田的视频,幼儿在观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种田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因为缺粮而导致发育不良的儿童的视频和图片,同时启发幼儿思考:“小朋友们,你们在看了这些视频和图片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等因素,多为幼儿组织一些生活体验类的主题活动,使幼儿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到与生活相关的德育知识,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弘扬博爱精神,开展志愿活动

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博爱精神,使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关心和爱护他人,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让幼儿从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所组织的志愿活动,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确保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如果教师组织的志愿活動难度过大,导致幼儿无法完成,就不能有效渗透德育。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一面“志愿墙”,每周一面向全园招募志愿者。比如,食堂可以招募剥花生的志愿者,传达室可以招募小小快递员。这些志愿活动都是幼儿可以自主完成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参加。每周二,教师可以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开展志愿活动,并在活动结束以后,引导幼儿分享其在活动中的感受。幼儿通过参与志愿活动,从小事做起,树立“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当然,在幼儿园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走进社区,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社区是与幼儿生活紧密关联的区域,幼儿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可以逐步走出课堂和幼儿园,接触和了解社会。

比如,在每年的儿童节前夕,教师为了让幼儿在被爱中学会关爱他人,可以带领幼儿深入社区,调查走访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为这些家庭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综上,志愿活动是幼儿德育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在他人有困难时,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人,弘扬博爱精神,感受世界的美好。

二、融入传统文化,组织体验活动

(一)通过传统节日活动,加强德育建设

在幼儿德育的渗透中,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教师需要在幼儿园内组织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这些节日活动。在节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布置教室,融入一些与节日相关的元素,从而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活动安排,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比如,在端午节主题节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习俗。介绍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准备好彩纸,制作粽子的外壳。在正式制作粽子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慢动作向幼儿讲解和展示包粽子的步骤,随后再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纸操作。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感受到了动手的快乐,对端午节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又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分享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有的幼儿提到春节,并提到利用剪刀来剪出各种图案的窗花是春节的传统活动。对此,幼儿的兴趣较高,教师可以教授幼儿剪纸的技巧,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剪出符合心意的窗花形状。在活动结束后,幼儿可以将这些窗花拿回家里,贴在自己的房间。

传统节日活动是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此类活动的组织,也可以给德育的渗透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行为特点和认知能力,给幼儿设计一些难度中等的任务,使幼儿可以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二)解读传统节日,设计活动任务

为了让幼儿体会传统节日文化背后的内涵,教师需要在组织传统节日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节日的解读,据此设计一些活动任务[2]。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对比、筛选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内涵,进而将这些内涵传授给幼儿。

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主要有吃月饼、赏月等习俗。在每年的中秋节来临之际,各地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文艺表演活动、猜灯谜活动等。中秋节蕴含着思乡、爱国的德育情感,教师为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在给幼儿讲解完中秋节的内涵之后,设计活动任务,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资料。在下一节课上,教师组织专题讨论课,让幼儿相互分享各自搜集到诗词资料。在相互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对中秋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领悟了其中的文化内涵,还接受了德育的熏陶,从而涵养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在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文化中,有很多有价值的德育资源,教师要积极带领幼儿解读传统节日的内涵,让幼儿积极完成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从中逐步接受德育的熏陶,涵养道德情操。

三、創新活动方式,重视德育渗透

(一)小组合作,积极落实德育

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德育,在组织德育活动时,应注重创新。普通的活动方式很难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只有注重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才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有效培育幼儿的道德品质。幼儿在思维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差异,教师为更好地落实德育,可以引导幼儿小组合作。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变废为宝”活动,要求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塑料瓶、废报纸、废旧衣物等作为原材料,制作一些玩具或者其他实用的物品。教师可以根据前期开展活动积累的经验,分析班级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判断哪些幼儿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哪些幼儿的判断能力比较强。后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现实情况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成立合作小组,保障分组的合理性,促使幼儿之间能够能力互补。当教师安排了活动的任务之后,小组成员可以合理分工,各司其职,高度配合,高效地完成任务。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搭建展示台,提供幼儿展示作品的平台。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教师要给予表扬;对于不尽如人意的作品,教师要鼓励幼儿再接再厉。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变废为宝”活动,能够将废旧物品充分利用起来,树立节约意识、合作意识,同时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在幼儿园德育中非常有意义,对于一些德育知识,教师仅通过口头讲述,是很难让幼儿充分了解的,而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可以让幼儿相互分享见解,从而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二)加强家庭教育,科学实施德育

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行为与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教师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幼儿实施德育的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家长积极配合德育工作。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在此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家长直接面对面,针对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交流。首先,教师可以将一些班级活动的视频展示给家长,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家长针对幼儿的表现交流意见。家长可以通过幼儿的表现,分析幼儿在道德素养方面的不足。最后,教师可以向家长传授关于家庭德育的方法,深化家长对德育的认识,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开放日”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幼儿的情况,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对幼儿的德育方案,促进家校合作,科学实施德育。

德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极为重要,但对幼儿实施德育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家校合作,调动家长参与德育的积极性,整合家校双方的优质资源,促进幼儿的道德素养发展。

(三)借力游戏,寓教于乐

幼儿非常愿意参与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师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可以为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在游戏中渗透德育,寓教于乐,让幼儿愉快地接受德育的熏陶。

比如,教师可以创设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组织幼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教师需要带领幼儿将教室的椅子按公交车的座位形式摆放,然后,由教师扮演公交车司机,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站点上车的乘客。幼儿扮演的乘客中,可以有老人、孩子和孕妇等不同的人物。在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让部分幼儿“上车”并坐好,然后再让扮演老人、孩子和孕妇的幼儿陆续“上车”。教师在“开车”的过程中,观察幼儿会不会主动给老人、孩子和孕妇等弱势群体让座。游戏结束后,教师需要教育幼儿,在坐公交车时,要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在此类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模仿、表演不同的人物,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及时渗透德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

游戏是一种高效且有效的渗透德育的方式,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性格、兴趣等特点,讲究方法和策略,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游戏,借力游戏,寓教于乐,把德育贯穿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之中。

结语

德育对幼儿的成长、学习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教师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重视德育,渗透德育,积极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把德育贯穿于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熏陶,全面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大伟.“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协同下的幼儿德育课程构建[J].生活教育,2015(05):114-115.

[2]王玉花.浅谈生态体验视域下的幼儿园德育[J].求知导刊,2022(01):110-112.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