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要技能更要“工匠精神”

2023-07-06 10:24李松梅
幸福 2023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育人

李松梅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背景下,我国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工匠精神”影响中国制造及其产品质量,是每个行业都应有的职业精神;职业教育是现代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弘扬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高职毕业生通过自我的劳动创造,既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又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高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深入认识“工匠精神”内涵,依据“工匠精神”内涵对高职学生和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对用人企业进行访谈。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而概括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

1.学生层面

课题组向全院高职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有1057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针对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程度、学院目前“工匠精神”培育环境与措施、教师、相关学生管理人员是否具有“工匠精神”、教师的“工匠精神”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程度、喜爱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等方面做了调查分析。

从学生调查数据分析可知,95%的学生认同“工匠精神”对个人素质的积极作用,70%的学生认同“工匠精神”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会有较好的接受度;对“工匠精神”不了解和一般了解占比接近60%,所以在培养中,首先需要普及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近半数学生认同目前项目组成员初步研究的“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其中认可“通过课程思政”方式培养的占比较大,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渠道。

课题组向本院、本省和艺术类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有103名教师参与了问卷调查,针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学生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学院管理部门对“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是否已经在课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创新实践等方面做了调查分析。

从学生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自身“工匠精神”素质非常影响教书育人效果,近一半的教师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认真负责的态度或行为,教师素质需要提升;80%的教师对“工匠精神”内涵和重要作用有良好的基本认知基础,但有50%教师对“工匠精神”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形成常态化,说明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和作用,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实施培养。

从教师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在项目组前期研究的八种培养途径中,有六种途径教师的认同度超过60%,其中在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两种途径,教师的认同度超过84%;从学生的调研数据可知,通过“课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在课程专项训练中养成和在企业实践中体验”三种途径,学生的认同度超过了半数,说明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土壤,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角色是教师。

2.学院层面

从学生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有近40%的学生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态度和提升工作质量;我院的校园“工匠精神”文化氛围较浓,这种良性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了学生;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主要角色是教师,因此,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制定培养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素质的教师,使教师自身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和倡导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贯穿到教学中,使培养更加有实效。

3.企业层面

为更好地了解“工匠精神”在企业中的实际影响,课题组走访了部分企业,有目的性地选择访谈对象,精心设计了访谈提纲,访谈对象是已经毕业且参加工作的学生,采用个别访谈的方式,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对理想、道德、职业态度、能力的个人看法,对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分别进行一对一的访谈,随时记录访谈信息,再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走访了大庆的一家私企(龙圣印刷有限公司)和一家国企(大庆油田报捷公司),其中私企更加注重的是技能人才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提升靠的是个人在一个领域中的不断坚持和学习,这样才能出好设计和好产品,让客户满意,企业的生存发展靠的是质量和信誉;国企特别强调了员工首先要认同企业精神,有敬业精神,技能水平不是选人用人的主导评价,该企业认为正是一个人的良好素质才能使其不断成长,不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通过对文献中“工匠精神”内涵的梳理与分析,强化了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理清“工匠精神”相关理论,深化“工匠精神”的认识,从而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匠心”意识,成为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渴求的“匠才”。

通过文献调查,深入认识“工匠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涵,分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收集国内外“工匠精神”培养的成功实践经验,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寻找当下“工匠精神”培养的特色内容、创新培养模式和有效培养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和喜愛的培养方式,剖析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获得高职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实践情况和认同的培养方式,分析总结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或有效途径。

通过访谈调查,梳理企业对员工“工匠精神”的诉求,找到高职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切入点。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经验总结等方法,结合课题组教学和实践经验,对比和总结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初步分析总结形成了相应的培养策略研究思路,并在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19级《平面设计专项综合训练》课程和20级《排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对初期形成的“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以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对策。

1.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工匠精神”氛围

高职院校应通过校园环境和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氛围,将“工匠精神”的思想纳入校园的文化建设当中。一是利用校园环境展示随处可见的“工匠精神”的标语宣传、校园展板、劳动楷模雕塑等,使“工匠精神”入脑入心,我院在这一点上做的已经非常到位,无论是教室、走廊,还是室外都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展示;二是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媒介,采取趣味简短文章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讲好“工匠精神”故事,针对我院高职学生可以讲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经典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内化,我院在这一点上还需做出系列策划,尽早实施,故事范围可涵盖各个专业领域的成功事迹,也可是我们身边的教师、员工、毕业生和在校生,注意故事尽量简短有力,重在多角度发现、多种形式展示,可调动全体员工和学生善于发现身边“工匠精神”点滴事,鼓励自主创作和制作媒体,针对阅读量大的媒体可给予荣誉或素质考核奖励;三是开展以“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培养为主题的辩论、演讲、社团活动;四是邀请各行各业匠人和我院优秀毕业生围绕“工匠精神”话题开展讲座,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是如何让这些普通人不断发光发热的心路历程;五是举办校内学生技能大赛,评出技术能手,在综合素质上给予学分激励。总之,高职院校应以立体的、多样的形式,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实处,形成人人崇敬“工匠”、人人发现“工匠”和人人争做“工匠”的良好氛围,不断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2.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融入“工匠精神”元素

课程教学改革是融入“工匠精神”元素的切入点。在思政内容上,不仅要将“工匠精神”纳入到思政公共课程中,而且更要深度挖掘本专业的“工匠精神”元素,并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思政中;在培养手段上,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程可以加入专业和职业教育理念,宣讲“工匠精神”,更好地宣传和解释“工匠精神”的基本价值观,以故事为载体,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树立专业精神,培养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内涵。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學应通过创设典型的工作岗位及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技能,并培育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以“工匠精神”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让“工匠精神”成为每一个高职学生终生努力的目标。

3.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首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可以使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帮助高职院校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情况、行业人才需求等,深入开展理论、实践教育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实践的桥梁,寻求有效的培养载体和途径。

其次,通过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素质,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科研课题和技术应用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再次,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还能在企业的帮助下及时发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企业结合岗位工作的情况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便于改革完善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体系。同时企业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岗位实习机会、实践操作机会、科研创新参与机会等,以便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工匠型”教师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对“工匠精神”内涵和重要意义都有很好的基本认知,但了解的深度不够,明确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必要的;绝大多数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基本认知较好,但了解的深度也不够,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明显,学生喜爱和教师认同度高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主要角色是教师;近80%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具有“工匠精神”;近40%的教师不够敬业,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认真负责的态度或行为。

教师的“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体现为对教育岗位充满热情、对教学和学生工作有责任感,爱护学生,能够积极关注和鼓励学生,时刻保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优秀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首先,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机制,锻炼时间不必过长,可根据实际需求约定时长,教师不仅能够提升技术技能,还能切身感受到企业员工“工匠精神”具体体现,为课堂增加了有血有肉的“工匠精神”思政元素;其次,采取“拜企业师傅”的形式向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学习,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学习时间、学习次数可由教师与企业师傅自主掌控,着重考量“工匠精神”素质指标。再次,针对年轻教师“工匠精神”培养,可采取“传帮带”的措施,推荐“大师型”老教师做为年轻教师的师傅,不仅传授匠艺,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匠心。

通过多种角度、多种方式、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育,使“工匠精神”理念深入到育人工作各个环节,并纳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育人架构,完善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培育过程。

(作者单位:大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