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保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3-07-06 10:24刘育兵黄颖刘克利胡若静高亚南
幸福 2023年5期
关键词:保定市带头人农民

刘育兵 黄颖 刘克利 胡若静 高亚南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解决保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探索保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以精准培养、精准引进和加大投入三方面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一、保定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现状分析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出台了《关于打造保定乡村振兴新样板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六大目标和七项任务,推动我市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部署要求,保定市政府将农业农村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保定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保定市“十四五”时期青年发展规划》等文件,在政策引导、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为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优化乡村人才引进机制

在引进人才上,保定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提供乡村人才工作岗位、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创新引才聚才方式等。一是鼓励支持优秀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一线服务;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机制,通过实施落实“人才十条”等引才激励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推动事业单位人员到基层服务;四是通过设置招聘岗位,组织开展面向全国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大学生村官、村党组织书记等专项招聘,并放宽学历等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五是建立县、乡人才招聘绿色通道,对急需紧缺的人才可直接办理手续,享受相关待遇。

(二)建设创新创业基地

为促进农村创新创业,保定市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保定市积极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培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地在项目孵化、技术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保定市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推动农村创业就业。保定全市已完成各类乡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多家;完成市级以上多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建,实现了基地数量和规模的双提升。

(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保定市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了市、县两级农业教育培训基地,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保定市充分发挥县乡农业农村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的原则,着力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保定市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培育制度,建立了“3+N”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3+N”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可概括为“2+3+X”模式:“2”是指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主体2类对象;“3”是指职业农民培养(实训)、资格认定、创业孵化3类主体;“X”是指产业基地、田间学校等N种主体。三是引导提升农民技能。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为重点,依托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等培训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从业者。同时,建立健全“培训+就业”的创业带动模式和“培训+担保贷款”的担保扶持模式。四是强化高素质农民示范引领作用。保定市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不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保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实施的关键时期。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不足,认为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对这项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次,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相对滞后。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保定地区原有的人才队伍已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例如,农村劳动力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且缺乏学习和创新能力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由于长期受传统思维影响而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模式,导致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壁垒突出。再次,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二是缺乏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三是缺乏熟练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人才;四是农村青年科技人才匮乏,特别是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中缺少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一)农业人才引进困难

保定市是河北省农业大市。从某种程度上讲,农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决定了保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定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但是,作为河北省人口排名第三的地市,保定市没有在省内形成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另外,与省会石家庄相比,保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才吸引力不强、房价偏高等因素造成了保定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不足。保定市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优质企业资源,但在招聘和引进人才时仍然存在较大困难:一方面由于保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薪资水平偏低等原因使得不少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人才不愿意留在保定;另一方面由于政策限制也不愿留在保定市。

(二)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保定地区青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一方面表现为农村优秀青年人才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乡村振兴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据调查显示,保定地区农村优秀青年人才普遍存在留不住的问题,表现为乡村振兴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一方面农村青年人才留不住,另一方面城市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却又难以留住。农村优秀青年人才流失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留村待遇较低。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较好的发展环境,无法满足农村青年人才对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发展空间不大。保定地区部分县多以农业为主,导致当地农村青年人才工作、生活环境较差,而在城市里则多以工作、学习为导向,很难满足年轻人追求安逸生活的需要;三是发展动力不足。青年人才大多是城市里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体系较为丰富、思维方式较为前卫;而农村青年人才多为“老前辈”思想较重、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城市里的年轻人。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保定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从道路交通方面看,保定农村道路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且由于交通闭塞导致了部分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从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看,保定一部分地区由于缺乏水利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灌溉条件较差、灌溉效率低下。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看,保定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个别地区还存在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居住环境也随之恶化,造成农村居住条件较差。从文化建设方面看,保定农村文化氛围相对较差。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保定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路径

近年来,保定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工作,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缺乏有效支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

为更好地推进保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好人才支撑作用,保定市应坚持“精准培养、精准服务”的人才工作理念,全面优化人才结构。“两个精准”既是对保定人才工作理念的总结概括,也是推动保定乡村振兴的具体抓手。“两个精准”是指在培养人才、服务人才上要“靶向”定位。通过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更多农村劳动力向现代农业方向转移;通过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助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卡脖子”问题;通过服务一批乡村本土实用技术人才,支持他们带头致富。

(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保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保定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鼓励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致力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具体而言,保定要实现产业振兴就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素质,通过鼓励返乡创业、农村创业带头人、新农人等新型经营主体自主学习提高,也要通过培育农村合作社骨干,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大量人才和智力支撑,保定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上采取了多种方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保定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理论知识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创新培育模式。以驻保高校为依托,探索形成“学院+基地+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职业培训新模式。这些模式既体现了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又适应了保定市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另外,保定还积极探索农民教育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二)乡村实用人才培训

培养乡村实用人才,就是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体来说,就是要针对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负责人、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带头人等不同类型的实用人才,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其业主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积极培养一批乡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发挥他们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带动作用。

1.大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并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他们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不断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批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带头人。一是充分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型农民培育等项目和资金,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在自愿和不改变身份的前提下,通过兴办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并通过领办、创办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形式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三是引导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现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他们的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和发展新业态的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产业融合发展。

2.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此过程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是关键。首先,政府应该在农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其次,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组织开展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如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并积极鼓励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到乡镇进行现场教学等。再次,在对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加强与农民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听取他们对培训课程以及培训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农村技能人才培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要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产业的农民,在教育培训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在教育培训方式上应有所创新。二是要强化职业技能鉴定。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工作,培养造就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乡村产业带头人。要大力培育农民创新创业带头人,支持农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三是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在县乡两级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大培训”“现代农业科技大推广”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开展信息传播,帮助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和信息。四是要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目前保定市農村经纪人队伍数量仍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定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加快保定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结合当前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导向,深入分析当前保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找准问题症结,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通过深入推进保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保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保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079)

猜你喜欢
保定市带头人农民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饸饹面“贷”富农民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