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2023-07-06 10:45沈清
新农民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策略

沈清

摘要:在我国公路发展建设过程中林区公路建设占据主要地位,但同时导致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例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为了改善当前现状,本文首先阐述公路环境保护的定义、内容、功能以及生态公路的特征。其次,明确建设林区公路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多元化的生態环境保护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为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思路,并使现阶段林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受损的问题得以改善。

关键词:林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策略

近些年我国经济环境得以改善,公路建设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公路建设工作使林区环境受到了生态污染及破坏。举例来说,噪声污染、地面分隔以及植被破坏等。对此情况,讨论林区公路建设及生态保护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公路环境保护定义

1.1 环境及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指的是人类与生物生存发展的空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提出环境的定义:环境指的是人类发展生存的经过人工改造或天然形成的总体,其中包括水土、大气、草原、森林、矿藏、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名胜古迹、水生生物以及风景游览区、生活居住区等。以社会属性及自然属性为依据,环境能够划分为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自然资源受到破坏及污染。针对环境破坏及污染的问题,应该进行综合性治理,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发展的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上述定义进行分析,公路环境保护是将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基础,控制调节公路工程及路域环境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发展。公路环境保护主要由如下两个部分组成:首先,研究因修建公路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范围及程度,以环境保护措施为依据开展科学合理的环保工作。其次,公路在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管理期间,应该将公路组成部分所具备的环保功能凸显出来,在充分发挥公路运输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对沿线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1.3 公路环保功能

通常情况下,如果公路设计工作严格遵循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以公路施工技术规范为依据来施工。这样一来,能够达到保护陆域自然环境的作用,并且能够调整完善社会环境[1]。公路各组成部分所具备的环保功能如下:在施工或者竣工之后,路基工程结合疏导排水及造地还田,各部分能够相互协调配合,确保工程坚固稳定,外观优美且舒适,并达到预防水土流失的目的。路面工程能够有效保护路基。同时,发挥防水防尘、保护公路沿线环境,避免污染的重要性。桥梁涵洞在设计施工期间,高度重视对景观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优化环境。对于公路工程的稳固性及整体性来说,排水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路基路面水与水中有害元素及油污流入农田,以免耕地发生土壤污染或被淹没。防护工程能够确保路基的坚固稳定,同时,减少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环境,与工程的环保性有紧密关联。

2 生态公路特征

2.1 整体协调性

生态公路需要实现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在公路设计规划、施工运营及管理等阶段,应该进行充分考虑,将生物、污染、资源及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构成复合系统—即公路、自然、经济及社会。有机结合不同性质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公路经济系统,分析环境、经济及技术的重要地位,协调公路项目施工期间的各种关系,使公路项目实施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

2.2 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公路在建设时,受到水文、地形及地质等条件的限制。同时,生产工具、生产工艺、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水平也会对其产生制约,导致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沿线的生态环境。生态公路的建设应将现有条件作为基础,采用多样化的措施和方法,将对沿线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针对已经形成的破坏尽可能恢复,并补偿所占用的土地。

2.3 景观生态效应良好

站在景观层面进行分析,生态公路具备直观、易感知的特性,对于行者来说,生态公路的印象不应该仅仅是混凝土墙、钢筋网或者是沥青路面,而是应该利用路线的特点,合理选线,确保公路路线适合景观。以公路设计布局的方式,将公路景观充分展示出来,并通过绿化美化使公路景观得以改善[2]。

2.4 安全高效

生态代表着健康和谐,生态公路也就是和谐健康的道路,因公路基本职能是为运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和谐健康的基础应该是确保公路系统运输,正因如此,生态公路需要确保运输便利高效。

3 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林区公路建设能够满足林区的日常生活及生产,并且对木材生产、森林经营管理、护林防火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林区公路网能够提高商品经济,促进林区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及文化生活得以改善。但近些年来,在将以木材生产作为中心的思想背景下,林区公路创建将重点放在路网密度与节省投资方面,对道路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因道路修建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路网密度增加。同时,出现许多环境问题。正因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对林区可持续发展产生限制性作用。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该提高重视程度[3]。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能够体现在道路建设使森林破碎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一定影响、导致水土流失,道路修建过程中会影响河流水质,穿越城镇使环境恶化。下文对林区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

3.1 林区道路建设使森林破碎化

林区道路的修建会使原本片状森林被分割为森林岛,森林向破碎化方向发展。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森林破碎化会导致物种生存环境出现危机,针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芬兰北部林区部门通过研究表明,森林向破碎化方向发展与几种鸟种群的减少有直接关联。德国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提示,林区道路建设会妨碍小型哺乳动物的通行。国内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在采伐以后,部分价值极高的毛皮兽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导致物种减少。同时,有人员对巴西亚马孙河流域林区公路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得知,森林破碎化会提高树木死亡率。树倒会形成空隙占据植物种,并且推断在数10年以后,原生林将会被次生林所代替。所推断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授粉动物、食草动物以及种子传播动物的生存。

3.2 林区道路建设影响湿地生态系统

通常情况下,林区中会分布湿地。湿地指的是不同其人工、天然、暂时、长久的湿源、沼泽地、水域地带、泥炭地域、流动或静止半咸水、咸水水体或淡水,且在低潮时水深在6米之内的水域。在自然界中,湿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存的环境之一,并且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是具备诸多功能性,具备独特性特点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珍稀物种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并且在延缓及阻止洪水,控制水土流失,储水抗旱,维持地表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林区临公路时,因设计方案及道路选线不合理,将会减少湿地的面积,使湿地生态环境受损,进而致使湿地污染,对生物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林区公路建成之后,在运营初期因公路建设过程中,地表长期暴露在外,很难生长植被,特别是在北方区域,降雨使土壤被侵蚀,出现水土流失。如果发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将会为居民生命安全及生态环境带来损失。林区公路建设对森林生物的影响。林区公路建设会使自然生境岛屿化。林区公路犹如一道屏障,使林区生物生存空间被阻隔,切断迁徙通道,减弱了生物的寻偶及觅食能力,对于多样化生物保护十分的不利。此外,林区公路建设会产生噪声污染。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振动污染以及交通噪声会阻隔误导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对鸟类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3.3 林区道路建设导致水土流失

通常情况下,林区分布在森林山区,山区地形地势复杂,且公路线会受到横、纵、平几个方面的控制,如果选线不恰当将会导致大量挖填方,引起土体变形、移动,增加边坡,导致路基不稳定。除此之外,使地表的表土和植被遭受破坏,在降雨季节非常容易导致坡面土壤侵蚀,进而出现水土流失、滑坡、山体坍塌等灾害。

3.4 林区道路建设中取弃土石方

林区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挖土取方,会产生许多废弃土石方。土石方分布面广,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影响附近的生态环境。举例来说,植被被埋压,弃土随着雨流淤堵下游的河床。除此之外,挖方取土也会使地质平衡遭受破坏,极其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林区公路建设极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主要能够体现在破坏道路用地范围内的植被上。在施工初期,需要清理用工地范围中的植被,使自然土壤结构被破坏太大,减少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外加路基、便道、施工,严重破坏地表植被。

3.5 林区道路修建影响河流水质

林区道路建设过程中,因外界影响因素,导致林地土壤得不到及时的恢复,被雨水和地表径流长时间的冲刷和侵蚀,带走了许多的营养成分。泥土流入河中改变了河水元素,使河水浑浊,进而产生水体细菌。

3.6 林区道路建设需穿越城镇致使环境问题

林区公路建设使城镇之间关联性加强,对林区经济繁荣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同时出现许多环境问题。主要能够体现在空气质量污染、粉尘污染、噪声污染。因公路需要穿越城镇,会使商店林立、人车混行,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行驶,进而使空气及噪声污染加剧。

4 林区道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4.1 加强公路选线的设计

林区公路在研究规划时,应该深入调查分析地区生态资源的基础情况,系统地整理生态保护资料,从而为保护动植物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中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脆弱区的分布及类型。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类型,保护性生物的分布和种类及数量等内容。将调查分析地区环境资料作为基础,分析工程概况,不光应该对道路使用功能进行充分考虑,而且应该精准评估自然环境,将环境成本纳入决策过程。在为林区公路选线时,应该避开环境敏感区域,减少所占耕地的面积。线性设计需注意融合于自然环境。在起伏区域应该顺应地形变化开挖。在平原区域尽可能使用和环境融于一体的曲线线性。在地形严重起伏的区域,应该尽可能减少破坏地形原貌。坚持社会及环境效益、公路建设及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规划的原则,从而整体优化林区公路的选线设计。

4.2 加大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首先,采用全新的方法和技术施工。针对林区公路建设区域生态治理及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应该充分应用全新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提高自然环境保护质量。举例来说,国外发明的客土喷播技术能够预防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为边坡林区播种技术。现阶段,被推广应用的三维网植草技术具备经济性特点,属于防冲刷固土技术。现阶段,森林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消化与我国地形地貌相符合的全新技术及方法,从而为林区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作出积极贡献。其次,精心组织施工。将环保方案的实施作为基础,主管部门应该与实际情况结合,制定施工期环保措施,高質量完成施工期组织设计工作,严格管理施工环节,确保施工过程有序不乱。在施工期间,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针对土方调配需要遵循节约用地这一原则。依据施工设计规定定点取土,确保弃土场地的选择科学合理,避免应取土弃土不当、防护措施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在具体施工时,需要采取正确的环保措施。为了避免工程塌方、坡面、滑坡以及有关地质灾害。施工时须采取必要性措施来防护,确保施工切削面结构稳定,有排水渠道。在挖方、填方时,应合理安排排水,系统尽可能地减少雨水充实地面。同时,使用覆盖物或纤维来保护地表,对地表植被恢复生产促进作用。避免因施工作业导致绿植被破坏,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同时,禁止采伐用地范围之外的植被。最后,落实避让、补偿措施。在林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补偿措施及避让措施。林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让饮用水源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域,从而对动植物及水源提供保护作用。为了使自然风貌尽快恢复,补偿公路建设开放的环境缺口,可以在公路边坡植草种树,种植防治污染、降噪的植物来绿化,将公路绿化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加强绿化水平,在可绿化的区域种植草木,确保林区公路美观大方、景色宜人,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5 结语

想要促进林区经济发展,林区公路建设是基础。林区公路建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林区生态环境。正因如此,林区公路建设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林区环境及公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彬,马勇骥,张乐源,等.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2,47(11):22-25,48.

[2] 李微,单文萍,朱美荣.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9(4):128-131.

[3] 李海东,马伟波,高媛赟,等.生态环保扶贫减损增益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2):2761-2770.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策略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