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2023-07-06 07:47高发瑞李晓晓王亚民任艳云孔贺宫承志高仙草黄信诚陈爱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数字技术大数据

高发瑞 李晓晓 王亚民 任艳云 孔贺 宫承志 高仙草 黄信诚 陈爱军

摘要梳理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技术在农业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成果,从现代农业技术使用、市场运行效率及农业生产效率3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机理,理清数字技术对提高农业技术的采用和使用效率、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探索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数字技术;大数据;农业经济转型;作用机制;市场运行效率;农业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1-000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GAO Fa-rui LI Xiao-xiao WANG Ya-min et al(1. Ji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Jining, Shandong 272000;2. Yiw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Jining, Shandong 272000;3.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4.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Guan County, Langfang, Hebei 065500)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achievement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us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market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alyz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clarifies the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the adoption and us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mproving market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chang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explores effective path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Digital technology;Big data;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y;Mechanism of action;Market operating efficiency;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新中國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也面临着重要挑战和机遇。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转型主要体现在农业从低价值传统作物生产向更具多样化和商品化的高价值农业生产转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及城乡要素流动畅通、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及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边际生产率缩小等方面[1-4]。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及市场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仍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现代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的融合以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成为当下推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重点。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农业技术创新、市场完善、优化农业要素投入提供了技术支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全国行政村通光纤率和4G覆盖率平均超过98%,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139亿户[5],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2.3%,国内网站数量为468万个[6]。数字技术设施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的功能利用水平,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社交应用、网络办公等基础功能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1亿,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66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7.25亿,微信朋友圈利用率达85%。此外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网络商务的发展应用衍生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促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积极开展,资源共享平台、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组织性矛盾,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提供了思路。依托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频道、信息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等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建设完善,其中农业部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汇聚粮棉油糖等8大类15个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截至2019年3月底,平台已接入各类数据约20亿条,数据容量超过600 G,每天新增数据10万余条[1],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整合能力。通过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引导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健全不仅为农户实时、便捷掌握市场信息提供了便利,而且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运行效率,有力推进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改革。

在农业转型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水平及组合方式变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规模报酬递增的关键。依托数字技术的不断研发创新及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乡村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乡村经济发展方式不断革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新型线上经营模式开展不断创新孕育出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农村电商,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以实现通过提升农民现代信息技能而内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此后,国家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一系列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电商企业重点布局下沉乡村市场,县域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0 961.6亿元;截至2020年前半年,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超过97%[3]。据初步统计,设有邮政电商服务站点的建制村达到24.5万个,覆盖率约为44.8%[7]。

因此,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的背景下,要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使农业经济共享信息红利,依托护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业资源高效流通共享,挖掘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效率,以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为充分探索、理解数字技术在农业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相关材料的整理,以当前学者对数字技术的定义及对农户信息获取利用影响为起点,从现代农业技术使用、市场运行效率及农业生产效率3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就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有效路径。

1数字技术的影响机理

数字技术主要是指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发布、传送和利用的技术[8-10],其不仅包括信息处理技术等硬技术外,还应包括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平台等软技术[11]。具体来看,数字技术主要是指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等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发展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引擎。一方面,物联网、大数据、遥感技术等先进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原有的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并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了要素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12-13],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推动了生产要素秩序的演进和生产方式的革新[14]。

具体来看,以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从三个方面为农业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第一,数字技术能够便利农户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减少由过度依赖中间商信息而造成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将农村生产者和经常被边缘化的生产者纳入当地产品市场及国家甚至全球市场。第二,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农户获取技术信息及要素投入信息的成本。农户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会提高对所投入要素的信息需求。通过数字技术推广服务等提供的有关农业实践,农民可以获得关于新工具或新种子的更多的信息,增加对适用技术的获取,并使其他形式的资本更具生产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降低农户的市场参与成本、降低农户与中间商的沟通成本使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更好地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链接,进而革新农户的销售方式和生产方式[15]。

2数字技术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作用效果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渗入及农业各部门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改变农业生产销售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经济转型。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转型的影响效果具体表现在提高先进种植技术采用效率、改变农户的销售行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及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三个方面。

2.1数字技术提高农业技术采用概率及应用效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利用率差距较大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先进种植技术采纳率较低及种植技术效率较低是造成其差异的关键。在日常的种植经营中,受农村信息获取交流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等因素影响,新的生产技术,如改良种子品种、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不一定能被农户及时获取[16-19],而且,即便是农户了解到这些技术,如何科学地在生产中使用,及采纳后带来的预期收益如何也是影响农户对某一项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20]。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扩散效应得以充分的发挥,农户可以实时了解、获取跟自身种植特点相关的技术信息,从而有助于激励农户投资于新技术[21]。在数字技术应用之前,技术推广员及农资服务站是减少技术采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手段[22],但由于交易成本较高、信息传播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其使用率较低,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减少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户之间的沟通成本,方便农户实时咨询,及时解决农户在技术使用中的问题,有利于技术推广从单纯的技术转让向咨询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转变,提高技术采纳效率[23]。闫贝贝等[24]从数字技术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2个方面分析手机使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认为手机接入和信息利用能够提高农户采用IPM的概率,且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概率的影响更大。杨程方等[25]的研究则表明,农户的信息素养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选择及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Gandhi等[26]的研究表明,通过当地社会网络将农民与专家联系,最大限度地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信息交易成本,使农户对所倡导农业技术的采用率提高了7倍。Aker[27]的研究则表明,利用手机使用农业推广服务可以显著节约生产成本。

除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采用的效率外,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农户对农业种植信息掌握的精确度,有利于及时防范各种种植风险,精准各种要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除了基于收集环境传感器数据(例如温度和降雨)的遥感监视系统之外,基于社交媒体的预警系统已显雏形。如微信、微博、短信等类似的社交网络会提供突变天气及气象灾难的早期迹象。另外,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先进的精密耕作系统并自动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可以实现要素的精准投入,减少时间、人力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如GPS技术、卫星及无人机技术等精准农业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户通过数字技术获取的天气、气候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8]。但目前来看,由于这种系统投资成本较大,这种系统只在技术先进的农场和人工林里使用较为广泛[29-30]。

2.2改变农户销售行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的整合性较差[31-32],高昂的搜寻成本往往会降低竞争,并导致市场运行效率及分配效率的低下。在移动网络扩展之前,农业生产者市场价格等信息的获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有效市场信息的缺乏是影响农户决策质量和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33];此外,在交易过程中,农民的定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商和代理商所掌握的信息,对贸易商或代理商的过度依赖也会为其创造寻租机会,增加农业经营成本[34]。这种“信息不对称”通常会导致价格分散,即同一产品在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极大[35]。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应用,使农户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成为可能,减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户的议价能力,拓宽了农户市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6,15,36],进而降低市场价格分散性。如Oliver等[28]在对印度喀拉拉邦沙丁鱼渔民和批发商的研究中发现,新的手机服务极大地降低了价格分散性和浪费,增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此外,关于数字技术对加纳谷物和经济作物影响,Goyal[37]对数字技术在印度农业中的作用以及Labonne等[38]关于菲律宾农民的研究中均体现了数字技术对减少价格分散性的积极作用。Jensen[39]关于印度渔民的研究认为,手机对印度渔民的收益、稳定销售价格及减少损失方面具有显著作用。Reardon等[40]在对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越南农民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地区中80%的农民拥有手机,并使用它们与代理商和贸易商联系以估算市场需求和售价,这些农民中有50%以上会通过电话安排销售。Svensson等[41]发现,通过无线电获得常规市场信息使乌干达农场门口销售价格上涨15%。

也有学者认为数字技术对市场价格的作用并不显著[42]。部分学者认为数字技术的使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作物品种而异[43-44]。此外,农户市场参与的范围和种类也是影响数字技术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随着移动电话的覆盖范围和使用程度迅速增加,准确、实时的价格信息可以帮助农户做出最佳营销决策,但受地区参与市场范围、农户与中间商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农户使用价格信息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进而会抑制数字技术在农户生产决策中的作用的发挥[45]。

2.3革新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农业要素稟赋优化配置,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农业要素禀赋对于中国农业问题的研究来说,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逻辑起点。在具體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采用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即形成一定的生产要素结构,同样的要素在不同结构下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效率,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因此决定生产力水平的不仅是生产要素的多少和质量,更在于生产要素的结构[46],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量的变动率和相对分配率对我国农业经济转型起到了决定作用。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村互联网金融、土地流转、劳动力及技术服务的发展通过降低信息要素价格、发挥信息扩散效应及实现信息要素与实现其他要素的替代互补效应升级农业生产方式,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47-48]。闫迪等[13]则进一步指出互联网使用通过要素配置和科技进步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Ogutu等[49]运用PSM方法认为参与基于ICT的MIS项目的农户和不参与此项目的农户相比会增加物质资本投入,减少单位面积的劳动力投入。Cole等[50]研究表明,在印度农村,通过给农民打电话,增加了他们对种子和肥料等投入要素的了解以及影响了其对不同作物投入量的选择,导致他们的物质资本投入结构发生变化。张亦驰[51]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使得信息和技术的传播速度与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有效整合要素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农户移动终端设备拥有量对农业TFP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韩海彬等[5]认为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下农业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农业信息化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双重门槛效应。

另外,除了对传统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外,数据、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组织管理、知识、信息、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安排等成为新型生产要素。赵涛等[52]认为互联网通过新的投入要素、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王静田等[14]则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化改造机制和平台机制的建立完善,进一步促使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当代先进生产力,使得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3个实体性要素发生根本性变化,加速农业增长方式从依赖自然资源向依赖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转变。

3总结及展望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关于数字技术在农业经济转型的作用成果,理清了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转型的影响机制及对提高农业技术的采用和使用效率、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具体来看,信息对农业经济转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移动通信设备等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农户生产的市场信息搜寻成本,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减少农户的销售环节,实现农户尤其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农户的交易成本,进而减少市场价格分散性,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第二,利用数字技术充分发挥信息的扩散效应,改变传统的技术推广方式,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用概率和使用效率。第三,通过降低要素价格和生产主体间要素的流动性,革新生产方式,优化要素的配置结构和要素生产效率。

现有文献对充分理解数字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转型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数字技术应用的衡量指标过于单一。可能受限于数据可得性,当前文献中对数字技术的指标衡量多以“互联网普及率”、基础设施如“每百人电话”“电视机”“计算机拥有数及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及信息人力资源情况如“从业人员情况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方面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指标反映数字技术发展使用水平、“是否接入互联网”“是否使用手机”[36,53-56]作为ICT使用及发展程度的代理指标。但是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超过90%,因此,在实际实证分析过程中,应更多关注农户对数字技术等基础设施的使用频度及技能的掌握程度等,以使结论更加贴合实际。

其次,对数字技术应用深度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应注意到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技术的农业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的关键阻碍已从“数字技术的获取”转向“信息的利用”方面[57-58],分析农户对获取信息的利用程度的差异及原因,探索农户利用已有知识对所获取信息的利用程度及获取的信息数量及信息结构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人才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应进一步挖掘当下数字技术对农户经济转型的具体影响机制及效果。在现有研究中,数字技术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大多集中在我国信息化发展程度与农业经济之间关联性,并以此来推测出数字技术对要素配置的影响作用,但直接反应数字技术与农户要素配置效率及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实证文献相对较少。加之数字技术的使用具有多维内涵,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对某一信息关注度等对农户生产决策、要素配置的影响。因此,以农户为研究主体,具体深化数字技术使用程度、使用用途及信息关注类型的差异对农户生产方式、要素投入结构及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具有实践和政策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季焜.乡村振兴:农村转型、结构转型和政府职能[J].农业经济问题,2020,41(1):4-16.

[2] 张凤.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分析与实例研究[J].农村经济,2011(2):27-29.

[3] 蓝海涛,周振.我国“互联网+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7):31-38,65.

[4] 罗必良,文晓巍.经济转型、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1,46(10):156-160.

[5] 韩海彬,张莉.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8):11-21.

[6] 胡伦,陆迁.贫困地区农户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的增收效应[J].改革,2019(2):74-86.

[7] 刘海二.信息通讯技术、金融包容与经济增长[J].金融论坛,2014,19(8):65-74.

[8] 曲维枝.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 張正德.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经济影响[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10] BOTSIOU M,DAGDILELIS V.Aspects of incorporation of ICT in the Greek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The case of a prefecture[J].Procedia technology,2013,8:387-396.

[11] 齐建国.技术经济学及其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2] 杨艺,朱翠明,王霞.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5):53-57.

[13] 闫迪,郑少锋.互联网使用能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吗?——以陕冀鲁三省蔬菜种植户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55-166.

[14] 王静田,付晓东.数字经济的独特机制、理论挑战与发展启示:基于生产要素秩序演进和生产力进步的探讨[J].西部论坛,2020,30(6):1-12.

[15] DEICHMANN U,GOYAL A,MISHRA D.Will digital technologies transform agri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6,47(S1):21-33.

[16] FOSTER A D,ROSENZWEIG M R.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Human capital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agricultur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6):1176-1209.

[17] DUFLO E,KREMER M,ROBINSON J.How high are rates of return to fertilizer? Evidence from field experiments in Keny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8,98(2):482-488.

[18] CONLEY T G,UDRY C R.Learning about a new technology:Pineapple in Gha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0,100(1):35-69.

[19] SURI T.Selection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echnology adoption[J].Econometrica,2011,79(1):159-209.

[20] BARDHAN P,MOOKHERJEE D.Political clientelism and capture: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West Bengal,India[M].WIDER Working Paper,2012.

[21] 刘杰,李聪,王刚毅.异质性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及技术效率测度:基于黑龙江省120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农村经济,2020(8):100-108.

[22] ANDERSON J R,FEDER G.Chapter 44 agricultural extension[M]//EVENSON R,PINGALI P.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ume 3.Amsterdam:Elsevier,2007:2343-2378.

[23] RIVERA W M.Agricultural and rural extension worldwide:Op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form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R].Rome(Italy):FAO,2001.

[24] 閆贝贝,张强强,刘天军.手机使用能促进农户采用IPM技术吗[J].农业技术经济,2020(5):45-59.

[25] 杨程方,郑少锋,杨宁.信息素养、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0,28(11):1823-1834.

[26] GANDHI R,VEERARAGHAVAN R,TOYAMA K,et al.Digital Green:Participatory video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C]//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Bangalore,India:IEEE,2009:1-10.

[27] AKER J C.Dial “A” for agriculture:A review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1,42(6):631-647.

[28] OLIVER Y M,ROBERTSON M J,WONG M T F.Integrating farmer knowledge,precision agriculture tools,and crop simulation modelling to evaluate management options for poor-performing patches in cropping fields[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10,32(1):40-50.

[29] HAMRITA T K,HOFFACKER E C.Development of a “smart” wireless soil monitoring sensor prototype using RFID technology[J].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05,21(1):139-143.

[30] TULSIAN M,SAINI N.Market-driven innovations in rural marketing in Ind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 engineering research,2014,5(5):1439-1445.

[31] BARDHAN P.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theory:A brief critical assessment[J].World development,1989,17(9):1389-1395.

[32] BANERJEE A,MUNSHI K.How efficiently is capital allocated? Evidence from the knitted garment industry in Tirupur[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4,71(1):19-42.

[33] 张兴旺,孟丽,杜绍明,等.关于信息化影响农业市场化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9,40(4):39-45.

[34] MITCHELL T.Is knowledge power? Competition and information in agricultural markets[R].2014.

[35] TADESSE G,BAHIIGWA G.Mobile phones and farmers marketing decisions in Ethiopia[J].World development,2015,68:296-307.

[36] LIO M,LIU M C.IC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cross-country dat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34(3):221-228.

[37] GOYAL A.Information,direct access to farmers,and rural market performance in central India[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2010,2(3):22-45.

[38] LABONNE J,CHASE R S.The power of information:The impact of mobile phones on farmerswelfare in the Philippines[R].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996;World Bank,2009.

[39] JENSEN R.The digital provide:Information(technology),market performance,and welfare in the South Indian fisheries secto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3):879-924.

[40] REARDON T,CHEN K Z,MINTEN B,et al.The quiet revolution in staple food value chains:Enter the dragon,the elephant,and the tiger[M].IFPRI,2012.

[41] SVENSSON J,YANAGIZAWA D.Getting prices right:The impact of the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in Uganda[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9,7(2/3):435-445.

[42] FAFCHAMPS M,MINTEN B.Impact of SMS-base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on Indian farmers[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12,26(3):383-414.

[43] MUTO M,YAMANO T.The impact of mobile phone coverage expansion on market participation:Panel data evidence from Uganda[J].World development,2009,37(12):1887-1896.

[44] AKER J C,FAFCHAMPS M.Mobile phone coverage and producer markets:Evidence from West Africa[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15,29(2):262-292.

[45] MOLONY T.Running out of credit:the limitations of mobile telephony in a Tanzanian agricultural marketing system[J].The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2008,46(4):637-658.

[46] 夏胜.资本深化、禀赋结构的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47] 周振.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农产品供需匹配新模式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J].宏观经济研究,2019(6):108-121.

[48] 马晓河,胡拥军.“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政策设计[J].宏观经济研究,2020(7):5-16.

[49] OGUTU S O,OKELLO J J,OTIENO D J.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based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s on smallholder farm input use and productivity:The case of Kenya[J].World development,2014,64:311-321.

[50] COLE S A,FERNANDO A N.The value of advice:Evidence from mobile phone-based agricultural extension[R].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2012.

[51] 張亦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21(26):26-27.

[52]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53] 刘姿均,陈文俊.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7,37(8):108-113,154.

[54] 朱顺和,谭宓.外国直接投资、信息通讯技术与产业结构优化:以中国与东盟国家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20(9):132-141.

[55] 闫慧.数字贫困社群实现信息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一项京津晋沪粤五地调研的实证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3(4):91-96.

[56] 徐光顺,蒋远胜,王玉峰.技术与农户普惠金融[J].农业技术经济,2018(4):98-110.

[57] 施炳展,金祥义.注意力配置、互联网搜索与国际贸易[J].经济研究,2019,54(11):71-86.

[58] 熊晓元,孙艳玲.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方法及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5):65-68,90.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数字技术大数据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