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微探

2023-07-06 03:37孟亦萍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评价

孟亦萍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评价

“整本书阅读”,语文教师并不陌生,但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该如何有效实施呢?教师需要站在课程建构的角度,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图书,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自由阅读、快乐分享中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还要用好评价工具,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下面,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要求,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选择富有意义、充满童趣的图书,滋润学生心灵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那些富有意义、充满童趣、能滋养心灵的图书和适宜的版本进行阅读。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图书,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笔者对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三个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进行了梳理(见表1)。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认识图画书、童话书等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选择适宜的整本书推荐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兴趣进行阅读,让这些作品滋润学生心灵,引导其感受作品传达的价值观。

比如,富有童趣的图画书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读物,而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可能会存在与同学交往的问题。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图画书《我有友情要出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学习。首先,“听我读读绘本故事”,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图画书上充满趣味的图画、简短的文字,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其次,让学生和小伙伴玩一玩故事中大猩猩和小女孩经常玩的“猜拳踩脚”的游戏,通过游戏感受大猩猩一开始没有朋友时的孤独,到后来哪怕一直被小女孩踩脚也觉得开心快乐的情绪变化,体会友情带给大猩猩的温暖,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是很快乐的事情。再其次,举办一场“小小故事会”,让学生和小伙伴合作,一起讲讲大猩猩两次出租友情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快乐。最后,“晒晒我的友情卡”,请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友情卡上写下对好朋友的祝福。这样,通过图画书《我有友情要出租》的整本书阅读,就可以将“交往”这个主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对鼓励学生主动交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懂得了真正的友情是不能买卖的,付出真心才能寻找到。

第二学段的学生喜欢阅读一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故事生动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中国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练,小故事中蕴含着大智慧。在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寓言故事》,举行“十大中国寓言故事”评选活动,选出自己心中最棒的寓言故事;随后举办“我最爱的中国寓言故事讲演会”,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讲一讲、演一演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感受中国寓言故事的特点;再来一场“小故事中的智慧大家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畅谈这些小故事中的智慧给自己带来的思考与启迪;最后给喜欢的寓言故事来一段精彩的续编或改编,展现想象能力和编故事的水平,并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他们喜欢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阅读《小兵张嘎》,让孩子们跨越时空,走进发生在战争年代的同龄人的故事,感受嘎子从“野孩子”到“小八路”的成长经历。在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制订一份阅读计划,要求其按计划阅读整本书,完成每天的“阅读打卡”任务,进行自我检测。读完整本书后,设置“为心目中的嘎子画像”的任务,即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或描写内容,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人物卡片”;再举办“最打动我的那一幕”故事会,和小伙伴一起讲一讲小兵张嘎的精彩故事片段;最后欣賞同名电影或电视剧,把喜欢的故事片段改编成剧本演一演,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对嘎子这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让阅读走进课堂

以前的整本书阅读大多是学生自主利用课外时间或在家里完成,即使有一部分热衷阅读指导的教师安排班级共读活动,也只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在班队课或活动课上抽时间组织简单的阅读分享。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安排一定的课时用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而不是完全依赖课外的时间去阅读。因此,教师需要基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统筹安排好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让整本书阅读不再是“课外阅读”,让整本书阅读真正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1.制订适切的阅读计划,自主阅读整本书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长、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见表2),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进行任务适中的“阅读打卡”,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2.设计、组织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任务群体现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引领教学方式的变革,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主要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任务进行的,要与学生的当代生活联系起来,包括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语文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等,这样才能把整本书读活。任务学习,就是要设计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又符合整本书内容特点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既富有挑战性、创造性,又让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任务须安排在真实情境之中,情境与任务密不可分,任务又可分解为有逻辑的、前后连贯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开展整本书阅读须创设融合阅读内容与学生生活的任务、情境,设计基于任务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阅读儒勒·凡尔纳的探险小说《海底两万里》时,可以创设单元情境“跟着尼摩船长去海底旅行”(见表3),引导学生阅读这本小说,跟着尼摩船长一起去海底经历一场奇幻之旅。教师可以组织以下语文实践活动:首先,指导学生根据这本书的篇幅自主制订阅读计划,每日进行“阅读打卡”并完成“阅读闯关”任务,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随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航行线路图”,梳理故事中的惊险情节;教师引导学生精读故事中的精彩片段,找一找哪一段旅程让自己觉得最惊险,举行“最惊险的那段旅程讲演会”;最后,聚焦主要人物,开展“小小辩论会”,根据故事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在你心目中,尼摩船长到底是“超级英雄”还是“复仇恶魔”,为他撰写一张“英雄卡”,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尼摩船长。

3.合理利用学习资源,丰富阅读体验

为丰富儿童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围绕整本书的阅读主题、阅读内容等推荐阅读其他书目,以及相关的音频资料、漫画作品等。通过比较阅读、欣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其阅读体验,拓展其阅读视野。

如三年级学生在阅读了童话《稻草人》后,可以让他们聆听有声故事《稻草人》,在聆听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童话作品蕴含的道理,获得启示。教师还可以推荐阅读国外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童话的异同,激发学生对童话阅读的学习兴趣。

当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整本书阅读与交流的空间,提供阅读、写作、展示和研讨的平台。比如,可以鼓励孩子们在“书香中国”网站建立自己的阅读“小书房”,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与全国各地的阅读爱好者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阅读体验和收获;还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举办线上线下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发布、分享阅读经历、阅读方法、阅读成果等。

三、在自由阅读、快乐分享中积累阅读经验

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自发撰写读书笔记、与伙伴自由交流讨论为主。所以,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在这种自由快乐的分享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同时,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捕捉、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要支持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善于阅读、乐于分享。

如阅读图画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趣味阅读六字法”。一是“观”:观察图画书的封面,讲一讲看到的题目和画面。二是“猜”:根据题目猜一猜,故事大概会讲什么。三是“读”:跟着故事边读边猜,边猜边读,看看自己的猜测和作者写的是否一样。读图画书不仅要读文字,还要去发现图画中隐藏的小秘密。四是“讲”:试着自己读故事、讲故事。五是“创”:尝试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画一画人物卡片,可以續编故事,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创编绘本等。六是“展”: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或成果,与同学、父母分享。

阅读儿童文学名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四读法”。一是导读推荐,激发阅读期待。教师引导学生看看名著封面上的图画和题目,猜猜故事内容;读读目录,说说有趣的发现以及自己最想读的是其中的哪个故事;看看书里的插图,猜猜与哪个片段有关。二是品读推进,引发思考。学生品读故事精彩片段,预测后面会发生的故事,并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推荐自己喜欢的片段并欣赏、阅读,等等。三是赏读总结,深化理解。教师组织学生探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发表看法;学生讲述故事片段,赏析人物形象,说说从书中学到了哪些有意思的表达方式等。四是展读分享,创意表达。这是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法之一,他们可以续编故事,可以选择喜欢的片段排演戏剧,可以与故事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还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积累和尝试使用阅读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并和同伴分享,在分享中学习,并反思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用好评价工具,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因此,教师要关注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整本书阅读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反思、改进。

1.过程评价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主动梳理、分享展示自己在阅读实践中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收获,并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常用的评价工具有“阅读计划表”“阅读打卡榜单”“阅读闯关题”“阅读地图”等。

如五年级学生阅读《小兵张嘎》,根据四个阅读实践活动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可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见表4)。除教师评价、家长适度参与评价外,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也可以利用数字平台进行人机互动评价等。

2.单元测评

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阅读任务情境相匹配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小伙伴分享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和有意思的发现;回顾、梳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阅读经验、阅读方法,获得的独特体验。常用的测评工具有“阅读笔记”“阅读反思单”“好书推荐”等。

如阅读《小兵张嘎》整本书之后,单元测评的学习主题可设定为:我与“嘎子”的故事。具体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见表5)。

书籍是陪伴儿童成长的最好的精神食粮。希望通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引导儿童走进充满情趣的阅读生活,促进其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丰富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