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训练法在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应用

2023-07-07 11:54张艳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学篮球应用策略

张艳

摘 要:篮球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与此同时, 各个年龄段的篮球比赛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为此,本文针对间歇训练法在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间歇训练法;小学篮球;应用策略

随着国际、国内篮球比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运动员利用自己的速度和身高优势,赢得更多的比赛机会和比赛空间,已经成为篮球体育项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训练过程中合理采用间歇训练法,以提高小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成绩。

1 间歇训练法概述

1.1 间歇训练法的定义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使参训人员的体能和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复原的状态下,重复多次进行训练的方法。正如其名称所示,间歇训练是指在两次运动之间设定一个固定的间歇期,这个间歇期的强度是根据参训人员的心率来决定的。自从间歇训练法的概念提出后,很多教练和参训人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了该方法运用到篮球训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坚持进行间歇训练,可以明显增强参训人员的心肺功能;通过调整训练时的负荷量,可以使参训人员的身体各部分产生与锻炼相关的特定变化。另外,采用不同的间歇训练方式,可以提高糖酵解的新陈代谢能量供应或提供磷和糖分解的混合代谢能力;在高难度的、多元化的、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可以很好地监控参训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若对参训人员进行高强度的负荷心率刺激,则可以明显提升其体内的耐乳酸能力,以便使得参训人员在高强度的受训负荷中发挥连续性的运动水平。

1.2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

高强性的间歇训练方法。其特点是每次身体负荷的时间都比较短,在20—40 秒之间,但负荷强度很大,心率要达到180 次/ 分,通常训练强度接近受训者身体所能达到的极限,这段时间内没有足够的间隔时间,而受训人员的心率降低到120 次/ 分在开始进行训练,而训练的结构运动动作则是相对固定的。该方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参训人员的磷酸肌酸功能和乳酸能系统的综合能量供应,并使得受训者在提高运动耐力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速度,增强他们的力量,并使得受训人员自身的技术和战术运用更具规范性和灵活性。

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该训练方法的特点是每组的训练负荷时间相对较长,通常是40 秒到90 秒或者到180 秒,而前者的负荷极限控制在心率指标为150 次/分左右,后者心率指标为170 次/ 分。中間的间隔时间都不充足,当受训人员的心率降至120 次/ 分时进行小组训练,训练动作结构要保持平衡和稳定。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参训人员的乳酸能机能的能量供应和乳酸能和有氧代谢体系的结合。在以技巧为主的体育比赛中,技术动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很多种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些技术动作都是高强度的,而且大多数负荷类型都与耐力相关,包括速度和力量。强化后的间歇性训练方法着重于根据要求进行控制间歇期的时间,强调利用糖酶供应的能力机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复合代谢体系的供应,根据参训人员的体质来确定训练次数(组)。这种情况下,这些参训人员的糖酶供应能量技能、混合式能量供应能力和相应的肌肉群的速度和耐力会得到有效训练,并能够保持运动技术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参训人员的体能素质,以便其更好地适应各种实战对抗的需求。

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该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训练的负荷持续时间相对来说较长,一般为五分钟,心跳频率在160 次/ 分左右,负荷强度要比平时小一些,将心跳频率降低到120 次/ 分钟后再进行下组训练,可以选择不同的动作进行练习,提供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代谢系统,该方法可以提升受训者在高负荷条件下的有氧代谢供应能力。

2 目前小学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较为强烈,从而使得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父母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而忽略了身体素质培养,这就造成了许多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兴趣、体育能力都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体育教师受到传统的单一化教育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地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实际篮球训练教学中这种简单的、统一的训练方法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参与篮球训练的兴趣下降,同时也会使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提高,从而形成一种怪圈,严重影响了小学篮球训练开展的成效。

2.2 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学人员在开展篮球训练时不会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未能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体质综合起来,难以制订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甚至仍然沿用着原来的教学方式,一味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作能力,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养成,还会妨碍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导致篮球训练教学质量下降,与新课程的改革目标背道而驰。

2.3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从目前小学篮球训练的现状来看,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一方面,课程设置单一,很多教师喜欢开展专项教学,如进行单独开展投篮、传球、运球、防守等方面的训练,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篮球技术的认识不完整。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重掌握得不到位,有些教师注重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操作,只讲理论,造成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

2.4 篮球训练缺少趣味性

当前,部分小学所开展的篮球训练缺乏趣味性,与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不相符合,使学生感受不到篮球运动的乐趣,缺乏激情,从而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所开展的篮球训练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无法充分锻炼自己的身体机能。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对篮球训练教学理解不够透彻,只把它当作一种健身活动,没有充分发挥篮球运动的潜能,这不仅削弱了篮球运动自身趣味性,还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间歇训练法在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应用

3.1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的运用

在进行小学篮球训练教学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训练目的,其次再依据训练目的合理选择训练方式和类型,最后根据训练方式确定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具体的训练手段。若要提高参训小学生的糖酵解能量供给体系和磷酸盐与糖酵解的混合代谢体系水平,可以采用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训练手段,比如,快速移动:在多种状态下的起步练习、10-15 米的快跑边线冲刺、端线慢走跑练习、20—25 米的侧身跑;与球的迅速运动相联系:在篮球场上进行快速运球、上篮、快速跑传球、上篮,2—3 人推进投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两种运动训练方式时均需注意间歇时间和对心率的控制,在受训小学生心率降__至120 次/ 分钟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并依据受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调整训练次数。

3.2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的运用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差异:前者的负荷在85%—90% 左右,负荷时间在40—90 之间,心率指标约为150 次/ 分。间歇时间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每一次的训练组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折回跑:在两条端线上进行一次短距离的快速往返跑,至少要完成5 至6 个来回;防御移动:根据信号进行前后退步、攻击步、后侧滑步、交叉步等动作要领练习,一分钟为一组,做3—5 组。

3.3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的运用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开展的目的在于培养机体有氧新陈代谢的能量供应。该训练时间要持续5 分钟以上,心率强度160 次/ 分左右,在受训小学生的心率降至120次/ 分时开展小组训练练习。若三对三、半场二对二,则以指定的训练时间为准,每组练习做5 分钟交换,完成5—6 组。

3.4 有效提升小学篮球训练教学成效的策略

3.4.1 创新教学方式

要想有效提升小学篮球训练教学成效,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创新篮球训练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篮球训练教学方式是教师只是对篮球运动技能以及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根据规则进行比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知识搬运者”,学生的进攻和防守策略是死板的,很容易被对手的战术所突破,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篮球运动的精髓,很难提高小学生的篮球技术,长期下去会让他们丧失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篮球运动中蕴含的竞技精神、协作精神亦难以通过形式化的教学得以体现,开设篮球运动的意义也被扭曲。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把教育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真正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鉴于小学生个性特点和现实生活的层次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所以在实际开展篮球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要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应注意以篮球运动创新性特点为前提,在学生对篮球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创设足够的思维空间,进而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篮球攻守战术提供便利条件。

3.4.2 引進专业篮球训练教师,加强篮球训练教学队伍建设

现阶段,很多学校缺乏体育教师,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较少。部分学校对篮球教育的开展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强。所以,笔者认为,必须跳出教育的范畴,从篮球的角度出发,努力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篮球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选择封闭式的集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篮球训练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篮球训练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各地要充分发挥体育院校的人才聚集优势。可以邀请专业的篮球教练和退役的篮球运动员到不同的学校去当教练,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或几所学校的篮球训练教学,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篮球训练的教学质量。

3.4.3 合理布置合作任务

要想确保小学篮球训练教学得以有效开展,需要教师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布置合作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课程难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传授运球和传球技能的时候,不能盲目地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而是要根据篮球技能教学的难易程度合理运用该策略。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该策略真正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同时,教师在篮球训练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来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比如,教师在讲解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和运动技能,然后再进行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技术交流,以及时发现学生自身的缺点。教师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后,不仅要让他们进行积极的合作和互相帮助,并鼓励他们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效掌握篮球运动技术,促进小学篮球训练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俭荣. 间歇训练法在小学篮球专项训练的应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8):47-48.

[2] 张宜玲, 董仲柱. 巧用间歇训练法提升小学生篮球专项速度素质[J]. 中国学校体育,2022(7):78-79.

[3] 张伟娟.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J]. 辽宁体育科技,2022(3):132-136.

猜你喜欢
小学篮球应用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篮球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学篮球教学的问题和方法
游戏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小学篮球教学中游戏理念与实践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