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起跑线,不是绊马索

2023-07-10 06:06白薇
教育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伙伴妈妈孩子

白薇

我想用“缘起、相遇、回思”来分段讲述一个故事,这当然不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我只是希望用不那么沉重的表达来消解那份难以释怀的沉重。

那是我和一个女孩的故事,是我和一个家庭的故事,也是我和自己的故事。那是我做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以来,遭遇的一次最彻底的失败。

缘起

做公益性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咨询许多年了,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我只是一名愿意向“问题”挑战的教育工作者,我也是一个走出教育困境的母亲,所以,我相信信任的力量、共情的力量、沟通的力量和时间的力量。

但是,那个初夏的傍晚,我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无力感。

缘起是一位公益伙伴的介绍。伙伴与我合作多年,也是一名心理教师,她在不久前接到一位妈妈的咨询电话,她们之间有过多次沟通。伙伴说,这位初二女生的妈妈每一次都在电话里哭泣,讲述自己的不容易,抱怨孩子的不努力,她现在和孩子无法正常沟通,不知道怎样走近孩子,希望联系到我,希望我见见她的孩子,帮帮她的孩子。

那段时间,我工作很忙,但是听到伙伴的讲述,我立即答应了,并约好见面时间——一个初夏傍晚。

见面之前,我恰好有一个比较大型的文学讲座。热心的伙伴告诉这位妈妈,可以先听白老师的文学课,下课之后带孩子和白老师见面。伙伴想得很周到,一是想通过听课让孩子对我不那么陌生,易于尽快熟悉、沟通;二是我的文学课会讲苏东坡、史铁生,会讲文学中的爱与美,能够给孩子正向引导,也可以给我和孩子的交流提供话题。

没想到的是,这个善意的提议被当即拒绝了。这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用听文学课,她小学语文成绩特别好,在一年级时就得过全校作文大赛二等奖,小学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前三名,五年级时还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作文大赛,得了优秀奖。主要是孩子那天感冒,影响了发挥,不然她可以得一等奖,至少是二等奖……”她不但讲了女儿的语文学习情况,还讲到了小学时女儿拔尖的数学成绩,讲到了女儿从4岁就跟着外教学口语,小学毕业时就可以读英文小说了……

对于这位妈妈的拒绝和喋喋不休,我和伙伴感到有些不解,但也没有太在意。我告诉伙伴,那就讲完文学课去见孩子。伙伴说,孩子不愿去人多的场合,他们一家三口开车来,在明湖边等我,那里清净。

相遇

我们赶到明湖边时,已是下午5点多。太阳渐渐西移,厚重的云层让光影變幻不定,初夏的风还带着些微凉意,见到那一家三口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又是一个标准的“三人组合”。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咨询中,甚至在与检察院未检科就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调研时,我见到过太多这样的“三人组合”——妈妈强势,爸爸隐形,而夹在中间的孩子或无助或沉默或抑郁或叛逆。

我的目光落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如果走在大街上,一定会引起众人侧目,因为这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孩子。她戴着口罩、帽子,套着一件宽大的帽衫,长长的刘海垂下来几乎遮住了半张脸,她低垂着头,外人完全看不到她的眼睛和表情。这样装束的孩子我不止一次见过,他们或是遭受过重大打击,或是长期自我封闭,或是精神出现了抑郁倾向。我暂时不能断定孩子的情况,按照事先的约定,孩子交给我,爸爸妈妈和伙伴在车里等着我们。

我和女孩沿着明湖岸边慢慢地走,一路上我带着她寻找那些有香味的花朵,想着渐渐拉近和她的距离,又不能显得突兀。

“好香啊!”丁香花的芬芳弥漫在我们周围,我不禁做了一个深呼吸,“孩子,你也闻闻,这是最香的花了。”孩子听话也礼貌地凑上去,并礼貌地点点头。她没有摘下口罩,我知道她感受不到这芬芳,但我不能生硬地要求,只是当作不在意地和她随口聊着,“丁香的花蕾又叫丁香结,花蕾结而不绽,是为结。古诗词中多比喻愁结不解”。女孩随口念出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真是小才女啊!”我由衷地佩服加赞叹,“来,击个掌吧,请接收我的钦佩!”女孩伸出手,和我轻轻对拍了一下,她不再低着头了,也开始张望。我接着和女孩聊,“当丁香花蕾完全绽开,就把结打开了,也把最美妙的香味释放出来了。这就像心里有结,要想办法打开,打开了,才能释放出灵魂的芬芳”。看得出,女孩很久没有与人交流了,我津津乐道,她听得认真,前面一条窄路,不觉间,我们的手拉在了一起。

“孩子,我有点累,你看咱们在哪里坐一会儿好呢?”受我的委托,女孩很认真地环视四周,思量片刻,指向不远处的一个小亭子。“这个小亭子简直是最佳观景台啊!”可以看到天上的流云,看到湖水荡漾,还可以看到远处城市的轮廓。女孩也觉得自己的选择不错,她还是没有摘口罩,但我看到她的眼睛弯了弯,伸出手扶了上台阶的我一把。

就这样,在湖边的小亭子里,我和女孩度过了三个多小时。从中间有一点距离,到我们握住手,到孩子靠在我肩膀上抽泣,我不知道时间过得这么快。我只是努力又小心地一点点打开那个满是郁结的心,我只是温柔又坚定地搂着那个微微颤抖的瘦小的肩膀。

女孩说,小学六年里她的成绩一直是年级前三,家里的奖状贴满了一面墙,女孩很平静,没有一点夸耀;女孩说妈妈为她辞掉了工作,专门陪读,接送她上下学,为她做精致的营养餐,女孩还是很平静,没有一点感恩;女孩说小升初时妈妈为她选择了全市最热门的学校,她所在的班叫“清北班”,这个班的学生应该住校,但妈妈为她在学校旁租了房子,因为担心学校饭菜质量不高、住宿条件不好;女孩说现在的班级和小学氛围不一样,大家都很卷,“清北班嘛”,女孩难得地苦笑了一声,“不卷怎么对得起这个名字”。

太阳渐渐落向湖水西岸,女孩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我安静地、专注地听着,在她短暂停顿的时候为她接上断掉的话头。女孩说上了初二功课越来越难,她感觉理科很吃力,成绩持续下滑。妈妈很焦虑,为她请来了一对一家教,为她买了很贵的补脑药,还托外地亲戚找来了名校的卷子,连卫生间的瓷砖上都贴着物理公式。女孩说,每一次考试前,妈妈比她还紧张,每一次考试后,妈妈比她还失落。妈妈常说:“你不是不聪明,你是不努力。你这样对得起我吗?我牺牲了这么多都是为了你啊!”女孩复述这些话时很吃力,好像要用尽力气才能说出来,因为用力,女孩的手攥成了拳头,苍白的皮肤下细弱的青筋隐约可见。我抱住她,告诉她如果心里难受可以不说,女孩挣脱了我的怀抱,带着哭腔问我:“老师,您知道我每天都在想什么吗?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怎样死不太疼,怎样死去样子不难看。如果我死了,妈妈就不用难过,也不用牺牲了,对吗?”她用力撸起衣袖,我看到了青竹竿一样细弱的手臂上,一条又一条蚯蚓般弯曲的疤痕,那是用刀割的。我重新搂住女孩,抚着她的背,让她放声哭出来,把委屈和压抑都说出来。女孩的泪水打湿了我的外套。

太阳沉下去了。湖面在初夏的风里微微颤抖着,一层层皱褶被风铺展又被风折叠。我紧紧地搂着女孩瘦弱的肩膀,告诉她种子的力量,一粒种子要穿透漫长的时光和沉重的泥土才能发芽,如果放弃了,就会腐烂在泥土里,不能开花,也看不到世界了;我还告诉她,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个人都要走过孤独幽暗的隧道,要想看见光明,就要咬着牙走下去;我还告诉她,她大概率是心理生病了,但是不要怕,就像感冒一样,找到医生,吃对药,身体的感冒可以治好,心理感冒也可以痊愈。

星星一粒又一粒在幽蓝的天空绽放,像小小的礼花。女孩仰起头,她说好久没有看过天空了,都忘记了夜空这么美。女孩在我面前摘下了口罩,擦干眼泪,她的眼睛像雨后的天空一样澄净。她答应我,以后每天早上第一件事不再想死,而是去努力地快乐地活。我们很有仪式感地拉钩、拥抱,我带着她回到父母和伙伴身边。他们已经等急了。

在这里补记一段——在我和女孩交流的三个小时里,女孩的妈妈给她打了三个电话,内容是问孩子冷不冷,如果冷就回来吧。女孩简短又坚决地告诉妈妈不冷,要和老师继续聊。我当时有些不解,这是女孩妈妈反复要求的见面,为什么又反复催促结束。

伙伴后来说,当女孩挽着我的手走向他们的时候,伙伴感受到了女孩内在力量的复苏,她抬起了头,摘下了口罩了,有了笑容。

但是,女孩妈妈的反应让我们大惑不解,面对女儿的笑脸,面对因为在湖边坐了三个小时有点冻得发抖的我,这位妈妈毫无表情,只是催促女儿:“你先上车,我有话要和老师说。”女儿摇头,挽着我的手没有松开。我其实也有许多话要同这位妈妈交流,但是当着孩子的面不方便直言,就对他们说:“天黑了,你们要赶路,先回去吧,有事情电话联系。”那位妈妈,拉过女儿,回头上车,一言不发,绝尘而去。我和伙伴留在原地目瞪口呆,伙伴不由自语:“真是活久见,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家长。”我也觉得诧异,做了多年心理咨询,见过许多家长和孩子,虽然是公益的,但总会收到一声“谢谢”,这样的遭遇还是头一回。我对伙伴说:“要继续联系家长,一是让她配合疏导孩子的情绪,带孩子诊断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二是我想了解这位妈妈古怪行为背后的缘由。”

回思

我的伙伴很尽责,当天晚上就微信那位妈妈:“您有时间吗?想和您沟通一下孩子白天和老师交流的情况。”那位妈妈的回复很简短:“明天再说。”

第二天,伙伴和那位妈妈沟通之后,跟我情景再现了她们两人的对话——

伙伴:您有时间吗?白老师托我嘱咐一下关于孩子的情况。

女孩妈妈:我想先问一下,昨天三个小时咨询费是多少?今天的这个电话也计算在内吗?

伙伴:我们是公益咨询,不收费,只是希望能够给您和孩子提供一些帮助。

此处略去那位妈妈深感惊讶的反复确认。之后,她终于说出了一句话:“谢谢你们!”

伙伴接着询问:孩子和白老师交流后,情绪有改善吧,您有什么感觉呢?

女孩妈妈:我觉得没有效果!

伙伴惊呆了:没有效果?

女孩妈妈:我不需要给孩子疏解情绪,也不想带她看病,她没病,就是不努力,用生病当借口逃避学习,她小学一直都是年级前三名,语文还参加过市级比赛,数学还参加过奥赛,六年级就可以看英文小说了,为什么上了初中就退步了?要知道为了让她上这个清北班我付出了多少?我不管她什么情绪,我只要她考到前三名!希望白老师能够告诉我的孩子怎样努力才能考到前三名!

听到这段对话,我的心里寒意陡生。我对伙伴说:“昨天我和女孩三个小时的交流完全失效了。这是一次失败的拯救,我没有帮到那个女孩,心里很难过。”

我在工作日志本上艰难地写下了“关于一次拯救失败的反思”。

原因之一在我,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志愿者,在与孩子沟通之前,我应该与家长进行充分的前期交流,找到这个家庭出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只听父母口中“孩子的问题”。我应该明白,孩子的问题绝大部分是父母问题的投射,不解决父母情绪和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拯救孩子就是一场无准备之仗。这是我的不专业和草率导致的失误。

原因之二在于这位妈妈。她是典型的强势与焦虑的结合体。有一种妈妈,她们永远认为,自己的安排才是对孩子、对家庭最好的。强势妈妈在孩子面前,用自以为是的人生阅历指导孩子,用自作主张的方式和办法主宰孩子,用自我牺牲的感动来要挟孩子,强势成为压力,成为霸道,成为孩子的不幸。她关注孩子,但她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和名次,而不是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她在过度焦虑中扭曲了性格,导致了关注孩子的学业高于关注孩子的幸福,关注孩子的成绩甚于关注孩子的生命。

如果这位妈妈不改变强势,不放下焦虑,对于这个家庭而言不啻于灾难。她需要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孩子还给孩子,关注自己成长,关注自身幸福,让孩子的生命顺应节律生长。

原因之三在于那位隐身人一样站在角落里的爸爸。“爸爸负责养家,妈妈负责管家”,这是许多中国家庭的夫妻分工。但是,一些爸爸把“养”僅仅当作了物质上的给予,忽视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就像女孩的爸爸,他总是站在妻子身后。他可能竭尽所能“养”着这个家,但也在潜意识里逃避着对于这个家庭的责任。请爸爸们脱下隐身衣,不要躲避、不要畏惧,和妻子、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路上的问题。面对焦虑的妻子,应该用智慧和耐心去引导、鼓励,让妻子安心,让孩子心安。

最后一个原因当然要说说孩子。每个孩子都无法选择父母,也难以改变父母,但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勇敢、乐观,汲取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温暖能量,阻断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情绪伤害。试着让自己不害怕,试着让自己微笑,试着让自己对压力、对否定大声地说“不”。

写下这份咨询手记,不只是记录、反思,我还会和伙伴联系那个家庭,与他们分享我的思考。我要告诉他们“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原意,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而是要求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温暖、健康、互动的生长环境。父母应该是一条稳定、温暖、健康、互动的起跑线,绝不要成为粗蛮、混乱、打着死结的绊马索,让孩子跨越起跑线,按照他的体能和节律去奔跑,感受前进的动力,接受汗水和泪水的洗礼,面对自己,超越自己,成为自己。我还要告诉那个女孩,我期待再和她一起仰望星空,如果天空下雨了,那么,我们也许有幸,可以见到彩虹。而我,也会带着这份手记走近下一个家庭,走近下一个孩子,因为这也是我的起跑线。

猜你喜欢
伙伴妈妈孩子
伙伴
新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