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金字塔”教研体系的建构与运行

2023-07-10 06:06崔玉军
教育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金字塔教研体系

崔玉军

乡村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关系着乡村教育振兴的质量。近年来,教研部门通过送课下乡、送教助研等方式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在机制建设、教师自主发展、教研环境营造等方面的问题仍未解决,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的认知和定位不准确,缺乏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意识;乡村学校规模较小,教师数量较少,教师之间难以形成浓厚的交流和研讨氛围,导致教师的自我奋进动力不足;受乡村地理区位及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参与教学研讨的机会少,对专业发展前沿信息了解不足,致使专业发展较为缓慢。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区域实践经验,通过构建“金字塔”教研体系,以教研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其在高质量教研过程中汲取营养、优化认知,以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金字塔”教研体系的实践样态

山东省新泰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8所,其中140所是乡村学校。基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我们构建出“三层四面”式的“金字塔”教研体系,希望打通城乡教研一体化路径,以精准教研、实效教研,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金字塔”教研体系的整体架构

金字塔教研体系以“三层四面”开展教研架构。“三层”是指市级、区域、学校三个纵向层级,市教科研中心处于塔尖,负责引领、指导全市乡村教师开展教研工作;区域10大教学联盟处于中间的塔体,负责示范带动、推动乡村教师的教研实践;全市各中小学校是基本单元,处于塔基,负责抓实基础教研、落实教研要求、提升教研质效。三个层级上下联动、协同互动、共建共享,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注入强劲动力。“四面”是指教研体系的四个维度,即教研队伍、教研载体、教研活动、教研成果,每个面互为支撑、互相促进。以教研活动维度为例,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课例研究、作业设计、读书交流、校级教研教学评选系列活动,由区域联盟组织教师开展月度大备课、听评课区域教研教学评选系列活动,再由市教研中心策划、组织教师开展大备课、大教研教学视导、市级教研教学评选系列活动。

“金字塔”教研体系的发展内涵

教研强师、理念引领、内生成长。教师素质结构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专业素养达到一定水平后,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研素养。“金字塔”教研体系对各级教研的实效实时监测,能够发挥其评价功能,推动教研质量提升。

面向全体、内需驱动、研以致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注重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生发出从“人本”到“心本”的内驱力。“金字塔”教研体系要求乡村学校为全体教师设计教研发展规划,教师个体可依据自身目前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发展计划,通过自我实施、调整、比照,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化、生本化和乡土化。

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城乡一体。“金字塔”教研体系着眼于县域整体教研水平的提升,以强带弱、以上率下,构建教研共同体,确立目标责任人,充分发挥了镇街驻地在城乡教育发展中的衔接作用,以省、市、县三级强镇筑基试点镇为着力点,强化市、镇接轨,以镇街中心校辐射镇域内所有学校,提升镇街驻地学校的教研水平。

“金字塔”教研体系的行动实践

完善教研队伍。“金字塔”教研体系中,市教科研中心负责配备全学段、全学科专职教研员及核心教研员,确保每个领域每个学科都有领头人、掌舵人及联系人;区域教研联盟负责成立教研工作领导小组,选定区域教研员,牵头组织区域(乡镇)内教研活动;学科教研基地需明确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织基地教研活动;学校需明确首席教研员,领衔全校实施教研工作。此外,“金字塔”教研体系还负责针对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实际需要,构建出“众”字形教研队伍培养体系,实施学科雁阵培优工程,专职教研员(一级雁阵)、区域名师(二级雁阵)、校级骨干(三级雁阵)各自独立构成“人”字形雁阵,叠加组合形成“众”字形雁阵群,能够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带动各学科全域提升。

建设教研载体。“金字塔”教研体系要求市级层面畅通线上、线下教研渠道,加强区域校际、城乡间的教研共同体建设,常态化开展协作教学、协作教研。例如,邀请城区学校对接乡村小规模学校,组织“教育零距离”志愿服务,面对面送“教”送“研”;又如,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组织教研活动。市级层面需定期统筹、组织系列教研活动,引领带动各级各类教师抓实教研、深化教改;区域层面定期组织片区教研;校级层面常态化实施校本教研,在活动中引领教师学习、展示、反思、提升。

展示教研成果。市级评选结果是教师评先树优、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能够激励乡村教师重视、参与教研。区域评选结果也是市级评选、推荐的重要参考项。“金字塔”教研体系要求学校把教研活动参与积极性、教研成果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内容,与年度考核、竞聘上岗、职级晋升等直接关联,进一步促进教师参与。

“金字塔”教研体系的运行机制保障

三项人事制度正向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工资联动兜底,实行教师收入随当地公务员联动调整机制,严格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岗位补贴,确保其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二是县管校聘促活,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学校年度聘任制度,以学年为周期,将未被聘任的教师纳入全市统筹的“教师调配周转池”,实施双向选择跨校聘任,如教师当年未被聘任,则对其实行待岗培训并降低岗位等级;对课时量不足的教师封存现有职称、降低岗位等级并不再继续聘任。三是分级聘任提劲,实施专业技术职务分级竞争聘任制度,适度向乡村教师倾斜,依据专业发展评价结果,以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量20%的比例,择优聘任部分教师到高一级或高两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并兑现工资待遇。

三层保障评价深层调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活力

一是考核评价保障,建立“1+4”考核评价管理体系,突出教研的重要位置,用考核评价推动校长、教师抓实、抓细教研工作。二是教育督导保障,有机结合教研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督导,将教研督导纳入各级督学重要职责。三是评先树优保障,将教研工作的力度与实效作为评定或推荐评选的必备条件,引导教师主动总结提炼教研成果。

三个平台全力支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辐射效力

数字赋能。全景式教学信息化共享平台可以让乡村教师利用终端设备便捷获取所需资源,通过观看现场示范教学,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疑难点。该平台能够推进教学教研数字化管理,采集、分析教研教学的过程性数据,可视化呈现教师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的帮扶指导提供参考。

团队辐射。依托教育集团,建立集团化协同教研平台,实施双向发展策略,纵向实行“1+1+N”集团化教研模式,即:1所普通高中+1所市直初中+N所乡镇初中,并组成7个初高衔接教育集团,助力乡村教师构建初高一体的教研架构;横向向乡镇倾斜,成立乡镇教育集团,推动中小学一体化发展,促进教师提能、教育提质。

协作支撑。选取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的乡镇,搭建“强链夯基”帮扶平台,以教研帮扶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采取“一包三聯”、城乡学校结对共建等方式,给予乡村教师全方位指导。

“金字塔”教研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乡村教师的素养提升和专业发展,丰富了教师个人专业能力“量的积累”,推动其自我成长,实现教育教学水平“质的提升”,夯实了乡村教育振兴的发展基础。

猜你喜欢
金字塔教研体系
“金字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海上有座“金字塔”
神秘金字塔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