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如何开展师德建设

2023-07-10 06:06郑锦明
教育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师德统一职业

郑锦明

狭义的师德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对职业规范的遵循。在教育实践中,师德是教师的日常道德修养与职业修养的结合。如果没有日常的道德修养,仅在面对学生时表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我们今天提倡的师德,是包含了教师个人品德、人格和教师职业要求的综合性道德。师德是可以评价的,行为即一面镜子。从师德内容学习、师德实践跟进以及评价的落地等,可以评估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成效。

师德内容:公民身份与职业身份的统一

国家的政策文件为学校师德教育指明方向。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两份文件可以发现,教师应该是社会人(公民)与职业人(教师)的统一。

首先是公民身份,关注八小时之外。爱党爱国、知法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公民应该恪守的基本操守,理应成为师德规范的前提,成为师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睦邻孝亲、以善待人等内容也被教育部门纳入了师德要求。这表明,八小时之外的品德修养也属于教师师德考察范围。

其次是职业身份,践行教育本质。从上述两份文件中还可以发现,师德在职业的要求上,包括对待岗位、对待学生、对待自身三个方面,分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三个维度。“爱岗敬业”是任何职业的基本要求,而“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最后要追求崇高师德,实现教育价值。教育质量是师德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也是追求教育高质量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从育人为本、学科教学、自身成长三个维度对教书育人进行分解,奠定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明确学科质量从何而来,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提升自身师德和业务素养,是师德在教育质量层面的基本呈现。

师德实践:目标与行为的统一

单纯地向教师展示师德典型,而忽视了他们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教师因缺乏对师德典型的体悟而难以真正地受其感召,最终无法达成理想的师德教育效果。应该将师德与教育实践一体化,实现师德目标和行为的统一。

第一层次:看见底线,我不触碰。底线是最低要求,需要不断警示。《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相关内容,明确了师德底线。地方教育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进行了相应阐释,涵盖了公民底线、职业底线、质量底线三个维度。这些条款具有刚性和强制性,需要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第二层次:看见岗位,我应该完成。这是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許多学校没有将此细化为具体条文,这些要求存在于教师模糊的思想认识中。我们推进了校本化的“师德三维目标与内容的建构”,经历了“谈认识—凝共识—出新规”三部曲,制定了《“我应该完成”——闻川小学教师岗位工作基本要求》。内容涉及处理四种关系、遵守两个纪律和承担四种基本责任等10项条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第十条、自我成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学期提交原创读书笔记、向同伴开放课堂、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教有余力,主动撰写叙事案例、论文(课题),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实现?我们提出了上述基本要求,将师德目标具体化,为教师们的师德实践提供抓手。

第三层次:看见责任,我还有办法。这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更高层次目标,需要在精神层面持续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破解教育实际问题时“我还有办法”的能手。责任感是最大的“德”,“我还有办法”是教育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学校持续引导。我们从对待特殊学生、对待班级管理、对待学科教学、对待攻坚任务、对待自身成长这五个维度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我有没有尽力,我还有什么办法”。不断引领教师在“我还有办法”这个层面思考与实践,促使教师增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师日益精湛的业务能力也有助于师德境界的进一步提升。

师德评价:内省与外引的统一

师德建设的实质是促进教师人性向善的自我规范、自我改造并最终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师德评价在注重外部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的自我评价,实现内省与外引的统一。

首先要看见内心,强化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指教师对自身道德水平进行的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被评价的客体。我们关注师德认知、看重师德行为,但在评价端我们要聚焦师德情感与意志。我们相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有着较高的自我要求,具有良好的自省意识,因而将自我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比如评价“我还有办法”的教师责任感,我们没有采取打钩评分的自我评价方式,而是要求教师讲述或记叙一个教育小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感召教师的教育情怀,在情感与意志上点亮教师的内心信念,激发其提高师德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看见团队,优化内部评价。团队评价法是看到他人眼中的自己,是师德评价中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工作述职、量表互评、先进推荐等方式,发掘教师身边的师德典型,从日常工作中挖掘感人的育人故事。但这种方式最为常用,往往缺乏新意,需要进行创新与优化。我们采用了伙伴发掘亮点、撰写颁奖词等方法,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评价方式,既让教师看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也使得团队氛围更加融洽。优化团队评价,借助团队力量引领教师不断向善向上,个别暂时落后的教师也能在优秀团队的精神感召下,提升师德境界。

最后要看见学生,融合服务对象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是来自服务对象的评价。学生、家长是教师的服务对象,学生又与教师朝夕相处,所以适合进行师德评价。问卷调查是服务对象评价中主要采用的办法,能有效反映教师的师德风貌。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等原因,有时难以判断教师行为的善恶,再加上教师师德行为的偶然性,所以对于小学生的评价结果,学校也要仔细、慎重地考量。学校需要关注的是,当学生针对同一个教师或同一个问题,出现了较为集中的评价时,应当引起警觉。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是新时代学校师德建设的指南。以德施教既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也是过程。

猜你喜欢
师德统一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职业写作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我爱的职业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