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湖州,走向长远未来

2023-07-10 19:45王雪
教育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湖州市湖州育人

王雪

浙江省湖州市有这样一所初中,位于城乡接合部,生源以随迁子女为主。小苏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因父母离异,缺少关爱,导致其在校表现与学习情况也不太乐观。但老师发现小苏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是个运动的好苗子,于是就将他带到学校社团课上,引导他喜欢上了空手道运动。现在,小蘇已经入选省水上运动赛艇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这个故事是湖州市“双减”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浙江省湖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淦英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全市在政策落实中坚定了一个认识:落实“双减”的根本在于,彰显学校应有的教书育人功能,把“双减”工作系统归纳到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从教育功利的“控制性”向长远的“指导性”转变,更扎实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在湖州”品牌建设也因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立起健全、优质、均衡、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金淦英认为:“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才能竭力实现‘学在湖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办学目标。”

从政治上看教育

强化内涵,培育思政“大先生”。加快思政教师队伍培育,确保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一是聚焦师德师风。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守初心、铸师魂”教育活动;持续擦亮“名师帮帮团”“杏坛先锋”等党建品牌,服务师生及家长100余万人次;出台具体文件,试行教师退出机制,坚决以清正教风树立思政教育正面典型。二是聚焦教师研训。连续32年传承创新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成功打造吴兴沈家本、安吉余村等新一批思政师训基地;组织全市4000余名思政教师赴上海、嘉兴等地开展研训考察,听取辅导讲座60余场,形成思政培训的“湖州路径”。三是聚焦比学赛拼。遴选思政骨干教师100余人,组建“湖畔青马说”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600余场;通过市—区(县)—校“三级联动”,常态化开展班主任(德育导师)能力大赛、思政教师课堂比武等,切实提升思政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强化五育,打造思政“大课堂”。融入五育元素,创新育人方式,全力突破思政教育局限于思政课程的瓶颈。一是立足课程育人。将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市264所中小学100%按要求开设思政课程,编写《湖州红色研学》《湖州红色议学》等“党的知识进课堂”地方读本,将科学知识与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都爱听”“真相信”中,自觉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二是立足活动育人。坚持活动即课堂,生活即教育。以学雷锋日、劳动节等为契机,指导学校开展实践活动800余场,做到以体健人、以劳育人;推进“新时代好少年”“两山好少年”等学习表彰工作,引导全市50余万大中小学生向往典型、学习先进;组织中小学“模拟政协”“模拟法庭”等活动,提升青少年思想素质和法律素养。三是立足环境育人。秉持“一校一品”原则,立足学校特色,综合设计校园文化,构建立体式校园思想阵地。如,湖州中学以百廿校庆为契机,打造“学校党史”和“百年辉煌史”长廊,深挖钱玄同、茅盾、钱壮飞等名校友资源,系统开展党员主题教育、业余青年党校等活动,实现校园思政落地生根、香满校园。

强化联动,构建思政“大格局”。坚持三全育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家校联合。深入实施南太湖家长提升计划,建成数字家校229所;开展经典名著亲子共读活动,引导家长在正视亲情、提升底蕴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家教家风建设,为青少年“三观”养成提供健康土壤。二是加强学段联通。联合71所大中小学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打破学段壁垒,着力构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育人格局;编写出版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案例《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案例》,校园思政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加强内外联系。邀请党校专家学者、退休名师、模范人物等进校讲授“思政金课”;立足本市资源,开发红色精品、江南文化探源等研学路线20条,积极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成立“00后”宣讲团,录制“青媒思享课”,让青少年当好聆听者的同时,逐渐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主讲人。

从民生上抓教育

积极应对学龄人口结构性变化,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一是在去年新增2.3万个学位的基础上,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1.3万个。二是探索推进托幼一体化集成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100%提供托育服务,计划新增托育学位5200个,有效缓解家庭托育难、托育贵的问题。三是以全省唯一的“安吉游戏”市级实践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安吉游戏”理念真正落地,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安吉游戏”是湖州市安吉县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简称。金淦英表示:“十余年来,安吉幼教人抱着‘让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的理念,进行了一场‘把游戏权利还给孩子的革命,脚踏实地创造出了今天中国幼教中独具特色的‘安吉游戏教育模式,让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乡村教学点、每一个幼儿,都能享受到均衡、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

推出“长幼随学”服务,稳步推进义务段招生报名工作。为确保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段新居民随迁子女100%入学,湖州市在省内率先试点“长幼随学”工作,努力克服多孩家庭同校就读难题。对此,金淦英强调,全市应坚持“自愿申请、公开公平、就便安排”原则,明确“依托数据、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工作路径,稳妥推进义务教育“长幼随学”的人性化服务举措。通过“新生+插班”“学区+摇号”“户籍+调剂”等手段满足近500户多孩家庭同校就读需求。一是聚焦“优先级”先行先试。关注群众呼声最高点,解决多孩家庭同学区、同校区分离痛点问题。吴兴区实行“同一户家庭多孩为同一学段、同一学区‘户房一致新生”的政策,幼孩新入学时可申请与其兄(姐)同一校区就读。二是聚焦“数字化”精准施策。强化数字分析摸清底数,避免盲目出台政策。德清县全面摸清幼儿园大班和小学“长幼随学”对象学生374人,针对“一类生”远超计划招生数、全面实施“长幼随学”存在困难的情况,在招生摇号时采取双(多)胞胎适龄儿童并号实行电脑派位录取的政策。三是聚焦“托底线”强基固本。突出受益最大化,以户籍生保障为前提、有效调剂相结合,满足多孩家庭子女就读意愿。长兴县2022年所有户籍或房产生全部安置在施教区域学校就读,符合条件的342位多孩家庭子女均按照家长所填志愿满足入学需求。

试点午休“躺着睡”项目,全力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真落地。全市新增可躺式桌椅2800套,让孩子午休“趴睡”变“躺睡”,并针对“趴睡”的遗留问题,启动“青少年正脊行动”,免费开展学生脊柱筛查,持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金淦英表示,安吉县第七小学试点的50套桌椅,是由学校科学老师带领四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调研、共同设计研发的,并在本土家居企业的帮助下,不断改造和完善,成功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午休“躺平自由”。此外,德清县还在全省率先试点使用午睡垫2.8万余张。结合这两种方式,全县已实现小学阶段3万余名小学生午休可躺全覆盖。从试点情况来看,“可躺式”课桌椅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午睡垫反响更好。平躺式的午睡设施,可以让学生避免“趴睡”,从而确保学生脊柱的健康发育。2023年,“试点使用‘可躺式午睡课桌椅”被列入湖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像这样的教育类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湖州市仅2023年就有10项,居市级部门之首。应民生、真落地,全身心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湖州市教育局办“更有质量、更有温度、更有情怀”教育的生动写照。

从规律上办教育

积极探索人才发展规律,畅通人才培养的新渠道、新模式。首先,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湖州少年科学院,在初高中一体化培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其次,为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2020年以来,湖州市教育局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学军中学等学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再次,全面启动“学南通,争先进”普高提质行动,组织市内10余所普高与南通名校结对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育人质效。最后,迭代升级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畅通师资城乡交流渠道。市里年内计划组织名校长、骨干教师700人赴薄弱学校任教交流,补短提升薄弱校20所以上,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金淦英表示,2023年全市各区县还将全部建成免费在线答疑服务系统,大力推进“专递课堂”“网上名校”“名师云课”等,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域共享。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防为主、防为上”的心理工作准则。湖州市于2020年在全省率先启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全面构建集“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孩子‘五位一体责任体系,教育培训、监测预警、帮扶助困、干预调适、治疗跟踪‘五道防线防范体系,监测、教育、咨询、援助、诊疗‘五个一批服务体系”三大体系为一体的链式机制,举全市之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护航行动遵循五育并举理念,激活多维度行动要素。根据生情、校情,构建“一校一策”心理课程体系,搭建数字心理云校,建成心理微课120余门,覆盖学前至高中全学段,实现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将心理课程落实情况纳入区县(学校)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项督导,确保课程落实到位;开展“1+N”(“1”为体育,“N”为书写、表达、阅读等多项素养)学生素养提升行动,落实“小学每天增加1节户外活动课”和“中学每日晨跑确保1000米以上”的要求,每周开设劳动课和艺术课,全员参加研学行走计划,引导孩子接触自然、舒缓压力。

著眼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将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抓实队伍“引育留用”,成立人才引育专班,针对全市师资学科、年龄结构、学历比例等开展专项分析调研,做到按需招引、靶向招引;加大名师队伍培养,组建新一批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名师辐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名优教师与基层学校结对机制,探索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互通共用新模式;分批选派校级领导干部和储备人才赴省内外挂职学习,加大“85后”“90后”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建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配备均衡、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升学校干部内驱力和发展力;全力打造“教育魔方”基础数据中台,实现组织架构市、区(县)、校、班四级贯通,各级各类数据做到横向互联、纵向互通,有效推动从“教师跑腿”到“数据跑路”的管理转变;选树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市级“我最喜爱的老师”等典型榜样,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育“匠心”。

金淦英称,2023年是“学在湖州”品牌建设的第三年,也是“学在湖州”品牌攻坚的关键之年。对标“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工作标准,“学在湖州”品牌建设已从单纯的教学质量逐步延伸至教育生态、五育融合、师资建设、资源布局等“多跑道”,逐步建立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校校优学”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那么,“学在湖州”品牌建设未来又将何为?金淦英表示:“未来我市将持续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融合教育格局,继续聚力‘学在湖州品牌建设,助力学生走向长远未来。”

猜你喜欢
湖州市湖州育人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My family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湖州练市小学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