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2023-07-10 22:10赵媛媛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赵媛媛

【摘要】本文基于“健康中国”国家发展目标,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源头管理的过程中启动学校“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围绕“智趣乐园”“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生命教育”“生涯启蒙”六大主题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并以其中的“生涯启蒙”主题课程为例,探讨“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包括: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整体构建按年级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悦动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程实施;安排趣味团辅活动,拓展分学段或全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 “悦动童心” 生涯规划 职业启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62-05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到2035年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内容,“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其中的工作内容之一。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就“加强源头管理”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以及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等举措,明确要求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切实培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

我校经18年实践探索,研发出相对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取名“悦动童心”主题课程,并将它归入“梦想+”校本课程之学生童梦课程的“健康与成长”课程版块。所谓“悦动童心”,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注重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实施生动、灵动的教学,以议题为引领,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和内容,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该课程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为课程建设的基本遵循,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聚焦儿童心理的动态变化,围绕“智趣乐园”“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生命教育”“生涯启蒙”六大主题,整体设计符合童心、富有童趣、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心灵的成长,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悦动童心”生涯启蒙主题课程为例,探讨“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整体构建按年级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

《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可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小学低年级应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等,小学中年级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等,小学高年级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等。

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探寻人生目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的教育。世界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的权威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唐纳德·E·舒伯(Donald E. Super)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的成长阶段指的是由出生至14岁之间的儿童阶段。成长阶段的儿童慢慢发展自我概念,尝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并经过对现实世界的不断尝试来修正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们在这个生涯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喜欢扮演幻想中的角色;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从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小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规划中的幻想期和兴趣期,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生涯启蒙教育,可以使他们慢慢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生活。而这与《纲要》提出的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基本一致。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学校需要做到的,便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人际交往、学会情绪调适、学会升学择业,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我校课程研发团队决定把“生涯启蒙”主题课程的总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逐渐觉察自身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初步建立自我认知,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唤醒生涯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涯信念”,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学段特点,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周边教学资源的实际,分年级架构起如表1所示的“生涯启蒙”主题课程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引导学生在逐渐完成自我认识、习惯养成、兴趣探索、成长规划、职业探秘的过程中培养生涯规划意识,发展自我認知和生涯规划能力。

二、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悦动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程实施

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为目的,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各种心理现象(含心理问题),并对这些现象或问题做出积极的解读,以此激发每一个个体自身固有的或者已经显现或者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力量。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我校通过创设特定议题指导下的体验与交流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暴露学生的原始心态或心理问题,相机渗透调适方法指导,培育和发展学生诸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凸显“悦动课堂”生动、灵动、动态的特征,从而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悦动课堂”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五年级生涯启蒙课“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例,谈谈“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基于学生生涯发展阶段特点及“生涯启蒙”主题课程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加快,此时已经初步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地关注自我的存在,但对自我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从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幻想期向兴趣期过渡的阶段,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同时以“需要”和“兴趣”为考量因素:他们曾经幻想并开始尝试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未来生活,具备了初步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但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他们一方面追求成人感、独立感,另一方面又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學生对自我的认识越是接近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其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生涯启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活动,引导学生在层次递进的情境活动中逐渐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学会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探索未来的自己可以担当怎样的角色。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在“遇见更好的自己”一课中,教师可以从认知、行为、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首先是认知目标,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个维度更为全面地认识“现在的我”;其次是行为目标,重点是引导学生大胆畅想“(小学)毕业时的我”,思考“现在的我”可以做哪些努力才能“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最后是情感目标,即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激励学生通过合理规划,努力成长为期待中的自己。

(二)围绕课时教学目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内容,着力打造“悦动课堂”

为了有效达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应精心设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中心议题,以议题引领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依据团体动力学“暖心—转换—工作—结束”的工作思路,我校心理教师确立了“悦动课堂”之“热身游戏·激趣导入”“聚焦当下·展示自我”“畅想未来·描绘样子”“链接现实·付诸行动”“分享交流·收获成长”五个教学环节,通过创设层次递进的团队活动,不断激活学生团体的能量,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议题活动,从中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团体动力学(英文:group dynamics)又称群体动力学、集团动力学,是研究诸如群体气氛、群体成员间的关系、领导作风对群体性质的影响等群体生活的动力方面的社会心理学分支。

在“遇见最好的自己”一课中,教师在“热身游戏·激趣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谁像我一样》的热身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团体”成员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该热身游戏的规则如下:教师指名第一个发言人;第一个发言人按规则询问同学“谁像我一样,有……的特点,就做……的动作”,当该生说出自己的某个特点并做出与之相应的动作后,班级其他同学若和他(她)有一样的特点,就和他(她)做相同的动作;第一个发言人从与他(她)有相同特点的人群中挑选出下一个发言人;下一个发言人另说一个新的特点,继续下面的游戏,循环推进。该游戏体验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发现自身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同时烘托团队气氛、引发团队共鸣,顺势导入课题。在“聚焦当下·展示自我”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先后以小组交流和班级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课前设计的“我的个性名片”,更全面地展示自我,并在相互交流中更深刻地认识自我。最后,教师基于班级展示中的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学会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个维度提取本次议题的关键词,加深对“现在的我”的认识。在“畅想未来·描绘样子”环节,教师运用音乐冥想,引导学生伴着音乐畅想“(小学)毕业时的我”,配合使用沙盘游戏技术,让学生将冥想中感知到的脑海中的自己与沙盘中的沙具进行对比,挑选一个能代表“(小学)毕业时的我”的沙具放到小组沙盘中,并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选择该沙具的理由。该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我”所做的许多事情都与自己成为“(小学)毕业时的我”紧密相连,在冥想中选取的沙具则将学生“现在的我”与“(小学)毕业时的我”建立起有效的联结,从而使学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链接现实·付诸行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组内交流的方式,探讨每一个个体做哪些努力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现在的我”能够做出哪些努力,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个不同维度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为成长为期待中的自己而努力。在“分享交流·收获成长”环节,学生代表分享本课学习收获;教师总结生涯规划的要点,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希望所有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拓展作业,物化“悦动课堂”教学成果,反馈课堂教学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作业具有多重功能,通常用于课程评价,但也可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物化成果,还可以成为学生小学六年心灵成长历程中的“个人记忆”。在进行“生涯启蒙”主题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我校课程研发团队结合6个年级生涯启蒙课不同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围绕6个年级12个不同的课题,从“自我认识”“习惯养成”“兴趣探索”“成长规划”“职业探秘”等方面精心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12份梯度式生涯启蒙课拓展作业。教师将从学生作业中挑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全校展示,让全校师生都能直观地感受到生涯启蒙教育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拓展作业装订成一本“成长手册”,记录自己6年的成长变化,作为自己在生涯启蒙教育中的“个人记忆”。

在“遇见更好的自己”一课中,教师紧扣该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完成“与众不同的我”作业设计,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个方面挖掘和收集“现在的我”的有关信息,大胆探索“(小学)毕业时的我”的相关信息,在对比中发展自我认识,激发成长动力,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三、安排趣味团辅活动,拓展分学段或全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简称团辅,它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组织团体活动,让团体成员进行人际互动,达到助人与自助的目的。我校心理教师基于“生涯启蒙”主题课程的特点,聚焦“习惯养成”“自我认知”“学会学习”“责任担当”“职业启蒙”五个生涯启蒙关键词,分年段逐层递进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多彩生涯·逐梦起航”生涯启蒙课系列趣味团辅活动,丰富“生涯启蒙”主题课程的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诸方面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初步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从而逐步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成长成才观。

在以上五类活动中:“习惯养成”类活动以“缤纷生涯梦·习惯益终身”为价值追求,以“种下一个小红豆,养成一个好习惯,实现一个小梦想”为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好习惯、健康好习惯、学习好习惯、交友好习惯等各种好习惯大比拼活动中,激发成长动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长为一名具有“知行美、道德心、中国魂、创造力”的“新时代小小追梦人”;“自我认知”类活动以“探秘真实自我·解锁生涯密码”为价值追求,设计了“我的手掌名片”“独‘衣无二的我”“我有我风采”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借助绘画表达方式表现自我的风采,从中学会悦纳自我、提升自我;“学会学习”类活动以“学习有方法·助力生涯梦”为价值追求,设计了“我是小小观察家”“记忆有方法”“做时间的主人”“学习加油站”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观察力、记忆力、时间管理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逐渐做到“乐学、巧学、会学、善学”,为个人成长岁月增光添彩;“责任担当”类活动以“多彩生涯立志向·强国有我勇前行”为价值追求,设计了“遵守规则我快乐”“责任担当我能行”“我的生涯我规划”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唤醒责任担当意识,培养自我守护、自我规划能力;“职业启蒙”类活动以“职业启蒙梦飞扬·生涯之路添光彩”为价值追求,按照职业认识、职业采访、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的思路,组织开展“职业梦起航”“尊重每一个职业梦想”“职业大揭秘”“生涯进阶路”“职业心体验”等系列活动,给学生留下职业梦想生根发芽的每一个印记,激发学生探索職业生涯的动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

“多彩生涯·逐梦起航”生涯启蒙团辅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了小学阶段丰富多样的“生涯启蒙”主题课程内容,引导小学生在团体活动中逐步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生涯规划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生涯启蒙意识,我校还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了校外职业研学、场馆职业体验、“家长大讲堂”职业分享等特色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总之,“生涯启蒙”主题课程作为我校“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及“梦想+”课程体系之学生童梦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于学生成长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建设以《纲要》为基本遵循进行了六年一贯的整体设计和分层、分类建设,课程实施注重结合学校资源实际和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既发挥了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又利用了趣味团辅活动的优势,还穿插了家长职业分享、职业研学等特色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启蒙意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沈之菲.开启未来之路: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未来学校理念下‘梦想+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2021B21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媛媛(1991— ),广西天等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