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23-07-10 06:05程劲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程劲波

摘要: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吸收掌握知识原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优化知识教学,丰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探究活动,加强学生解题能力培养锻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当前,高中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关于国家教育在党的十九大中有这样的论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召开以来,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是根据我国在高中课程改革中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并且提出课程标准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统称下修订。核心素养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完成了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向了对人能力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重心的转变。因此,当前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与品格。

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今全体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的整体体现,是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同时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也离不开数学核心素养。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很重要,但是在真实的高中教学中是什么状况呢?

二.研究意义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式。培养具体学科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点,而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核心素养,它和互动教学的联系十分密切。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对学生的认知目标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在课堂上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一)重构教学预设,催化课堂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的活动,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教学只会变成信马由缰的活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即精心备课,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为了尽可能排除不确定因素,教师不仅力图用逻辑力量来征服学生,还用逻辑的方法来操纵文本。教师可以当堂演示,也可以指导学生操作,然后分析综合成结论(教学目标),这样的预设由于过于精细,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梗梏,使他们在课堂上既役于人(教师)也役于物(教材)。

(二)挖掘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问题情境与数学本质有机融合,突出建构性。传统的课堂模式一般是从复习相关旧知识着手引入新课,从知识系统的高度引入新知识,比较强调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系。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强调构建问题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强调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感知数学,进而理解数学。但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注重难点而设疑,使之有针对性。所设问题应根据分析的学情,让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于联想,使问题具有启发性,设计问题也要具体,不能空洞无物,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和适时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质量,如果一味追求为创设而创设,那么对于课堂教学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如在函数单调性一节教学中,很多教师引用股市波动图像来说明上升或下降的现象,但对客观情况并不熟悉,另一方面教师选择的图像太复杂,并不能很清楚地反映单调性的本质,这样的教学,势必冲淡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的主题。所以,新课程的引入是在尊重知识的自然背景、重现新知识的自然源头基础上的引入,突出数学概念的抽象建构和学生对数学逐步建构。

(2)知识发生过程与学生思维过程有机融合,突出活动性。弗赖登塔尔曾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最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只偏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和整合,实践表明:对科学的知识,仅知其然是不够的,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有所创新。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人们创新活动的结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这种创新过程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身体验,把教学立足点放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知识产生的基点上,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逐步逼近数学真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落到实处,突出生成性。目前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做法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大量练习,以期熟能生巧,这样应付考试往往能得高分,这是一种再现性能力。但这样的能力(实际上是技能技巧)是在熟悉的大环境中模仿出来的。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再现能力,更应追求创新能力,它能让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找出解决办法。基于这种教学理念,笔者在教学中感悟到,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教师在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深入的理解核心概念,进而把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导,要求教师的表达简练易懂,使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散学生的思維。新课标指出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精确的掌握核心概念,辅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逻辑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过程中,通过逐步积累、领悟、内省形成,这就是说,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