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下的舞蹈作品受捧的因素探析

2023-07-12 10:40熊梦会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青绿优秀传统文化

【摘 要】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与舞蹈艺术的结合出现了很多精品力作,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本文以登录春晚的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和《青绿》为例,从分析舞蹈作品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入手,窥探优秀传统文化与肢体语言融合、碰撞的奥妙,进而得出,此类作品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甚至登上春晚舞台,源于其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精耕细作的艺术加工和时代变革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舞蹈作品;《唐宫夜宴》;《青绿》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114—03

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在给文艺工作者提出的第三点希望中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1]舞蹈艺术作品《唐宫夜宴》《青绿》是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价值结合的成功之作。本文从舞蹈作品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溶互通入手,分析舞蹈作品的文化底蕴,根据舞蹈作品的传播方式、创作历程以及文化内涵来探析作品深受大众喜爱的因素。

一、舞蹈作品的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一)《唐宫夜宴》中的乐舞俑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最为繁盛的时代,唐代的大一统局面是促进社会安定、文化繁榮的重要条件。国家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良好的经济基础使人们在各个领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也为陶俑的大量制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唐代的唐俑本是用来代替人殉的人像,是统治者生前权势和享乐生活的象征,所以,这些唐俑的形象大多都是底层人民的写照,但即便是底层人民,我们也可以从唐俑的面部状态及其生动形象的身姿一窥唐代人民的精神风貌。

唐俑分为不同类型,分别有乐舞俑、女俑、胡人俑、镇墓兽等,而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其形象创作原型是唐代的乐舞俑。“唐代乐舞是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以及隋代乐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唐代也融合了外来音乐舞蹈的元素,因而达到中国古代乐舞史上的高峰。乐舞俑是唐俑中最具特点、灵活优美的一种类型,乐舞俑中有男有女,其中乐俑及说唱俑以男性居多、而舞俑则多为女性。乐舞俑有的手持乐器、有的翩翩起舞,体态婀娜多姿、装扮丰富多彩,神态优美动人。”我们从舞蹈《唐宫夜宴》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演员们都手持一种乐器作为舞具,分别有笛子、钹、曲颈琵琶、筚篥、竖箜篌、五弦琵琶、排箫等。其中,笛子、排箫、筚篥是本土乐器,其余是外来乐器,由此可见唐代文化交流的开放与包容。

(二)《青绿》遇上《千里江山图》

女子群舞《青绿》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一个舞段,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了中国青绿山水之最的传世画作《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者是一位十八岁的天才少年,他是来自北宋徽宗年间的王希孟。画作《千里江山图》纵约五十二厘米,横约十二米,以矿物质为主要颜料作画,黑墨勾山石,青绿施重彩,烟波浩渺的山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图,不仅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细致入微,还能展现泱泱国家的气势恢宏。王希孟能够将北宋时期的自然景观描绘的如此细腻,其心中必定有丘壑,下笔才能绘山河。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名字上来看突出了一个重要的主人公“青绿”。其实“青绿”在画中是一抹山水色彩,而在舞中是一种意象的“角色”,由舞蹈演员去扮演这样一种“角色”,那静止的山石、精致的一抹青绿便动态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其整体运用了一种写意的创作手法,《青绿》的领舞孟庆旸说:“舞蹈描绘出山石的一种意象之感,就像《千里江山图》里一种颜色的魅力,用一种意象的手法来展现它们,演员扮演的“青绿”这个角色也是写意的,在整个舞蹈诗剧里也是用一种写意的手法来展现的,“青绿”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一个符号性的角色,青绿的状态像是成就千年、静待千年之后淬成的一种端庄、沉浸和冷冽,是心有丘壑、眼存山河的一种状态。”服装也是极有讲究,舞服是以青色和绿色为主,对应了《千里江山图》中山峦的主要颜色,上身袖风宽大而垂长,下装为绿色曳地长裙。从妆发上来看,舞者头饰高耸,似山峦叠嶂,妆面干净利落,透着孤冷,这些所有的形式设计只为能更好的表现出画中青绿的意象。我们通常说中国画在于写意,西方画在于写实,写意与写实的审美差异源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性格特征和审美意趣,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延续了中国画写意的创作手法,用舞者动态的、具有表现力的身体和流动的情感去舞绘这幅流传千年的画作。当舞者在舞台上演绎的那一刻,也许和山水形成了某种共鸣,和画家王希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碰撞。

二、舞蹈作品深受大众喜爱的因素

(一)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

河南春晚版的《唐宫夜宴》,舞台屏幕上出现了很多文物,演员们仿佛穿梭于博物馆、山水画和华丽宫廷之间。创作团队运用了5G和AR技术,将这些国宝级的文物融入于舞台场景之中,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美学空间。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计。AR是增强现实英文名字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所以我们看到春晚舞台利用了AR技术将虚拟文物与真实的舞台相融合,增强了舞台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想象力,为观众呈现出了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美术效果。5G+AR的强强联合,打造了一个贯通古今,穿越历史的舞台。除了依托5G和AR技术之外,“云”传播也给《唐宫夜宴》的出圈推波助澜。通过移动端,第一时间把优质的内容推送到观众手中,并层次递进的进行解读,观众可以利用手中的电子设备进行素材剪辑、加工、分享,作品的影响力则不断扩大,所以,好的作品加上有效的传播才能精准的送到用户手上。

央视虎年春晚也实现了科技传播文化上的创新,利用最前沿的科技去制作最精美的舞台,给观众最清晰、最感动的视听盛宴。虎年春晚开播8K超高清电视频道,其清晰度是4K技术的4倍,是家庭普通电视清晰度的16倍,今年也是央视春晚第一次在8K电视频道上进行直播,所以全国电视前的观众都可以享受到最高清晰度。其同样也运用了AR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构建起沉浸式、无边界的立体舞台空间,使演员身临其境的游历于虚拟空间。还“运用最新研发的近红外光学高精度摄像机跟踪系统,使屏幕内外视频的融合效果更佳完美,演员与虚拟空间的交互更加自然。”[2]所以我们看到在舞蹈节目《青绿》的结尾,演员们逐渐与《千里江山图》融为一体,像是画中天然的一部分,留给观众无限的回味和想象。这种华美厚重的视觉文化体验,与科技传播手段的合理利用分不开的。

(二)精耕细作的艺术加工

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十九大报告中,党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思想精深”是指文艺作品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艺术精湛”是要有审美标准;“制作精良”是要创造高质量的藝术精品。“三精”原则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优秀的文艺作品。自座谈会提出以来,距今已有七八年之久,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中国文艺工作者积极探索、勤于创作、深于反思,诞生了丰富的文艺作品,舞蹈作品频频“出圈”,出现了许多贴近生活、讴歌历史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在《唐宫夜宴》的创作过程中,为了展现唐代女子丰腴圆润的体态,编导别出心裁的在演出服里垫上厚厚的棉花,在舞蹈演员的嘴里也放入医用棉球,来打造唐朝女子的审美体态。但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并非顺理成章、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编导反复的实验打磨,甚至是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悲喜交加后才逐渐探索出来的。再如,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主创团队介绍,她们为了创作《只此青绿》,翻阅了大量的宋代古诗词和绘画,购买了很多相关书籍,深耕20个月,才将其搬上舞台。演员们为了演绎出青山的那份沉稳与傲骨,将近半个月都在寻找状态。这说明,一部优秀作品的呈现,是编导、演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共同打磨、精耕细作的结果。

(三)时代变革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明确提出的。作为文艺工作者,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党中央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进行讲话,在给文艺工作者提出的第一点希望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3]

反复强调挖掘、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寄希望于当代文艺工作者,从2016年提出文化自信至今,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文化氛围日益浓重。通过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看《千里江山图》中恢弘磅礴的山河气势,对祖国山水的热爱油然而生。由舞蹈作品《唐宫夜宴》中传递的大唐气韵,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慨大唐的盛世华光。文艺来自于生活,文艺是社会生活的风向标,我们对充满浓厚文化思想底蕴作品的喜爱,也表现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结语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文化一路走来,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深深烙下了舞蹈的痕迹。舞蹈因文化而厚重,文化因舞蹈而精彩,在舞蹈中看文化,在文化中观舞蹈,厚重文化的赋能给了作品以有力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使作品内容得以充实动人。文艺作品需要服务大众,但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被大众所接受,只有符合大众心理和审美需求,且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才能得以推广与传播,在推广和传播过程中也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舞蹈艺术助航。本文以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和《青绿》为蓝本,来分析作品“出圈”背后的原因,以期更好的为精品佳作的诞生与传播提供参考路径。

参考文献:

[1][3]中国政协.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21—12—15].http://cppcc. china.com.cn/2021-12/15/content_77931684.htm.

[2]Tech星球.揭秘2022虎年春晚九大科技亮点[EB/OL].[2022— 01—31].https://m.sohu.com/a/520149186_120073179.

作者简介:熊梦会(1995—),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青绿优秀传统文化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墨色清趣 明代青绿山水画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
从青绿到枯黄,以芳心书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