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建设策略分析

2023-07-12 02:52张之明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张之明

网络社会的快速膨胀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大学生群体也未能幸免,出现了以网络依赖为突出表现的众多心理问题。大学生外出活动人际交往大为减少,娱乐也多集中于线上游戏、追剧、直播等,成为网中人。种种宏观与微观因素使部分大学生深陷网络泥潭,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下降、社交意愿降低、亲子关系不睦、体型失范,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恐惧等情绪。甚至个别大学生不愿意返校学习,这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尝试分析通过综合运用优势视角、认知行为疗法、运动干预、人际干预、家庭干预、团体辅导等多种干预措施,引导大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发掘积极潜质,降低网络依赖及其他心理问题的影响,使大学生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

一、大学生网瘾及其他心理问题的状况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目前没有固定的定义。国际卫生组织定义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年龄介于13~29周岁的青少年对互联网产生依赖心理,长期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沉迷状态,并有难以抗拒反复上网的想法,从而造成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的成瘾行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列出基本表现和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使用互联网的失控行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失。其中持续时间很重要,网络成瘾障碍时间诊断标准是指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短期的大量上网未列入。

网络成瘾内容包括游戏、信息收集、网络关系、网络购物、网络赌博、色情成瘾等。正常的网上冲浪工作、学习、娱乐是需要的,如果长期每天超过6个小时,就可以认为网络成瘾。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学生长期在线学习的弊端,如果平均每天四节课,加上预习、复习、作业及娱乐,远远超过6个小时,对身心健康成长不利。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國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大约2404万;农村与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相近,估计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人数大约为3329.9万人。

(二)宏观层面的泛在网络生活场景

“泛在网”是指广泛存在的网络,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构建泛在网络社会,实现互联互通,带动信息产业及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网络已介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工作学习娱乐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很多从小就接触网络,认为网络是天然的生活要素。我国在线教育培训本就蓬勃发展,在线学习人数增长迅速。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达4.23亿人,比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2020年初以来,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教育。教与学便利了,也确实容易产生网络依赖。网络依赖或者说网瘾使大学生混淆现实与虚拟世界,导致线下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进而更加隔离自我和外部世界,出现更多遁世和逆反心理。

互联网的可得、虚拟、互动、平等、匿名等特性,诱惑着青少年。比如热门网游《王者荣耀》,霸占了众多孩子的时间,广大家长愤怒地称之为“王者农药”。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另外,国家还因时制宜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仍存在立法执法薄弱和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所以,加强大学生自身心理建设尤为关键。

(三)大学生群体特征及个体心理因素

在青少年群体中,当代大学生文化程度较高,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希望自我实现、被尊重和被关注,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氛围下,学习重心押注“主科”,生活常识和独立人格教育不足,致使其易受外界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影响,缺乏辨别分析的能力;追求尊重、成功和自由,但缺乏主动性和韧性,对工作、社会及未来发展都没有明晰认识,容易毕业即失业。一旦这些心理追求没有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就会寻找其他途径来实现,而遁入网络则是成本最低的改变现状途径。个别大学生甚至通过非法软件“翻墙”浏览境外信息,给自身和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当前有部分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生活都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出现诸多不良现象,我们要努力消除这些后遗症。

笔者曾经接过袁同学的案例,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该生来自西南省份偏远山区,年事已高的老父亲送孩子来学校时,辅导员予以接待并详细介绍学校的生活与学习情况。该生还有年龄较大的一位哥哥和一位姐姐,从小受到较多宠护。该生来自偏远的山区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勤奋好学考取大学,有很强的自尊心。同时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人际交往能力不高,缺乏自由状态下的自我管控能力,很少接触网络。进入大学后,这几方面的短板迅速集中体现,在经济上显现自卑,少与宿舍之外的同学交往,沉迷网络,上课缺勤甚至逃避考试,因欠学分较多而被迫休学。休学期间自己呆在房间不出来,不愿意与家人交流,不愿帮父母做农活,也不愿自己出去活动,老师和家人多次劝导无效,家人最终无奈同意办理退学。

(四)其他一些不良情绪问题

1.焦虑情绪

经调研,多达25%的大学生有焦虑情绪。一是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焦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冲击,经济发展相较于前几年速度减缓,在学习、求职、工作方面内卷严重。二是部分大学生不适应线上教学模式,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网络软硬件资源不足,缺乏以往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畅快交流,被迫长时间受到电子产品的蓝光伤害。三是打乱了实习实践和出国游学深造的计划,家长也担心孩子的长远发展。

2.恐惧情绪

恐惧情绪即人们对某种事物或场景产生强烈的害怕心理。疫情严重期间,口罩脱销,一药难求,居住区域管控,不定期或者突然的核酸检测,甚至以讹传讹的谣言,都会使大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学校封闭管理期间有秦同学与家长通话,痛哭流涕,担心再也看不到父母了,强烈要求家长从外省市赶来接她回家。

3.孤独情绪

有研究认为,孤独是一种受历史文化、人格特质、环境变化等影响的认知和情感层面的体验。心理学上有观点认为,文字交流只能传播不到10%的信息,语音、动作、表情等蕴含着更多的信息。所以人们才会不辞劳苦地乘交通工具去遥远的地方与亲朋见面、洽谈商务等。我们打电话时,即使明明知道对方远在千里之外,也会不由自主地辅以动作和表情。虽然网络上互通信息便利,但长期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人际关系疏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思想认知和加强运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8年组织编写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其中第十条指出要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适度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到导致自己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

这和认知行为疗法很契合。认知疗法是引导成瘾者觉察自己的感受,识别自身存在的观念,监督管理自身的思维及行为,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改变或改善成瘾的发生。行为疗法常见的有厌恶疗法、强化疗法和替代疗法。厌恶疗法是将让成瘾者有痛苦厌恶的刺激与所沉迷的不良行为结合,产生不好的行为体验。强化疗法包括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根据治疗对象不良行为是否改善而给予奖励或惩罚。替代疗法是指成瘾者培养听音乐、运动锻炼、公益志愿服务等正向兴趣爱好,以替代原有的网络成瘾行为。科学有效的减压疗法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维护心身健康。

(二)加强人际交往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好的学生与周边人群事物有更多连接,遇到挫折困难也有更多的倾诉渠道和资源。网络活动占用了大量时间,无论是走访寝室还是巡视教室,都能看到部分学生在玩手机、电脑。同学间线下交流时间少,交流空间也狭窄,多局限在班级甚至宿舍相熟的人,有学生自述大学几年和班级内的一些同学甚至没说过话。需要组建学习互助小组、文体活动小组等推动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

(三)强化家庭支持系统

家庭是社会群体的最小单元,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任老师,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抗击重压的助力。同一屋檐下,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必然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融洽协调的家庭关系对大学生个体身心良性发展有着关键影响。如果家庭不完整,关系疏离,父母经常吵闹甚至对孩子家暴,都会加重孩子在面对重大危机时的不安全感。需要加强沟通,借力家人的情感支持和榜样作用。

(四)构建立体综合干预系统

人是多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有关研究对多种干预措施进行效果排序,指出综合干预的效果最好。综合认知行为疗法、运动干预、家庭干预、人际干预、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方法的优势,改善网络依赖及其他心理问题不佳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等各方面状况,建设和谐校园。

三、拓展大学生心理建设路径

(一)开展专业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往往事起突然,急剧爆发,人们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是必然的,也出现个别大学生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极端事件。高校要利用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师资协同社会上专业心理科精神科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科学、合法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扎实推进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健康网络体系,比如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络体系,包括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班级层面的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宿舍层面的寝室长和心理健康观察员等。每一次重大事件对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都是一次大考,需要检验总结、查缺补漏。

(三)加深心理建设和“三全育人”体系有机融合

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育人工作,动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队伍、班主任、辅导员等各条线教职员工关心并参与大学生心理建设工作,关注并及时回应大学生诉求,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普测、座谈讲座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危机,疏导紧张焦虑情绪,传递成长关爱,养成健康心态。

(四)陪伴大学生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能力

大学生有很好的知识文化基础,从优势视角鼓励他们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参加实习实践,丰富社会阅历,识别真真假假的信息,善思考,能抗压。还可以从饮食和运动这两个切近话题入手,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能为保持心理平衡提供能量。比如高蛋白食物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使人快乐兴奋;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舒缓情绪;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刺激分泌更多血清素,维持情绪稳定。适度运动也有助于心理调节,促进新陈代谢,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愉悦的生命体验。

四、结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网络生活场景的诱惑,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以网络依赖为突出表现的心理问题。社会转型、快节奏生活,在学习、求职等方面的高度内卷,也引发了部分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孤独甚至恐惧心理。丰富的物质生活,无法消除一些大学生心中的空寂和紧张,这种不确定性和压迫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很不利。同时也要看到在大学生心理建设工作方面的成绩,广大高校工作人员的担当有为,大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疗愈,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相信只要我们能直面现實,勤于改进,鼓励大学生携手前行,就一定能在大学生心理建设工作中行稳致远,不惧风暴。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大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感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