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探索

2023-07-12 02:18蒋开全
新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融入策略优秀传统文化

蒋开全

【摘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采取六种融入方式,拓宽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三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提高思政课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思政课;融入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繁荣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部2020年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着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海南省内中职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海南省内中职学校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走访,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不足,有的全部专业都有开设,有的部分专业开设,有的没有开设。二是“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师资力量不足。基本上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校外聘请教师,没有“传统文化课”专任教师。三是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要求中,65%的学校认为在其他课程中穿插教学最合适,没有必要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35%的学校认为需要专门开设该课程。四是在省内不同类型的中职学校随机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了解不多,课程开设不足,且对于在课程中穿插相关内容的意愿性极高。

根据中职思政课程标准及当前国家主旋律教育,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最合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是当前中职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思政课作为塑造学生意识形态的课程,在这一方面须担当重任。而“哲学与人生”课程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阵地,怎么样在该课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进行融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策略

1.融入成语故事,引人入胜,提高课堂吸引力

古代成语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其内涵丰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思想,还可以用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一些寓意深刻的成语典故,往往能通过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的讲述,使枯燥、深奥的哲理凸现出来,一方面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深奥的哲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中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知识点和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中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知识点时可分别融入“刻舟求剑”和“滴水穿石”等典故成语来阐明内在的哲学道理。显然在“刻舟求剑”的典故中楚国人的剑是掉在江中央,不是处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船只是在不停地使向岸边,船上的记号也随船只的移动变化而离剑越来越远,然而此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记号和剑是固定不变的,物质是绝对静止的,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结果令人啼笑皆非,求剑落空。而在“滴水穿石”中,泉水由上往下在石头上不停地滴,一滴、二滴、三滴……这是一个量变和积累的过程,当滴到一定的程度,石头表面由平变凹、由凹形成洞,最后由洞成孔,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传统文化当中的成语典故其内涵就寓意深刻,课堂上教师再作生动详细的叙述,通过深入浅出地分析和富有趣味地讲解,把传统文化注入学生心灵,引人入胜,学生听得趣味无穷,在潜移默化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蕴含哲学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头脑冲击。

2.融入寓言故事、俗语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传统文化中有一些哲理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其内容趣味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讲解,阐述其包含的哲理,为“哲学与人生”课增添色彩。例如在讲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中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知识点时,可融入“盲人摸象”的寓言。这个寓言说的是有几个盲人摸一头象,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条巨大的蟒蛇;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大象像一把大蒲扇;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大象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有的摸到了大象腿,说大象就像一根大柱子;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又细又长,像一根绳子……不同的盲人把大象比作蟒蛇、蒲扇、墙体、柱子、绳子……令人哭笑不得。之所以得出不一样的错误结论,是因为看事物不能只看其中一部分,应该看清全局,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是不可能的。说明认识不到事物的整体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离开部分谈整体或离开整体分析部分,犹如无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徒劳的。此外还有一些俗语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上课时老师不妨试试将其融入所讲知识之中,能增强讲课的趣味和感染力。例如“揠苗助长”体现了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瑞雪兆丰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体现的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两面性的,等等。

3.融入古典诗词,优化课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进行“哲学与人生”课教学时结合所讲知识点融入古典诗词加以分析讲解,不仅能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如何引用古典诗词融入教学,能诱发和活跃学生思维,制造课堂兴奋点,引发学生激情和求知欲望,把他们带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当中,带着兴奋之情去探求新知。如学习“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一课时,利用“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些诗句来导入新课,提问学生这些诗句分别体现了什么哲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教学效率。其次,《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全面细化了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确立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职业精神”“健全人格”五个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引用古典诗词,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育人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4.融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强化文化思维,激发学生文化自豪感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了“天人合一”“贵和上中”“上善若水”“大智若愚”等思想。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有部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思想对于我国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不可分的关系。在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本课,即在讲述人生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社会实际的问题时,将“天人合一”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融入到课程中。借鉴《孟子·梁惠王》中运用农耕播种、撒网捕鱼以及遵循时节伐木等例子,深入透彻地让学生在课堂中领略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再将现在国家的海洋休渔期等政策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政策有依据、千年智慧择优取”的思想意识,从而引入到个人身上,个人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规律,不同阶段考虑当前的主要任务以及目标,并贴合到个人、专业、社会发展等众多方面,才能有所建树。

5.结合劳动教育,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增强课程实践性

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学与人生”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中,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文化、工匠精神引入到课程中,把我国瓷器的发展按照时代进步及其精细化、高端化、技艺高超化情况向学生展示,学生在领略瓷器文化的同时,能够深刻认识到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并在课程中让学生尝试“陶艺”制作,亲自动手,体会动手的乐趣,及时传输给学生“普通平凡岗位上的不普通”的思想意识,每一份平凡的工作,每一个朴实的岗位,无论他的工作有多么简单,都是社会的“螺丝钉”,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未来职业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树立其“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6.融入民族特色教育,强化学生民族荣誉感

海南的三月三、黎锦、儋州调声、竹竿舞、海南粉等特色饮食、风俗、非遗文化传承都是本地的特色,在“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课中引入本地特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组探寻创新性的传承方式。在学生熟悉的领域进行输入与产出,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文化的力量,明白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一味回到过去,也并非摒弃全部,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就是这个结合的催化剂,是本土文化的传承者,增强学生使命感。

三、思考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择优并与课程实现有效的融入,不能一成不变,笔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课程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兴趣以及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相同章节的内容,不同教师引入的传统文化知识也不尽相同。因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授过程中,我们要拓展教师传统文化知识,让其能够灵活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

新时代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融入優秀传统文化,学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支撑,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科学阐释其时代价值,有效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化表达,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古为今用、德为育用,真正助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事。

【参考文献】

[1]高国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 (5).

[2]黄建友.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与哲学》中的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QJHV20210627)

猜你喜欢
哲学与人生融入策略优秀传统文化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论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案例
充分利用手机功能提高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效率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
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