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私人资本的作用 完善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

2023-07-14 14:45许善达
经济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私人资本个体户共同富裕

许善达

我们对私有资本这个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私人资本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城镇就业缓慢增长。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大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这几年一直在增加投资,但他们对就业岗位增加的贡献基本上持平,每年有增有减,没有大幅度增加。由于很多大企业要投资于高科技研发,搞智能化技术等等,所以相对而言,他们的资本有机构成提升很多,但是对就业的贡献不大。

我国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据我们计算,农村大概有1亿左右的劳动年龄人口,他们的收入还是停滞在那几亩地上,按照我国农村人均耕地的情况,很难通过农业耕作实质性地提高收入,解除贫困。我们的研究认为,要想实现共同富裕,一定要让1亿农村劳动人口中的大部分,获得工商业就业岗位。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营企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需要60万元投资;一个刚进场的个体户,平均需要7万-8万元的投资。相比之下,其他所有制领域的企业,虽然每年投资都在增长,但是就业岗位基本上没有什么增加,有些企业即使招聘一些新人,也只是与新退休人员对冲。

所以,我们认为,要想实现共同富裕,民营资本是必要的条件之一。没有民营资本,没有个体户的投资增长,农村将近1个亿的劳动年龄人口,就获得不了工商业就业岗位,仅靠目前农村劳动人口的土地资源不可能也很难致富。因此,要想实现共同富裕,民营经济包括个体户的发展是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必须从长期的视野来做出判断。

第二,按照国家制定的计划指标,到2035年,我国人均收入将会从2020年的32000元提高到64000元;到2050年人均收入可能还会翻一番,达到128000元。按照经济规律,收入越高,用于消费的比例会相对较低,这样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将会有更多的人把消费之外的钱用来投资,可能是直接投资,比如说办企业或者买股票;还可能是间接投资,把钱存到银行,银行再把钱借给投资者。因此,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私人资本的数量会急剧增长。

我们认为,不能把私人资本和共同富裕对立起来,私人资本的发展也是共同富裕的一个必然结果。我们要正面来看这样一种发展格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私人资本的经济性质是很特殊的,它与我们的公有资本和外资相比有很多特點。概括起来,既有进步性又有发展阻力,必须全面、准确地判断。

所谓进步性,首先,随着社会的需求日益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而私人资本会按照市场的要求去投资生产,弥补国家计划不可能覆盖的地方。第二,私人企业越来越多地投资于科技研发,一些民营企业的研发成果对国家的贡献很大。私人资本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需求趋势,并做出投资判断,这是一种进步性的表现。第三,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大约80%的工商就业岗位是私人资本提供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私人资本的进步性。

私人资本存在的问题

私人资本也存在与共同富裕目标相悖的问题。一是客观上确实存在劳资矛盾,有些私人企业对于资本和劳动者间的分配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向,过多地倾向于资本;对工人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的落实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调整的问题。这些倾向,是把本来应该由企业承担的成本转嫁给职工,转嫁给社会。

二是反垄断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很容易形成追求垄断性地位的目标,有一些企业确实存在这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有关部门也处理过几个企业。这一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还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有些私人资本表现出最恶劣的一种倒退性,就是以资本收买权力。这些年来,已经处理了很多这样的私人资本,他们通过权钱交易,以求获得额外的国有资产或者有关的红利,这种现象现在也没有根除。

所以,谈到私人资本,它既有和共同富裕相一致的进步性,又有和共同富裕相悖的倒退性,这两种特性都会长期存在。

中央反复强调,我们既要鼓励和支持,又要引导私人资本。所谓引导,主要就是防止私人资本向倒退性方向发展,而要鼓励支持他们向进步性发展。我们对它的特点要有一个全面的判断。我们必须形成一整套鼓励支持和引导私人资本的制度环境,通过这样的制度环境,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的形成和逐渐完善,这样实现共同富裕就会加快速度,而且让我们的居民和企业家都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编辑 宋斌斌)

猜你喜欢
私人资本个体户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从“倒爷”到8000万大军 个体户占市场主体已超六成
我国个体户今年注册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
PPP模式下私人资本方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私人资本—贫困”理论下甘肃城乡一体化现状和路径
我国私人资本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