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2023-07-17 01:22刘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诗文课标古诗文

刘云

摘 要:本文立足语文新《课标》,探究了安徽省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复习策略,主要从古诗文的育人功能、中考考点的研究、提质提效的复习方法与实战经验的总结等方面提出了复习建议。

关键词:中考 古诗文 复习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36

在考场上,古诗文默写同样具有着重要位置。安徽省的中考古诗文默写部分,处在语文试题的卷首位置,而且语文作为中考的首科,考试时考生本就紧张。如若默写失分,就会让心理素质稍弱的考生更加心慌意乱,由此影响其整个考试的发挥。反之,如果默写能顺风顺水,考生就能平复考试时的紧张心情,更加自信从容地答题。因此,备考古诗文默写,师生都需重视!

本文结合笔者13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近几年来中考阅卷的体会,主要从重育人、研考点、谋策略、论实战四个方面谈谈古诗文默写的复习策略。

一、无须扬鞭自奋蹄——重育人

首先,我注重把古诗文教学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此发挥古诗文的育人功能。

在学生考试失利时,引导其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鼓舞自己不要气馁;在学生成绩取得进步时,引导其用“满招损,谦得益”来告诫自己不要骄傲;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受挫时,引导其用“关关难过关关过,长路漫漫亦灿灿”来安慰自己不要灰心。

古诗文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培养品德、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个男同学在教室里,公开嘲笑女同学凭体重可以当举重冠军。女同学自尊心受挫,趴在桌上痛哭,并嚷着要回家。作为班主任,我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把她请到办公室,并以“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来耐心安抚,告诉她健康最美,而且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以此来安慰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其次,让学生意识到,在成人的世界里,古诗文同样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2022年2月初,我校举行了开学前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校长在动员会上,引用《忆秦娥·娄山关》的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自己讲座的题目,以此给自己的讲座增色。当时,全体教师眼前一亮,既感受到了校长在新的一年里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因此被极大地鼓舞,又认识到任重道远,自己仍需努力。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研考点

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明白:中考的古诗文到底考什么?为什么会一如既往地考?

(一)课标先行,明确古诗文考查的意义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积累,就是要背诵和默写,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感悟,即我们对诗意的理解;运用,即不仅积累了感悟,还能运用到平时的口语和写作中,如此就提高了自己的品位。

以2022年安徽省中考试题中有关古诗文默写的部分为例。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也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进取精神;敬爱的教师,这些年,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私奉献精神滋养了我们,求学路上,感恩有你!

这部分的6分完全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和运用能力,跟新《课标》紧密接轨。

(二)考点研读,发现新动向

古诗文默写部分不仅全部为理解性默写,更让师生意想不到的是,还考查了小学阶段学过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考试结束之后,很多考生都说没想起来,主要原因是他们很熟悉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是不记得它们是王之涣《登鹳雀楼》里面的句子,即“题目—作者—原文”没有对号入座。

通过今年的中考阅卷,我得知百分之七十的考生答错此题。因此,我们还需在平时学习复习中多联系小学学过的相关诗句,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三)细节关注,重点强化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咏物抒怀类的几篇诗文在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安徽省中考试题上都有出现,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见物思意、咏物抒怀的能力。

2022年: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情,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来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这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要重点强化咏物抒怀类诗文的教学。

(四)观察命题形式,做到心中有数

这就要求师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只有对中考题型了如指掌、心中有数,面对考试时才会不慌不忙、从容应对,毕竟冷静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才更有利于考场上的发挥。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谋策略

研究完考点,复习的过程就摆在我们面前了。针对2020年安徽省中考的部分试题来寻找失分点,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通过閱卷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写字不规范,没有理解文意造成意义相关或相近字的错误,同音字或音近字的错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忽”写成呼吸的“呼”,这属于不理解词义;还有把“忽”的上半部分的“勿”写成匆忙的“匆”;把春风的“春”下面的“日”写成“目”,这都是平时书写不仔细造成的错误。

出现的高频错别字有燕、化作、暖。其中,“燕”出错得最多,因为同学们在背诵的时候没有理解“燕”和“雁”的区别。

此外,个别考生没有把握题干中的信息,出现了写错诗句、张冠李戴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应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比如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鸟类活动”,考场上想不起来的同学,可以背诵原文来回忆,而颔联有莺有燕,正符合题意。

通过对阅卷发现的问题,以及在教学当中学生古诗文背诵默写时出现的问题,在这里总结几点复习策略。

(一)新《课标》61篇,分段复习

2020年命题依据新《课标》,2019年安徽省考纲明确优秀古诗文篇目即“依据《课程标准》推荐的61篇优秀古诗文”。我认为还是要把新《课标》推荐的61篇古诗文一一复习。

61篇古诗文,数量不多,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可以分阶段复习,三年六册分别复习,这样条理也非常清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复习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解决,由此慢慢完成目标。

(二)用联想法积累名句

例如,看到作者范仲淹,就会想到《渔家傲·秋思》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看到题目《游山西村》就会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雪景,就会想到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会想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引导学生,一定要把积累的诗句放在脑海中,随时联想,随时记忆。

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会出现学习、记忆上的差异,所以个人认为这个复习方法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这类学生把61篇古诗文完整地背诵默写下来,确实做不到。而名句联想法是个很不错的方法,纵观多年来安徽省的古诗文默写部分,考查千古名句的居多。

(三)保留默写本和检查卷

为什么要保留默写本和检查卷呢?那是因为学生在默写的时候,能够暴露出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错误。

例如,有的同学默写《渔家傲·秋思》时出现的问题:“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如果理解了“塞下秋来风景异”,抓住了“秋”,就记住了是大雁的“雁”。另外还有把“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觉”字写成“党”字的,这就是书写不规范的问题,也会失分。

毫无疑问,把默写本、检查卷保留下来,并用红笔订正,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自己的错题集。时常翻看,并进行针对性训练,就会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四)加强理解和运用

背诵默写是基础,理解和运用才是目的,特别是2022年中考古诗文考查的全是理解性默写。

1.在平时积累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全诗进行深入理解

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谈谈对诗的理解性考查。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修辞,表现了诗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执着,常用来赞美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2022年中考“写出求学路上,感恩教师用无私奉献精神滋养了我们”一题考查的正是此句。

只有深入理解了全诗,在考试中才能运用自如,以不变应万变!

2.把理解的古诗文运用到写作中。

2022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的第二部分,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对此,我认为要引导学生把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和优秀诗句运用到写作中。如此,既可以给文章增色、提高分数,又能凸显自己的文化品位。

可以直接引用古诗文,比如有同学在毕业前给班主任的信的结尾处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恩有你!

对于培优的学生,还可以化诗文,保意境。有同学在作文《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的结尾处写:“让我们在学海中,乘长风破万里浪!”气势磅礴,尽显自己努力学习的劲头。在作文《原来,我也很坚强》结尾处独立成段“千锤百炼出深山,挫折磨难只等闲!”尽显直面困难的魄力。

在考场作文中出现几处这样的精彩语句,就能吸引阅卷教师的注意,作文分值可增加5—10分。如此,古诗文的积累和运用在中考试题中又岂止是10分?

(五)积累常见、易混淆的字。

积累常见、易混淆的字,需要师生理解性记忆,平时留心总结归纳。

例如,出错最多的“雁”与“燕”,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是大雁的“雁”,“雁”多表示漂泊、孤寂以及秋天萧瑟的意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是小燕子的“燕”,“燕”多表现欢快、生机、春天的意象。

弄清了两个字不同的象征意象,就会牢记心中,不再错用。

(六)关注通假字。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中的“曾”同“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中的“羞”同“馐”,指美味的食物,“直”同“值”,意为价值。

(七)注重书写的规范整洁。

新《课标》中对7至9年级学生写字的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习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最好写两种字体:正楷字和行楷字。

因材施教,我觉得对于平时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求其选择正楷字字帖练字,把字练工整。对于平时书写较好的学生,建议其使用规范的行楷字字帖练字,提高其书写速度。

四、打铁还需自身硬——论实战

分析完考点,谋完策略,接下来就要论实战了。我班学生当场实战了2019年安徽省中考古诗文的默写部分。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人生中,難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摘选部分同学的反馈情况如下。

总结一:“天涯若比邻”的“涯”,我记不准偏旁了,查看字典后确定了是三点水的“涯”;“长风破浪会有时”默写成了“乘风破浪会有时”。

总结二:默写的时候,不确定答案。我只好把《登飞来峰》按照“题目—作者—内容”的形式背了下来,通过排除法,锁定答案是最后两句。

总结三:“一览众山小”的“览”字下面的“见”字写成了“贝”字,以后我会反复练习。

根据学生的实战经验,方法小结如下:

准:诗句背准,才能写准。

全:按照“题目—作者—内容”的形式背诵全文(题干中有这类信息)。

联:联想法积累名句。

查:遇到不确定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抓: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联系诗句,锁定答案。

排:不确定的时候,可以背诵全诗,通过排除法,并结合提示语确定答案。

打铁还需自身硬!古诗文默写不仅要靠实战经验,更重要的还是夯实基本。诗文背准,字词写准,诗意理解准。只要基础打得牢,何惧它地动山摇!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复习古诗文,要列好目标,做好计划,抓到重点,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复习中砥砺前行,掌握过硬的本领!

参考文献: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龚岚《关于语文默写的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诗文课标古诗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