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云:构建助“双减”、强素养的长效机制

2023-07-17 06:52陈云龙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云平台长效机制

【摘 要】课后服务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一环,但从基层教师的视角看,课后服务实施现状仍不理想。运用信息化方式,构建课后服务云平台,以期达成高质量课后服务校园三大场景,破解当前实践中的痛点、难点,构建助“双减”强素养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云平台;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6-0036-03

【作者简介】陈云龙,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0008)信息中心主任,一级教师。

自2021年7月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来,课后服务被纳入学校工作,并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笔者发现,促“双减”需要强化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建立科学全面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将课后服务融入孩子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构建起助“双减”、强素养的课后服务长效机制。

最大程度关注用户对课后服务的高质量需求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调研学校现行课后服务开展全流程,我们梳理出课程立项、教师和机构审核、教学内容、师生参与、教学过程、日常巡查、课后评价、成果展示等与课后服务质量紧密关联的多方面因素并展开分析。

一、高质量课后服务的校园场景

校园场景是指校园生活学习的状态,可以是现实呈现,也可以是理想状态。高质量课后服务场景是一种追求,这种理想愿景就是不同用户科学需求的充分实现。结合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家长的诉求,可以描绘出高质量课后服务的三种场景。

1.丰富全面的专业课程场景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实施要求三方面为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提供清晰的方向和路径。《方案》强调课程设置要以国家课程为主导,地方和校本课程做补充,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特别是在课后服务中如何提供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校本课程。而在具体实践层面,目前课后服务资源开发不充分,社会资源引进比较少。仅依靠学校自身资源难以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因此,丰富全面的专业课程场景是学校在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丰富多样寓教于乐的专业课程。在这个课后服务场景中每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心仪课程。

2.高效安全的闭环管理场景

课后服务改变了学校原有的作息时间、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保障每一名在校师生的安全,特别是学生安全,规范严格做好学生各活动时段的管理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将学生每个活动时段和教学过程整体进行闭环管理,以免出现无人管理或无责任人的真空地带。现代校园管理应充分借鉴和运用闭环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将课后服务每个活动时段与参与活动的每个学生动态绑定,使各时段过程和交接都能定人、定岗、定位,及时反馈追溯等。全闭环的管理场景为课后服务营造了高效安全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3.家校一体的开放共育场景

家校共育概念由来已久,家校合作的价值取向、内在动力和表现形式等也随着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双减”政策后,特别是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学校教育主体地位的加强和多方教育资源的协同,使得家校共育的内在动力更加凸显。

二、高质量课后服务的管理平台

在以信息化助力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教育信息化高度进阶的当下,在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加持下,促进家校互动的智慧校园系统已基本建成,校园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已完全满足运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和管理课后服务的条件,特别是区(縣)、市级应用已经都建立了完善的学校用户基础数据库,因此构建基于云端数据共享的课后服务管理云平台(简称“云平台”)水到渠成。

1.云平台整体架构

云平台整体设计在学校信息化应用基础上,系统分为三层:用户端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用户端层采用H5可灵活适应各类用户终端设备;中间应用层利用API接口实现与用户层交互及数据交换;下层为数据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实现与云端多应用系统数据库间数据共享。

功能模块的设计中,围绕高质量课后服务的三大场景,充分调研多方需求,确定了以课后服务质量管理模块为中心,包含校外机构资质审核、教师课程申报与管理、学生报名选课、分班与二次报名、师生签到点名、教学反馈与评价、巡课与检查、成果展示、收费管理和消息推送与日报表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智慧化的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

2.云平台课程育人体现

学校在课后服务课程选择过程中,须遵循课程育人内在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为本,围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云平台从教师及机构资质、课程审核和自主选课方式体现课程育人。课后服务鼓励校内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积极申报开设课程,同时吸纳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优质课程作为丰富学生课程的必要补充。校内教师和校外机构在平台发起课程申请,需要有详细明确的课程计划,机构还需要提交营业资质,这样的方式在课程类型多样性方面可以充分满足绝大部分学生需求。

3.云平台闭环管理机制

云平台管理系统的闭环逻辑源自现实管理场景,特别是在课后服务报名、教学过程和学生安全管理三个环节中尤为明显。课程提交经审核后就进入报名选课阶段,系统设置了选课预热阶段,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和家长都能完全清楚学校开设的课程和具体教学计划、内容、招生人数、教师、机构详情和所需费用等信息。学生和家长在这一时段共同制定学生参与活动计划,预选好心仪课程。正式选课开启后,学生完成在线报名,因课程设置报名人数上限配额,学生需要有多种备选方案。对于报名人数未达到开课要求的课程,系统将取消该课程并为这类学生提供二次选课机会。课程正式开班后,学生在参加活动两次内仍然可以根据个人与课程的适合度进行换课操作,但换课操作需要由新选课程教师同意后方可完成。系统从更全面丰富的课程种类和个体关怀方面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个性需要。教学过程是高质量课后服务的关键,其功能设计既要考虑教师操作的便捷,又需要涉及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主要从师生签到、教学内容、精彩瞬间、评教评学、课外巡视和学期考评这一闭环实施管理。

学生安全管理重于泰山,系统设计中采用及时信息反馈机制进行闭环管理。系统设置了三类课后服务日报表,定时推送给班主任参与课后服务学生的出勤数据、推送给家长孩子每个时段签到信息、推送给学校领导管理全校状态。精确的数据反馈和处理机制保障了学生课后服务时段的高效安全。

4.云平台团队协同价值

团队协同的基础是将成员相异性作为独特发展资源。云平台贯穿了课后服务全过程,这并不是某个人或某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校务委员会发挥功能,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具体校情决定课程设置和课程种类;教导处长于更细致的教学管理,在课程审核、课堂巡查方面更专业;校务办公室更擅长审核机构资质;信息部门数据处理和系统运维功能难以被替换;后勤保安意识更强等。每个部门在系统中都有了充分发挥特长的“被需要”,也在这种“被需要”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云平台课后服务数据中心看板设计又将所有协同部门的工作汇聚成一张可视化图表,具体呈现活动开展详情,让团队每个部门、每个成员都成为主角。教学反馈建立起了学校、教师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教师在反馈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展示自我教学和才能,家长通过浏览教师的课堂反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与孩子探讨学习活动过程评价教师教学更是一次家校共育的良机,家校共育团队由此而生。

提高学校“双减”水平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持续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基础上,更加注重“扩资源、上水平”,切实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运用课后服务云平台,以系统化、专业化思维破解当前实践中的痛点、难点,构建助“双减”、强素养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云平台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