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混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023-07-17 09:25李颖
新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混龄游戏社会性发展幼儿

李颖

【摘要】混龄游戏是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一种聚合尝试。它通过不同年龄幼儿的融合,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尝试分工合作、学习交流与互动分享,从而逐步发展幼儿的认知、语言和情感等各个方面,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混龄游戏;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直接关系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3~6岁是我国规定的法定入学年龄,是幼儿正式开始集中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关键时期。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游戏教学是孩子快乐学习的源泉,开展混龄游戏教学,既是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各个幼儿园开创特色教育的积极探索。加强混龄游戏研究,分析和总结混龄游戏中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实践方法和经验价值,对提高本地区幼儿教育水平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一、混龄游戏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混龄游戏指不同年龄的幼儿聚合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通过参与游戏互动,获得情感、认知、技能等各方面的社会体验。幼儿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幼儿乐于与他人交往、学习和互动,要求孩子遵守社会行为规则,有责任感、同情心和学会分享等。3~6岁幼儿是混龄游戏的参与主体,我园结合园本实际,把混龄游戏分为四种:小中班混龄、小大班混龄、中大班混龄和小中大班混龄。不管是哪种混龄模式,都表现出幼儿积极参与互动,突出“大带小”“小跟大”等特点。

实现了大小幼儿认知的“教学相长”。开展混龄游戏,为幼儿学习创设了差异化的游戏空间,实现了不同年龄幼儿个体的教学相长和高低互补。在混龄游戏情境中,能实现每位幼儿之间的接触、交往全覆盖。在这个情境中,大龄幼儿社会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大龄幼儿会借助认知优势,主动扮演“哥哥”“姐姐”等角色,在行为表现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而小龄幼儿,会在游戏中跟着模仿和学样,在观察、模仿中融入和理解,在尝试中了解和遵循社会规则。

凸显出“大带小”模式的行为锻炼。以幼儿户外游戏为例,我园利用游戏课堂及时安插混龄游戏教学,不定期组织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到场地上进行游戏活动。游戏场地有创意手工坊、骑行小天地、体育器械区、沙地、攀爬滑梯等,教师会按计划穿插安排游戏活动。如在骑行游戏中,会把小、中、大班幼儿打乱分组,要求大班级幼儿载着小班幼儿进行比赛。每次进行游戏,不同年龄的幼儿都积极参与,大家会为同组幼儿加油呐喊,一起体验骑行乐趣,收获骑行比赛的喜悦。通过这种“大带小”混搭游戏,实现了幼儿跨龄互动,幼儿之间的协作配合得到了集中体现,游戏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使幼儿的行为意识、体能锻炼、动作技巧等行为得到了很好发展。

强调了“小跟大”模式的情感交流。以超市营业员角色扮演游戏为例,我园利用娃娃家一角,合理推动“我是超市营业员”游戏开展。安排大班的幼儿扮演营业员,中班和小班的幼儿充当小客人,结合超市销售情形进行模拟买卖交易全过程。以上游戏中“小跟大”模式得到明显体现,这是幼儿成长的特有属性,通过中小班幼儿的跟学,大班幼儿的榜样引导,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大胆表达交流意愿,更好地促进了不同幼儿间的情感交流。

二、混龄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混龄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混龄游戏为幼儿成长创造了自然的社会交往环境,是幼儿交往过程的催化剂。在游戏设计环节,教师力求贴近生活实际,努力打造属于孩子的“小社会”。在游戏组织过程中,笔者会创设各种社会交往情境,诱使幼儿主动参与到社会交往中来。在交往过程中,大龄幼儿是“大人”,是交往活动的发起者、规划者和执行者,会对整个交往过程实行监督。大龄幼儿会在分组安排、轮流排队、分享玩具等冲突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规则,为中小班幼儿做好榜样。中小班幼儿会学习大龄幼儿,礼貌表达交往意愿,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等。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学会了彼此照顾和相互帮助,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巩固提升。

2.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

幼儿的社会情感会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变化,混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自信、乐观、向上、向善等社会情感,促使幼儿在认识客观现实中作出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在游戏进行中,大龄幼儿会主动发起游戏指令,对中小班幼儿表现出喜爱、关心和帮助,能很快获得中小班幼儿的认可,示范带动游戏有效开展。中小班幼儿在大龄幼儿的带动下,能激起参与游戏的兴趣,学会融入集体,在自然交往中培养自信心,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慢慢改变自身問题,有效促进幼儿情感和自制能力的发展。

3.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

在混龄游戏中,幼儿个体间会产生冲突和矛盾。现在的幼儿,父母陪伴时间较少,爷爷奶奶等过于溺爱,在性格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游戏中表现出自私、霸道等行为。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会出现多个幼儿争着扮演同一个角色、抢占同一个道具等问题。这时教师应通过游戏规则介入,进行社会规则意识教育。通过引导,大龄幼儿会表现出谦让、包容,主动遵守规则并要求其他幼儿也要遵守游戏规则,对个别中小班幼儿的不遵守行为进行指责和纠正。中小班幼儿则在矛盾调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配合,对好与坏、美与丑、对与错作出判断,对不符合游戏规则的行为作出调整,逐渐掌握并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三、混龄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几点实践

1.混龄游戏遵循幼儿个别化发展规律

由于混龄游戏幼儿存在年龄差异,会造成幼儿社会性发展出现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教师要对不同的游戏群体、不同幼儿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促进幼儿共同发展。与同龄游戏的教学相比,混龄游戏教学存在一定变数,每个游戏环节、游戏进度等都不好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临场应变,及时转变教学思维,遵循个别化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2.混龄游戏实现了家园合作双赢

每天生活皆课堂,把混龄游戏渗透到幼儿的社会生活中,也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因此,混龄游戏开展,需要家长的参与配合。一方面,教师要把幼儿在校参加混龄游戏的表现特点及时反馈给家长,指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不足,号召家长共同参与游戏互动,同时提供混龄游戏的不同实践案例,与家长充分沟通交流,商讨制定有效的家园游戏合作方案。另一方面,家长要把校园外混龄生活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变化情况,及时告知老师,便于老师在校园游戏中加以注意和矫正,使幼儿在情感表达、行为模仿、体能锻炼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游戏教学的家园合作,实现教育共赢。

3.混龄游戏要求教师要学会解决特殊问题

混龄游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掌握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一是积极应对幼儿游戏中的消极社会行为。混龄游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混龄游戏实践中出现幼儿抱团交往、排斥他人等现象。这个时候教师要学会规范引导,妥善处置不同情况,耐心批评指正;二是合理设置游戏方案。混齡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过程相对复杂,教师在游戏设计环节上要考虑每个幼儿的接受程度,不能让中、小班幼儿觉得游戏太难,又不能让大班幼儿觉得游戏过于简单。要对游戏过程加以研判分析,学会观察,合理安排每个角色,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游戏。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能力素养,不断提高游戏教学实践锻炼,推动幼儿特殊问题更好解决。

四、结论

混龄游戏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社会认知、道德品质、交往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发展,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实践证明,混龄游戏教学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流。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仍在推行同龄教育,加上混龄游戏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机制等还存在一定局限和挑战,混龄游戏教学还有待完善和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实践和改进,坚持开放性、个别化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混龄游戏的内涵和形式,建立完善混龄游戏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制度,在混龄游戏探索实践中全面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吕佳.浅谈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教师,2018(14).

[2]北京蒙台梭利教育科技中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蒙台梭利教学施教指导篇[J/OL].2012.

[3]教育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孙艳.户外混龄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师观察支持策略[J].现代教育,2017(12).

猜你喜欢
混龄游戏社会性发展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我的游戏我做主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慧玩、慧学、慧生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