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侯书院与“神仙宰相”

2023-07-18 11:28彭贵
清风 2023年4期
关键词:烟霞衡山南岳

彭贵

电视 剧《 长 安 十 二 时辰》曾为广大观众所追捧,“神仙宰相”李泌也被大家熟知。坐落于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烟霞峰腰的邺侯书院为纪念历仕四朝“神仙宰相”李泌而建,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书院。

《三字经》云:“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泌”乃唐朝李泌,时称“天下第一神童”。他集儒、释、道于一身,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被誉为“神仙宰相”。李泌聪颖机智,淡泊名利,“四隐四起” “绝粒无家”,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此其大节可重者也”。

肃宗至德二年(公元 757 年),李泌远离朝堂,来南岳衡山烟霞峰下结庐隐居,长达十二年。李泌隐居期间,避开政治旋涡,远离权力中心,潜心研究《中庸》等儒家经典。端居室是李泌在此隐居时,肃宗下诏为其建造的读书藏书之所。端居室亦称明道山房,乃邺侯书院的别称。李泌身处斗室,心怀天下,参详《周易》,研究《老子》,“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

“端居室”是李泌刻的中国最早的斋馆印。家中藏书充栋,人送外号“书城”。所藏图书均盖“端居室”藏书印章。著名文学家韩愈,仰慕他藏书之富,曾作《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候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皆牙签,新若手未触。”留下“邺侯架”的典故。

李泌在南岳衡山隐居期间与高僧高道交往密切,留下了“食芋得相”等传奇故事。唐代明瓒禅师天宝年间在衡岳寺做杂役僧达二十余年,因生性洒脱不羁又捡食残饭,绰号“懒残”。当时李泌在寺中读书,听“懒残”半夜诵经的声音响彻山林,深觉此僧不凡,便去拜见。“懒残”又骂又唾,李泌愈加恭敬。“懒残”将吃剩的半块煨芋给李泌,李泌连忙接过吃掉。“懒残”这才说:“你谨慎少言,去做十年宰相吧。”得到点化的李泌,不久被召出山,后于贞元三年 ( 公元 787 年 )正式拜相。

李泌在南岳沐天地之精华,吸名山之灵气,学道、学佛、学儒,儒、释、道在他身上得到了融会贯通、和谐统一,淬炼了一位天才,造就了一位唐朝中兴名相。李泌聪颖机智,淡泊名利。“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神仙宰相李泌处之庙堂,隐之名山,皆以苍生社稷为重,舍小家为天下之大家,始终不贪官、不贪名、不贪钱、不贪色、不贪口腹之欲,真正做到了“绝粒无家”。

據《新唐书》记载,唐德宗要授予李泌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的头衔,他只肯接受“学士”头衔,坚决要求去掉“大”字。又据《资治通鉴》记载,社稷危难之时,李泌挺身而出,待叛乱平定,京师收复,他拒绝肃宗挽留,来到衡山烟霞峰下隐居,粗茶淡饭,着隐士服,过着普通僧人道士的日子。 “绝粒无家”是李泌终生淡泊清廉的真实写照,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李泌逝世后,其子随州刺史李繁在南岳大庙左侧建南岳书院以纪念。这是南岳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书院。宋宝庆时,该书院迁至集贤峰下,改称邺侯书院。后多有变迁和重修。邺侯书院开创了中国书院文化,南宋理学家胡安国、胡宏、朱熹、张栻等曾到此讲学,讲读之风,盛极一时,湖湘学派由此发轫。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隶岳故也。”1938 年,周恩来等人来南岳参观邺侯书院,随行的郭沫若留下了“犹有邺侯遗址在,寇平重上读书堂”的诗句。

邺侯书院是中国第一家民间书院,几经兴替,越千年而书香不减,至今仍焕发光彩,为中国书院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邺侯书院已是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廉洁文化基地之一,“神仙宰相”李泌一生清廉的美誉广为流传,众多游人怀着对他的敬仰之情前来参观学习。

(作者单位系南岳区纪委监委)

猜你喜欢
烟霞衡山南岳
传承南岳游干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南岳篇章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南岳寿文化的现代养生价值研究
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衡山独如飞
河山纪行·衡山篇
且看心血幻烟霞
衡山客车“烧机油”
当笔底烟霞邂逅眉间风月
雁荡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