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太空战略简要评析

2023-07-20 01:30范家玮谢文君
军事文摘 2023年8期
关键词:宇宙航天太空

范家玮 谢文君

作为当今世界的太空强国,俄罗斯一直对太空域保持高度关注,不断推进和完善自己的太空安全战略,研发太空装备,以保障自身的大国地位。

俄罗斯太空战略发展背景

俄罗斯探索太空的历程可追溯至俄国封建王朝时期,历史悠久。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理论到冷战时期加加林的实践,俄罗斯人始终保持着对太空的领先探索。

俄罗斯宇宙主义塑造其“太空大国”的意识。俄罗斯宇宙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人们对宗教迷信的破除和对理性科学的追求,俄罗斯宇宙主义汲取了哲学、宗教、文学、科学等领域的精华,具备先进的科学性和对探索太空的现实指导性。俄罗斯宇宙主义体系复杂,流派繁多,且分类无法统一。卡久京斯基认为纵使存在不同的流派,但是俄罗斯宇宙主义讨论的核心命题只有一个,即人与宇宙的关系。

古老的俄罗斯宇宙主义把宇宙寓于宗教中,具有封建迷信色彩,同时俄罗斯宇宙主义讨论了人与宇宙的辩证关系,具有理性色彩,激发人们科学改造宇宙的热情,使宇宙情怀扎根于俄罗斯民族。俄罗斯宇宙主义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弥赛亚”精神的救世情怀,探索宇宙不仅是为了民族和国家,更是为了全人类。在苏联时期,为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俄罗斯人更有一种为全人类而探索太空的使命感,“太空大国”的意识由此催生。

苏联时期的太空实践奠定其能力底蕴。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俄罗斯人对太空有着颇为丰富的感性认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俄罗斯科学家试图用科学理性解释和探索宇宙。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时期的众多航天遗产,丰富的历史遗产使今天的俄罗斯仍保持着主导太空的渴望。

齐奥尔科夫斯基打通了俄罗斯人通向宇宙的现实道路。1883年,他在著作《外层空间》中论证宇宙为绝对真空状态,火箭可在空间真空环境中工作,因此可作为宇宙航行的工具;1903年的《用火箭推进器探索宇宙》提出火箭公式,论证火箭速度和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火箭自身结构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宇宙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列有关载人宇宙飞行的设想,为俄罗斯人飞向太空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构想。

随着冷战的开始,太空领域成为美苏冷战重要“战场”。1957年8月,苏联完成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试验,同年10月,利用该技术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航天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航天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58—1984年苏联共发射科学卫星、技术实验卫星和应用卫星1891颗。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人类在太空的第一次航行。此外,苏联还实现了宇航员舱外活动以及飞船空间对接,不断发射深空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金星、火星的考察。70年代后,苏联航天发展进入实用阶段,建立了军民两用的卫星系统,完成了大量的军事科研、国民经济项目。随着苏联解体和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终止,带着苏联时期90%的航天遗产以及百废待兴的体制、资金和人才问题,俄罗斯对太空的探索朝着更加合乎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重启了有别于苏联时代的太空发展之旅。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俄罗斯航天事业的先行者

国际竞争成为俄不断发展太空能力的助推器。国际竞争自古贯今,冷战时期苏联的太空竞争来自于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然是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首要竞争对手。但随着其他地区国家的发展,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竞争有了更广泛的对象。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仍将美国视为其太空战略的首要竞争对象。从奥巴马的《美国国家太空政策》到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国家太空战略》《美国国防太空战略概要》再到拜登政府发表的《美国太空优先事项框架》,都体现了美国对太空的诉求不仅是单个太空项目的领先,更要打造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综合性作战优势。与此同时,美国寻求合作,如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新西兰、英国共同发布《联合作战愿景2031》,打造太空联盟,共同谋求太空领域主导地位。面对美国太空能力建设的不断发展,俄罗斯必须采取行动发展自身实力,应对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此外,来自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地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也刺激了俄罗斯加快发展太空战略的脚步。

俄罗斯太空战略发展现状

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及适应自身发展需求,俄罗斯发布了系列太空文件并对太空活动提出发展规划,确定了基本原则。2012年,俄罗斯航天局公布了《到2030年俄罗斯空间活动发展战略》草案,将俄罗斯航天发展以2015年、2020年、2030年及2030年后四个时间划分,对每一发展阶段提出了适应性需求。本部分试总结2015—2022年俄罗斯太空战略发展现状。

俄罗斯太空战略目标 以国防和国家安全利益为首,重视对太空领域的自主发展是俄罗斯发展太空战略的首要目标。2014年新版《军事学说》中指出“当前冲突将对敌空天领域采取行动”,因此必须保证俄罗斯的太空防御能力。同时新版学说首次提出组建空天军的具体任务,“防空兵、战斗航空兵、信息和突击力量或将纳入空天军,担负着包括侦察和空天打击预警系统、对敌军空天打击的粉碎和遏制系统、统一指挥系统以及全方位保障系统”。由此可知,太空仍是俄罗斯国防的重点方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与过去不同,俄罗斯对太空的诉求不再一味强调军事打击能力,而是转变成对航天器制造、火箭及发动机研发、综合发射平台等的投入,确保俄罗斯独立自主研发航天技术进入太空。2012年颁布的《2013-2020年俄罗斯太空活动》明确指出,国家太空活动旨在“保障俄罗斯进入太空通路”。2014年修订版《到2030年俄罗斯空间活动发展战略》及2016年发布的《关于俄罗斯联邦2016-2025年航天计划》等文件中都强调了保持俄罗斯对太空的领先地位,“從其领土进入太空的能力”,同时研制具有前景的新型运载火箭和航天综合设备服务于国防安全。

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进入太空第一人

聚焦国家经济利益,提高民用化水平是俄罗斯适应国情做出的战略转变。苏联解体后,受体制变动、资源和人才流失的影响,俄罗斯航天发展受到巨大打击。冷战时期太空竞赛对国力的消耗以及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贸制裁,使得俄罗斯经济更加受挫。根据国情,俄罗斯将发展太空军事能力转为聚焦太空经济利益。《关于俄罗斯联邦2016-2025年航天计划》明确表示,该计划的目的是“为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际合作领域服务,并保护俄罗斯居民和土地免遭自然灾害和人为侵害”。对地观测领域,强调注重拓宽发展遥测卫星集群的民用功能,提高天气预警能力及道路情况、森林火灾、恶劣天气的及时获取能力。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太空的定位从原本的军事化转为军民融合化发展,旨在提高太空技术的民用率,同时创新核心发展动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效能。

综合来看,俄罗斯在太空的战略目标仍以国防为主,但定位由军事化转向军民融合利用太空,重点任务是确保航天技术自主研发和进入太空的能力。只有依靠独立的太空能力才能真正获得太空主导权,在国际上提升话语权以及站稳太空大国、传统强国的脚跟。

俄罗斯太空战略手段 一是进行组织机构调整,形成太空资源合力。2015年7月13日,普京签署了《关于成立俄罗斯航天國家集团》的法案,并于2016年1月1日生效。该法案提出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联合火箭航天公司合并组建成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承担国家订货方和总承包商的双重角色。近年来,受内外部环境影响,俄罗斯航天事故多发,联合火箭航天公司发展缺少新动力,依靠苏联时期老本得以生存。此外联合火箭航天公司与俄罗斯航天局之间相互独立,业务难得到有效合作,整个航天工业效率低下。在体制改革的呼声中,国家层面决定整合航天机构,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体制调整,完善太空活动领域能让航天领域更加团结的抵御系统性风险,应对外部冲击,形成统一执行力,提高航天工业发展效率。

2015年,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成立

在军队建设方面,2015年8月俄罗斯空军和俄罗斯空天防御军合并,组建俄罗斯空天军,其力量由三部分组成:俄罗斯空军、俄罗斯导弹防卫部队以及俄罗斯航天部队。从部队构成来看,创建空天军是创建具有战斗能力的俄罗斯武装力量的重要一步。通过组建空天军,整合先进的武器装备、反导防御系统,利用多卫星进行太空探索、信号接收,为军事打击提供方向。

二是发展太空技术占据太空市场份额。俄通过改进航天领域基础设施、独立研发航天技术让航天产品、技术得到世界认可,占据更多的航天市场份额。

在基础领域实现综合开发。《到2030年俄罗斯空间活动发展战略》中指出要发展基础空间研究以使俄罗斯科学在空间科学的关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至2025年积极参与太阳系太阳、月亮、行星和小天体研究的国际合作。传统航天器领域,该战略指出要在新一代载人航天器以及专用或自主模块的帮助下实施科学和应用研究并扩大其频谱,并表示在2030年实现俄罗斯宇航员登陆月球表面并开发月球基础设施。俄罗斯独立进入太空是发展俄罗斯航天的主要国家优先事项之一,该战略规划要开发航天器运载火箭、航天发射场、地面控制综合体,通过发展俄罗斯运载火箭系统和地面空间基础设施,包括航天发射场和地面自动航天器控制综合体来确保这一优先事项的实现。预计至2030年使用重型运载火箭将重型载人航天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在东方航天发射场开发和运行带有超重型运载火箭的太空火箭综合体,并于2030年后完成太空火箭综合体、地面自动航天器控制系统的开发和运行。

在太空技术前沿实现突破。俄罗斯的航天事业需要多样化和具有竞争力,则必须进行创新,在前沿技术上攻坚克难。《到2030年俄罗斯空间活动发展战略》提出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旨在确保俄罗斯在近太空和远太空的战略利益并保障国内运载火箭和地面基础设施系统的发展。2022年罗戈津在采访中提到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核动力发动机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表示正在为能够延长在轨航天器寿命做技术努力。

此外,俄罗斯开展国际太空合作、为国内航天引入商业资金等都是俄罗斯发展航天技术、强化太空存在的方式。

俄罗斯太空战略实践 完善法律规则,高效管理太空活动。苏联时期的太空立法为俄罗斯立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俄罗斯形成较为完整的立法体系和各层级的空间活动规范。从法律规范到国家航天活动发展规划,从中长期发展战略到具体航天领域的发展目标,俄罗斯每一阶段的航天工作都有明确的指导。与美不同,俄罗斯相关法规虽发布不频繁,但能够自上而下为各级航天活动提供完善的标准和依据。1993年颁布《俄罗斯联邦空间活动法》,并于1996年颁布修订版,该法律为俄罗斯航天事业确定了发展定位,并为后续的所有航天规则框定了法律基准。《到2030年俄罗斯空间活动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应该不断完善俄罗斯空间活动规则,从管理的角度更高效地领导俄罗斯航天活动。实际上,2012—2015年俄罗斯从各层面均有完善或者颁布新的活动规范以管理太空事业。总统令为俄罗斯机构、军队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政府会依据国家制定的规划为各航天领域制定政府文件,解读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各行业也会制定行业规章制度以统一管理标准。

安加拉-A5重型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完善太空国防力量部署,增强太空作战优势。首先是建设空天防御体系。2020年,俄罗斯空天军总司令谢尔盖·苏罗维金宣布,计划在2024年前建成新的太空导弹预警系统梯队,航天器将在统一太空系统框架内部署。该系统通过导弹预警卫星对整个地球表面进行太空监测,为避免受到干扰,需要同时部署通信卫星加强作战指挥系统。此外,俄罗斯统一太空系统与俄核战争防护一脉相承,重视反核打击预警。2021年,俄测试Nudol反太空攻击系统,用以摧毁弹道导弹和低轨道卫星。通过发展反卫星导弹系统加强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太空拒止能力。2022年4月俄联邦政府批准球体计划,意在打造更加先进的太空通讯系统。莫斯科时间10月22日,联盟-2.1b运载火箭从东方航天发射场升空,随后把球体计划首颗卫星斯基泰人-D(Skif-D)和三颗信使-M通信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其次是扩展军工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于2016年投入使用东方发射基地,未来将以此為中心向国际展开更多的合作。2022年罗戈津接受《俄罗斯航天》杂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计划与国际合作重启海上发射平台并更新其联盟-5号火箭发射控制系统。除航天发射平台外,2022年俄启用位于科米共和国和摩尔曼斯克州的两座新雷达站,将战略利益着眼于北极,并开发沃罗涅日导弹预警雷达。该新型远程预警雷达主要用于探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目标以及太空目标,能将信息传输至俄罗斯反导防御系统指挥部,从而提升俄罗斯在北极的防御能力,拓宽俄罗斯对太空的监测范围。

再次是积极研发太空作战装备。俄罗斯不断发展航天器和火箭技术,如贝加尔可重复使用火箭助推器、安加拉-A5重型运载火箭和发动机、Rokot-M火箭等。发射新型光学和电子侦察卫星用以加强原有卫星侦察系统,部署广泛的陆基电子战系统以对抗敌方GPS、战术通信、卫星通信和雷达。

俄罗斯太空发展规划

伊尔-22pp电子干扰机三视图

俄罗斯太空战略发展趋势

2014版《军事学说》指出,俄罗斯应建立综合立体信息化的太空预警系统、遏制系统、指挥系统以及保障系统,同时关注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安全利益。

乌克兰危机爆发已一年多,结合当前俄罗斯太空表现,其太空战略发展面临以下几方面挑战。首先,太空情报侦察能力有待提升,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设施、指挥通信系统、情报侦察设备、铁路、管道的打击似乎未对乌克兰的通联能力、后勤资源的运输以及民众的生活造成巨大打击。这其中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俄罗斯卫星侦察的准确性仍然是影响战略目标的锁定以及轰炸的重要因素。其次,太空联合指挥防御系统水平有待提升,未来战场不再是单个系统的对抗,而是将太空预警、太空监测、太空通信、太空遏制、太空保障等系统进行联合指挥,实现太空立体作战,从而有效提高打击的准度和力度。最后,太空发展资金投入有待加大,受乌克兰危机及美西方国家长期经济制裁的影响,俄罗斯在太空国防领域的资金投入有限,当前俄罗斯太空商业化步伐较小,项目主导权仍掌握在国家手中,应积极注入商业资金,提高太空事业发展的活力。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宇宙航天太空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上太空,安个“家”
宇宙第一群
逐梦航天日
这宇宙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太空遇险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畅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