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书法述论(三)

2023-07-20 20:16许全胜
书画艺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全胜长编沈氏

五、辞官遗老时期(1911年—1922年)

此时期又可以进京参与复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前段1911年至1917年,后段1918年至1922年,凡115首(第207至第321),占全部上图藏沈札三分之一以上。

(一)前段有与李逸静(12首)、吴玄妙(1首)、吴庆坻(43首)、李翊灼(2首)、沈曾樾(1首)、罗振玉(7首)、刘承干(9首)、于式枚(1首)、蛰庵(6首)、瞿鸿禨(1首)、徐乃昌(1首)、金佩三(1首)、叶昌炽(1首)、康有为(1首)、张元济(1首)等人书札,凡88首(第207至第294)。

a.与李逸静十二札,其中辛亥上半年9首,作于上海、嘉兴两地。甲寅2首、乙卯1首,皆作于归里扫墓时。

b.与吴玄妙书并信封装裱于与李证刚札二册中,信封署“寄上海三马路小花园十三号 中国报馆俱进会 吴玄妙先生安启 姚家埭缄”,吴氏生平不详,据札语则于辛亥三月初尝至嘉兴姚家埭访沈曾植,盖与黎养正同研佛学者。

c.与吴庆坻四十三札,其中辛亥3首,壬子2首,癸丑14首,甲寅6首,乙卯8首,丙辰8首,丁巳2首。内容丰富,可窥民国初年海上遗老生活状况,颇具研究价值。吴、沈为诗社同人,札中多谈艺语。乙卯后,沈曾植主持《浙江通志》编务,邀吴氏参与其事,札中亦多有涉及。

d.与李翊灼二札,一札谈论创立佛教会事,一为残札。

e.沈曾樾(1855年—1921年),字子林。曾植季弟。曾官广东候补盐场大使,长期在广东。辛亥后,寓居上海。上图一札作于辛亥九月三日,时值杭州起义迫近,寐叟恐杭有变,安排家人撤离,托学生林大同(字同庄)至嘉兴接夫人到沪,嘱曾樾将嘉兴家中字画、家具等物品携出。可与九月初与李逸静一札参看。

f.罗振玉辛亥十月与王国维赴日本京都避难,1913年请寐叟为其曰“大云书库”题匾,寐叟自言“从未作大字,然意在必交”[12]。罗氏又录寐叟《奉怀》七律一章冠其名著《殷墟书契考释》卷首(参观钱仲联《海日楼诗注》卷五第707页),可见对沈氏之尊崇。民国期间,罗氏短暂回国必到沪,到沪则必访沈寐叟。1916年王国维自日本归国后,实时常在罗、沈之间传递消息。罗王往来书信中于沈氏亦颇致褒贬,比比皆是(参观1917年10月21日王国维《与罗振玉书》,1918年12月15日罗振玉《与王国维书》)。此时期罗沈通函较多(参观许全胜整理《羅振玉与沈曾植书函》,《历史文献》第十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56-173页),沈氏七札大都为长函,多论学语,并录诗作,颇可研索。

g.刘承干(1882年—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浙江吴兴人。富藏书,创嘉业堂藏书楼。刻有《吴兴丛书》,著有《求恕斋日记》。刘氏民国后方与沈曾植等遗老相识。乙卯(1915年)浙江通志局由沈主持,尝聘刘氏参与其事(参观刘承干《求恕斋日记》乙卯八月二十七日)。由于收藏、刊刻图书之故,刘沈间多有书籍交流,如沈曾植借家藏《章实斋遗书》稿本与刘氏刊行,堪称书林佳话(参观刘承干《求恕斋日记》丁巳八月二十二日)。此时期九札,亦几乎皆涉及古籍,多可与刘氏来函及相关日记对读,故沈札虽不署日期,大多可考出具体时间,对研究其晚年书法亦能起到参照物作用。

h.于式枚(1856年—1915年),小名穗生,字晦若,广西贺县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早年入李鸿章幕(参观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甲申二月五日),章奏多出其手,曾随使俄、德等国。历官兵部主事、礼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总办、译学馆监督、广东学政。民国后,清史馆成立,任《清史稿》纂修(参观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乙卯六月二十六日)。沈、于为庚辰同科进士,皆为翁同龢门生(参观《翁同龢日记》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五日),亦同为乙未北京强学会成员(参观《徐世昌日记》乙未九月十九日)。上图藏诗札五律一首,其“琐言存北梦,佳味忆南烹”自注云:“戊戌春,饭于君贤良寺寓,盐豉甚美,别后未再见也。”可见两人之交谊。

i.民国后徐乃昌与沈曾植同在上海,交往颇多。惜《徐乃昌日记》民国九年庚申(1920年)以前部分今不存。然在庚申至壬戌三年日记中,可见不少交往雅事,亦有参与调停寐叟与李审言龃龉事之佚闻(参观《徐乃昌日记》辛酉七月一日)。上图藏诗札作于民国三年甲寅(1914年),题作“随庵以余旧影索题,是癸卯岁南昌所摄,甲辰在沪相遇所赠也。俛仰十年,感怀题句”。按此诗又题作《徐积余出余乙巳年摄影索题》,一作《徐积余以余旧影见示言是甲辰年江船中以赠积余者》(参观《海日楼诗注》卷六,第814-815页)。沈曾植赠徐乃昌相片,当在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一月,两人追忆皆有误(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13页)。

j.瞿鸿禨(1850年—1918年),字子玖,一作子久,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谥文慎。湖南善化人。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授编修。擢内阁学士。历任河南、浙江、四川学政。庚子(1900年)随两宫西奔。后官工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民国后,任参政院参政。著有《超览楼诗稿》。

光绪中,瞿、沈在京师时,尝同为越缦堂佳客(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光绪十一年乙酉条,中华书局 2007年版)。逮晚年同寓春申,结诗社若超社、逸社,谈燕更多,唱和论文,感怆平生,同怀故国之思。上图一札,作于甲寅(1914年),评瞿氏之经义“玉节金和,词严义正”。乙卯(1915年),为止庵诗稿作跋,则目其诗为“变雅”[13]。戊午(1918年)瞿氏逝世后,寐叟曾主持公祭,后又为其诗集作序(参观沈曾植《瞿文慎公止庵诗集序》,《海日楼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65-66页)。

k.与金佩三札,上款署“佩三仁表弟”,疑为沈曾植姨夫钱塘金钧之子(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16页),其名待考。

l.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天游居士。广东南海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赴京应试,上书光绪帝,荐变法图存策。二十一年(1895年),主持公车上书,同年中进士。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二十四年(1898年),授总理衙门章京。维新失败,流亡日本,组织保皇会。辛亥后归国,策划复辟。著有《新学伪经考》《大同书》《万木草堂诗草》等。

康、沈二人关系,在近代政治史、文化上颇值得关注。光绪十四年戊子夏,康有为至京应顺天乡试,遇沈曾植于黄绍箕(1854年—1908年,字仲弢)家,遂访珠巢街沈氏寓庐,相与论学,自是订交。沈氏弟子唐文治(1865年—1954年,号蔚芝)记当时情形曰:

康有为之初至京师也,气焰张甚,迨见先生论学,虽机锋百出,而无一足与先生抗者。先生曰:“嘻!子再读二十年书,与吾谈可耳。”康乃不敢作跋扈态。

是年康有为欲上万言书与光绪帝,言变法,得到沈、黄等人支持。其书后不得上,沈氏劝勿言国事,于是在京读碑,著《广艺舟双楫》(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94、98、100页)。乙未八月(1895年9月),康有为发起创立北京强学会,沈曾植与陈炽为该会正董,共同商讨变法维新(参观吴天任《梁启超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5页)。戊戌三月初(1898年3月),沈氏丁忧出都前,曾致短简与康氏,劝读《顺宗实录》,盖已预料其败,惜此手札未见流传(参观康有为《哭寐叟尚书四兄哀词》)。十六年后,民国癸丑十月(1913年11月),康有为自日本奔母丧赴香港,途经上海,二人方再次晤面(参观沈曾植《康太夫人墓志铭》,康有为《哭寐叟尚书四兄哀词》)。此后共同反对袁世凯称帝,曾被悬赏搜捕,又共谋清帝复辟(参观康有为《哭寐叟尚书四兄哀词》)。丁巳五月八日(1917年6月26日),复同赴北京,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又同避居美国使馆(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450、452-453页)。自民国七年戊午(1918年)后,康氏长年寓居上海(参观吴天任《康有为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66页),与沈寐叟过从颇多。沈、康二人皆嗜金石书画,时常互相切磋谈艺。上图仅藏一札,亦言及《淳化阁帖》,可见一斑。

m.张元济(1867年—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刑部主事,充总理衙门章京。参与戊戌变法活动,政变后革职,至上海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总理。后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建涵芬楼,为近代出版业巨子。主编《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出版《东方杂志》《教育杂志》。著有《校史随笔》等。

张元济与沈曾植早在总理衙门时即为同僚,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又在南洋公学为同事,皆主张变法维新,相知颇深。民国后同在上海,时相过从,1916年7月21日公宴伯希和(1878年—1945年)即为其中一盛事(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425-426页)。沈氏曾为张元济作《涉园丛刻序》(参观钱仲联编校《海日樓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72页。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359页),亦常与张氏探讨古籍版本(参观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壬子十一月十三日,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上图丁巳一札,则言及伪本《鼎帖》。

(二)后段(1918年—1922年)有与吴庆坻(6首)、刘承干(7首)、金武祥(1首)、陈衍(1首)、李宣龚(3首)、佚名(1首)、孙德谦(1首)、蒋汝藻(2首)、吴庆焘(2首)、张元济(1首)、罗振常(2首)等人书札,凡27首(第295至第321)。

a.与吴庆坻六札,其中戊午(1918年)1首,己未(1919年)2首,辛酉1首(1921年),壬戌2首(1922年)。数量较前段明显减少,当与老病有关。其中有两札谈及沈曾桐、沈曾樾逝世情况,是沈氏家史重要资料。

b.此时期与刘承干七札,亦多有关刊印书籍事,如刊行《越缦堂日记》、影宋本《四史》、影宋本《刑统》等。沈曾植为《刑统》校勘文字异同,作跋时已在壬戌九月,离逝世不及一月(参观许全胜编《海日楼题跋集》,第37-43页),令人钦佩。刘承干以贡金而参加民国十一年十月十三日(1922年12月1日)溥仪大婚典礼,先于九月二十八日(11月16日)赴京参加大典,与汪锺霖(1867年—?,字甘卿)同行(参观刘承干《求恕斋日记》壬戌九月至十月诸条。又耆龄《耆龄日记》十月二日条,凤凰出版社2020年版,第217页)。沈曾植札作于前一日,离逝世不到十日。刘承干挽寐叟联曰:

十载郁孤忠,记曾赠荣临歧,简札殷勤犹及我;九重褒硕学,从此试灯称祝,衣冠闲雅更何人。

(参观《海日楼哀挽录》,民国铅印本,第65页)

恰好言及此札,“赠荣临歧”云云即札语所谓“闻定明日荣行,三接龙光,乡邦增耀”。

c .金武祥(1 8 4 1年—1926年),字溎生,号粟香。江苏江阴人。官至两广盐运使。著有《陶庐杂忆》《粟香室文稿》。金氏为寐叟叔父沈宗济官广东连州时同僚,民国后至沪上必与寐叟见面,上图一札为寐叟遣其子慈护送《陶庐六忆序》时所附信函(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471页)。民国九年庚申(1920年),沈曾植又有诗寿金氏八十(参观钱仲联《海日楼诗注》卷十一,第1344-1345页)。

d.与陈衍词札1首,作于戊午十月,《曼陀罗寱词》失载。时沈曾植移居威海卫路,题寓楼曰“谷隐”, 陈衍为作《谷隐记》。新居与陈氏寓所密迩,此后诗简往还颇多(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471—472、481、501页)。

e.李宣龚民国后长期居沪,与诸遗老多有诗酒往还。此时三札,皆谈诗赠答之作。庚申一札言及“忠端册节前必缴”,指是年八月所作《题黄忠端公尺牍》(参观钱仲联《海日楼诗注》卷十一,第1340-1342页)。壬戌春一札和拔可携示辛夷诗(参观李宣龚《硕果亭诗》卷上《答陈子言见访不遇独观园中辛夷之作》,《海日楼诗注》卷十二《拔可携示辛夷诗余楼前有此花今年开极盛顾未有诗也和韵寄拔可且以慰花》),并云“比以舍六弟病,心绪甚恶,目疾又甚,勉和一章,五言不能复和矣。董黄三札卷并缴”。按“董黄三札卷”,李氏跋寐叟绝笔联亦道及:“乙庵世丈病中曾为余题《黄忠端董文敏手札合卷》,见还甫旬日,遽归道山,感喟不置。”寐叟六弟曾樾壬戌四月病卒,黄董卷此时尚未暇题也(跋中所谓《题黄忠端董文敏手札合卷》诗,《海日楼诗集》失载)。

f.孙德谦(1869年—1935年),字受之,又字寿芝,号益葊、益庵,晚号隘堪居士。江苏元和(今苏州)人。诸生。民国后居上海,主刘承干嘉业堂,襄校古籍。后任江浙通志局纂修,东吴大学、政治大学、交通大学、大夏大学教授。著述繁多,今人辑有《孙德谦著作集》九卷(参观张京华、黄曙辉编《孙德谦著作集》,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癸丑(1913年)夏,孙德谦与张尔田同谒沈曾植,自是常往来。孙、张与王国维三人,皆湛深国学,沈氏尝称之为海上三君,无愧学人(参观王国维《观堂别集》卷四,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234页)。沈寐叟厚爱孙益庵,既为其著作作序,又延医为其治病,孙氏引为其平生第一知己(参观《海日楼哀挽录》,民国铅印本,第51页)。寐叟逝世,浙江通志局公祭文即出自孙益庵之手(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517页)。上图藏一札作于己未十月二日(1919年11月23日)沈氏侄女出嫁前数日(参观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第482-483页)。

g.蒋汝藻(1877年—1954年),字符采,号孟苹、乐庵。浙江乌程人。锡坤(1855年—1904年)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人。官学部总务司郎中。民国后,任浙江军政府盐政局长、浙江铁路公司董事。其家富藏书,建传书堂以庋之。民国后得宋本《草窗韵语》,又易名密韵楼,王国维曾为蒋氏藏书编目、写书志。

沈曾植与蒋锡坤有旧,曾为作墓表,伤其不遇(参观沈曾植《蒋君墓表》)。蒋汝藻与寐叟皆好古籍,宾朋游燕,时相聚会,如参加宴请伯希和晚宴等(参观《张元济日记》丙辰六月二十二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刘承干《求恕斋日记》庚申二月三十日,凤凰出版社2020年版)。寐叟尝为蒋氏作题画诗10首(参观钱仲联《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365-1368页)。书札则仅见上图所藏2首,其一答复蒋氏招饮,因是日风大不克赴宴观书,惋惜“书林今话,只可耳食”。又云“且为沅叔题《手鉴》”,则指为傅增湘所得宋刊本《龙龛手鉴》题诗。而此诗卷幸犹存天壤,足补书林今话,颇为可喜。

h.吴庆焘(1855年—1925年后),榜名庆恩,号文鹿。字宽仲,又字炯然,号金粟庵头陀、孤清居士。湖北襄阳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官至江西赣南道。工书。辛亥后居上海,以鬻书为生计。著有《襄阳金石略》《襄阳艺文略》《襄阳兵事略》《襄阳沿革略》《簳珠仙馆诗存》。

吴、沈相识于江西南昌,晚年同为海上遗老,多有交游,如民国十年辛酉正月十三日(1921年2月20日)诸老集海日楼为溥仪祝寿,邹嘉来《遗盦日记》云:

胡琴初、陈仁先约在子培之海日楼,皆逸社同人。少石兄弟未到,添苏戡、宽仲、仁先之弟觉先、子培之子慈护。今上万寿圣节,偕同行礼,并照相。子培又出宋刊唐人《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又《绝妙好词》,属宽仲、苏戡、古微分书同观诸人,以为纪念。饭后,或打詩钟,或弹雀,薄暮方散。[14]

可见当时遗老活动之实况,是日吴庆焘手书观款于《河岳英灵集》序后(参观许全胜《海日楼题跋集》,第161-162页)。吴庆焘《学部尚书沈公子培挽诗》“目我夙世僧,庶几方外友。”自注略云:“简札往还,每以大师相呼。”(参观《海日楼哀挽录》,民国铅印本,第10页)上图藏札一作“孤清大师”,一作“炯然大师”,与之相合。二札皆沈氏晚年精品,其一向吴索《校碑随笔》,可窥同嗜碑版之趣味。

i.与张元济一札,介绍马一浮亲戚丁浩入商务印书馆谋事。札云:“其戚马一浮君,则浙士之领袖也。”可知马氏在1920年已声望卓著,可资谈助。马氏年过八十,癸卯立春日(1963年2月4日)跋《海日楼文集》[15],称沈氏为“知类通达,博物君子”,颇致钦仰之忱。早年书法亦模拟寐叟,尝见其跋寐叟绝笔楹联字,与沈书神似。龙游刘寄庐衍文(1920年—2021年)太夫子数告我,马氏每闻人谓其书学沈寐叟必怒形于色,盖大作手讳其所出欤?

j.罗振常(1875年—1942年),字子经,一字子敬,号心井、邈叟。浙江上虞人。振玉堂弟。随堂兄宦游南北,曾至河南安阳、洛阳等地收购甲骨。民国后,开蟫隐庐书肆于上海,刊行珍本秘籍。著有《洹洛访古记》《新唐书斠议》《善本书所见录》等。

罗氏在沪经营古籍,常为罗振玉与沈曾植联络。上图藏二札皆作于民国十年(1921年),言及购买罗福苌(1895年—1921年,字君楚)《高昌壁画菁华》、罗振玉《殷墟书契待问编》等书。按福苌为振玉次子,精西夏文,不幸英年早逝,沈寐叟极为悲痛,为作《罗君楚墓碣》表其墓(参观《书法丛刊》2018年第5期,第90页)。札中又提及愿收龙松生为徒教授其书法事。松生为龙榆生(1902年—1966年)从兄,所记《海日楼书法问答》凡四次问答,第四次题曰“辛酉九月十七日题松生问”(参观《同声月刊》第三卷第十一号115页,民国三十三年4月5日出版),与辛酉沈致罗札相合。

(未完待续)

(作者:许全胜,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

参考文献:

[12]许全胜.东轩翰墨:上海图书馆藏沈曾植手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677.

[13]许全胜.海日楼题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22:153.

[14]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7:466.

[15]马一浮.马一浮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98.

本专题责任编辑:薛源

猜你喜欢
全胜长编沈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历史上唯一失踪的皇后
中国女排十一场全胜勇夺第十三届世界杯冠军
赵振铎先生学术年表长编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尽锐出战 迎难而上 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等候袁世凯
1982—2006年中国东部春季植被变化的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