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书宜尚古 移情方出新

2023-07-20 20:16杨亦青
书画艺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形质书者情性

民国历史学名家顾颉刚曾说:“学问是没有界限的,实物和书籍,新学与故书,外国著作和中国撰述,在研究上是不能不打通的。”[1]书法研究发展至当代,也需要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思路来鲜活自身。近年学界采用跨学科视角研究书学者,已渐成规模,柳江南先生新书《情性记忆与书法未来式》(后简称《未来式》)也在此列,其中提出的“情性记忆”“记忆提取与激活”等概念,即可见得本书的心理学知识背景。

《未来式》一书,乍读其名,或许使人雾里看花而不解其意,但实际上仍是以传统书学理论为底色的。作者认为,“情性记忆”即是学书者在体味古人经典作品时产生情与感的记忆,这一记忆可在日后创作时通过刺激来再现;而“书法未来式”则指书家从最初并未进行系统书法学习的自然状态,通过不断的训练与修正,走向“未来”的动态过程。接着以此为基础,就临帖方法论加以阐发,关涉用笔、线质、字内与字外气息多个角度,并针对书法创作中的章法构思、情绪投入、对立统一关系的处理等问题给出独特的见解。最后列述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文中所论所发皆透彻明了,并借以作者本人绘制图示和范字辅助说明,是一部深入浅出、剖精析微的学书理论指南,对拓宽书法理论研究视域、指导临摹与创作实践均有着重要意义。此书以新说阐古理,多有深中肯綮之处。

书中提出的“情性记忆”一词,是对书法作品中情感与形质关系的独到注解。其作为中国古典书学理论的重要命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性情达于形质。书家的性情表现以形质为载体,书法中的情感作为一种抽象情绪,必须借助具象的点画来表达。在临习古人书时,只有“玩迹探情、循由察变”,将书中之喜、怒、哀、乐一一了然于胸,使自己也进入类似的情感境界,才不会局限于模拟形似,达到“书入我神”“心手达情”的地步。其二,形质本于性情。书法艺术的本质即是表达性情,脱离性情后的书法徒具实用性,只能成为文字学的附庸。“迹乃含情”,正是今人在观赏经典时,与古人“虽则不面,其若面焉”的桥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就要求书家既可以于形质中领会古人的情感,又能在点画中寄托自我之情,以此“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2]。

情感与形质的有机统一,是本书论述的核心所在,作者将其统摄于“情性记忆”与临摹方法的讨论中。他认为,书写的“情性记忆”是包括“书法的书体,以及各种书体的笔法,还有共同构成艺术作品的纸张载体、书写内容等”的集合。在对临或称实临的过程中,书者学习古人的用笔、结构、章法或是感悟其中的情感,均属于“情性记忆”的储存。這一阶段所积累的“情性记忆”,需要通过集字、访碑观帖的不断刺激,才能在一次次重复中化为己用,使“情性记忆”复活。因此,“情性记忆”的反复储存、加深并激活,也是书者调和心手、糅合情感与形质的过程。作者以此贯穿本书的临摹导论部分,足见其在书法学习中对化古出新的追求,这里的“新”正是书者移情,即激活了“情性记忆”的结果。作者以其良好的学术素养,针对性情与形质如何辩证统一这一传统书学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而极富创见的论述,从而把此内容繁复的问题阐述得清晰井然、新意迭出。本书揭示了学书者由师古转向化古的不二法门,对读者的书法学习必定会产生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书法未来式”,是柳江南以其创新的学术胆识,于书中碰撞出的又一智慧火花。在他看来,书者的临摹与学习,应该是包含着不断自我进步的未来式,即“一种从原初开始逐步到经典状态的过程”[3]29。其辩证、动态,而非静止、割裂地审视书家的学书成长与发展,颇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影子。此种经典“未来式”的确立,一方面是对书法学习崇古、尚古,根植传统的强调;另一方面,作者又提出书者更应在通向“未来式”的过程中寻找自我,“然后把情感的积累与自己探索的生活的智慧,加以陈述和编织出来。”[3]1这不啻为对本书核心:“情性记忆”的激活与移情出新的再次重申与阐发。

柳江南先生出身军旅,曾写诗,能做散文、小说,出版过数本文学作品,并获得国家级奖项;又工书,深耕于书法三十余年,近年在北京、上海举办个展。新著《情性记忆与书法未来式》,即是他文化内涵与学书思想的体现,其用诗化的语言来表述对寄情于书的追求,以及未来蓝图的祈盼,并结合自身长期的书法实践经验,与独创性的思考对书法临摹论、创作论做出如此细致入微、鞭辟入里之解读。定庵诗云:“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鲁阳挥戈(语出《淮南子》,意为延长白昼。)固然是诗人遐思,但《未来式》这样的书,确实可以为书法初学者节省不少时间。因为,“情性记忆”(移情于书)与“书法未来式”(根植传统)正是书家继承经典、通变出新的关捩所在。

(作者:杨亦青,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顾颉刚.古史辨自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0.

[2]康有为著,崔尔平校注.广艺舟双楫[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105.

[3]柳江南.情性记忆与书法未来式[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

本文责任编辑:石俊玲

猜你喜欢
形质书者情性
刘月华
筑书巢
荷风
雨季的云
筑书巢
书者自乐
书品与书者之探讨
数学教学必须“形质”兼备
先秦至金元时期“情性”说述评
南朝·王僧虔《笔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