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高质量发展

2023-07-21 08:48
统计与决策 2023年13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差距产业结构

王 勇

(江西财经大学a.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b.财经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c.江西省经济预测与决策研究中心,南昌 330013)

0 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00 年的2914 元增加到2021 年的24100 元,增加了7.27倍;同时,进口商品总额从2000 年的2250.94 亿美元增加到2021 年的26875.29 亿美元,增加了10.94 倍。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程度不高。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共同影响和决定市场均衡,成为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两大内生因素。

部分国内外学者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徐敏和姜勇(2015)[1]采用1993—2012 年30 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产业转型升级可以缩小城乡间的消费差距,但产生的影响力有地区差异。Wang 和Huang(2021)[2]采用117 个城市的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分位数的增加,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结构的正向效应越来越大。张红凤和黄璐(2022)[3]采用2007 和2013 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和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产业转型升级会显著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和优化消费结构升级;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对家庭消费水平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而对家庭消费结构的边际效应呈逐步增加趋势。

部分国内外学者研究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Peneder(2003)[4]采用1990—199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2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影响生产率的增长。范庆泉等(2020)[5]采用2013—2016 年的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清洁产业劳动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由初期的抑制作用逐渐变为促进作用。Fekede(2021)[6]采用韩国和中国的相关数据,利用分解技术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发展刺激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经济结构发展并不遵循传统的线性结构转型。贾洪文等(2021)[7]采用2008—2017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产业转型升级会显著降低高质量发展,但科技创新能减弱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效应。刘绮莉等(2021)[8]采用1993—2019 年的省级层面数据,运用Copula函数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大于东中部地区。

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体现在促进高质量发展,而不仅仅是扩大内需。已有部分学者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或者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但尚未出现对产业转型升级、居民消费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研究。本文将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高质量发展置于同一个框架,以高质量发展为最终目标,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为地方政府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以扩大内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1 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测度

我国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可以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由此在测度高质量发展指数时仅仅采用某一方面的指标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容易造成信息缺失,无法反映地区实际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导致模型估计出现问题。参考聂长飞和简新华(2020)[9]的研究,本文构建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运行状态五个维度,以测度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现状。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等。由于样本时间跨度为2001—2021年,存在部分缺失数据,本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过程如下:(1)对于以美元为单位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美元=100)计算得到;(2)实际地区生产总值通过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计算得到,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价值型变量的实际值通过CPI(上年=100)计算得到;(3)对于某个省份和所有省份个别年度数据缺失的指标(如产品质量优等品率数据目前仅更新到2018年,所有省份缺少2019—2021年数据)均使用插值法进行填补。

参考聂长飞和简新华(2020)[9]的研究,本文首先运用MATLAB 软件求解得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运行状态五个维度所占的权重依次为0.085、0.104、0.326、0.199和0.286,社会效益和经济运行状态所占的权重较高,说明我国30个省份2001—2021年社会效益和经济运行状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其次,参考王小鲁等(2022)[10]的研究,为了比较不同年份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以2001年为基期,利用功效系数法标准化处理补全缺失值后的指标数据。最后,利用线性加权法,通过加总指标权重和指标标准化值的乘积,计算得到2001—2021年高质量发展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1—2021年高质量发展指数测度结果

从表1 可以看出,2001—2021 年,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全国均值从4.85 提高到6.03,年均增长率为1.08%。年均增长率超过全国均值的省份共有15个,重庆、贵州、浙江、天津和新疆排在前五位。2001—2021 年,东部地区均值从5.41提高到6.85,年均增长率为1.17%;中部地区均值从4.89 提高到5.55,年均增长率为0.64%;西部地区均值从4.27提高到5.54,年均增长率为1.30%。由此,高质量发展指数低的地区很可能向高的地区追赶。

2 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中介效应

产业转型升级会通过改变要素需求和供给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转型升级也会通过提高居民再分配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基于此,本文采用2001—2021 年30 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的面板数据,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收入差距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中介效应。参考Baron和Kenny(1986)[11]的研究,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对应的方程组为:

其中,t=2,…,T;α、β和γ为变量对应的系数;λt为时间效应;ui为个体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gapit)选取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值来衡量,中介变量收入差距(mgapit)选取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多数学者采用非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但我国工业化程度早已进入高度发展阶段,各种生产要素逐步由工业向服务业转移,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非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并不能准确反映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本文通过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advanceit),以反映产业结构是否遵循“经济服务化”的发展方向,揭示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程度[12]。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高。本文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以反映产业结构中要素投入产出比的合理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的计算方程为:

其中,rationit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Y为地区生产总值;L为就业人员数;Yi和Li分别为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员数。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越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反而越低。当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为0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最高。Xit为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人口总抚养比(oldit)和城镇化率(urbanit)。本文选取城镇常住人口数占常住人口数的比例衡量城镇化率。

为了使数据更平稳和缓解异方差问题,本文以变量的自然对数值为研究对象。采用的面板数据属于短面板,考虑的省份个数大于时间跨度,由此无需对面板数据做平稳性检验。首先,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应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中介效应;然后,通过F 检验发现应该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由列(1)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增加会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这很可能是因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会通过缓解农村劳动力剩余和生产率低下等问题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会降低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的成本,从而使农村居民对工业产品的消费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增加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这很可能是因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的值越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低,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门槛。由此列(1)中的基准模型结果具备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可做进一步的分析。然后,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检验产业转型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渠道。列(2)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增加会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增加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列(3)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加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参考温忠麟等(2004)[13]的研究,由于核心解释变量系数均显著,无需进行Sobel 检验,产业转型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收入效应存在,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对应的中介效应为9.55%,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对应的中介效应为3.25%。因此,产业转型升级会通过抑制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于控制变量,人口总抚养比增加会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城镇化率增加会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这很可能是因为城镇化率增加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流动到城镇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3 产业转型升级影响高质量发展的调节效应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本身属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的落脚点在于促进高质量发展。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相互影响[14,15],且为了缓解遗漏变量偏误问题,本文采用2001—2021 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高质量发展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交互项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影响高质量发展的调节效应。模型方程为:

其中,t=2,…,T;β为变量对应的系数;λt为时间效应;ui为个体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为了缓解交叉项与其他解释变量可能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对交叉项中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Xit为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实际GDP(GDPit)、人口总抚养比(oldit)、城镇化率(urbanit)和对外贸易依存度(tradeit)。通过名义GDP和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计算得到实际GDP。

本文通过Hausman 检验发现应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F检验发现应该构建时间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下页表3 所示。

表3 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3 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负向指标,在产业转型升级指标均值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降低0.1931%;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为正向指标,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均值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提高0.0568%;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对数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数的交叉项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降低0.2932%。由此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会弱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对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为负向指标,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均值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下降0.0581%;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对数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数的交叉项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降低0.0651%。由此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会强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对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负向影响。实际GDP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提高0.0357%;人口总抚养比为负向指标,人口总抚养比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降低0.0137%。城镇化率和对外贸易依存度为正向指标,城镇化率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提高0.0671%;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1%,高质量发展指数提高0.0123%。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2001—2021 年我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发现产业转型升级会通过抑制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以高质量发展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调节效应,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会弱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对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正向影响;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会强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对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根据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理论,生产决定消费依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二是要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要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

三是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居民消费是新发展理念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只有同时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两者对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差距产业结构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