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国画与东巴画“融合”教学研究

2023-07-21 10:43徐国生武国强
关键词:教学探析国画融合

徐国生 武国强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有美术类相关课程,其中国画是核心课程之一。本专业学生多为非艺术类考生,缺乏基本绘画基础,故而学生存在构图布局差、线条色彩使用不当、整体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思政内容体现不明显等问题。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學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及鉴赏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本团队教师充分挖掘国画与丽江当地东巴画的契合点,旨在利用东巴画善用色彩和线条的优势,锻炼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与此同时突显丽江当地文化特色,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国画;东巴画;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6-0071-04

全国高等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有美术类相关课程,其中国画是其核心课程之一。本专业学生多为非艺术类考生,缺乏基本绘画基础,故而学生存在构图布局差、线条色彩使用不当、整体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思政内容体现不明显等问题,这是诸多高校存在的共同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才能解决。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学生的绘画及鉴赏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本团队教师充分挖掘国画与丽江当地东巴画的契合点,旨在利用东巴画善用色彩和线条的优势,锻炼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传承和发扬丽江当地纳西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学前教育国画教学及丽江东巴画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主要涵盖三大板块:素描色彩基础、手工简笔画以及国画基础。学生所学内容较为庞杂,且多数学生缺乏绘画基础,加之课时有限,以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国画基础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开设的课程,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国画知识、写生、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幼儿水墨画、成人及幼儿作品欣赏等内容。如果从山水、人物、花鸟等主题开始临摹与写生,讲解中国传统笔墨技法,势必会因为内容多课时少等因素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这些内容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明显脱节,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工作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的国画教学,与其他专业的国画教学存在很大不同,目前教育部推广的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很难适应教学需要,其中能够将幼儿教育特点与传统技能绘画结合的画作少之又少,无法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笔墨技法。鉴于此,探索出一套融鉴赏课、临摹写生课、创编创新课于一体的有效教学模式,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丽江东巴画是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画的内容包罗万象,主要以东巴教中的鬼神、自然为绘画对象,包括动物、植物、人物、佛神、妖魔鬼怪等,多用于东巴祭祀以及东巴典籍中。东巴画主要以木片、东巴纸、麻布等为绘画材料,故可分为木牌画、纸牌画、竹木画、卷轴画。木牌画主要是在祭祀仪式中临时绘制使用,带有原始的巫术祭祀痕迹。“木牌画纳西语叫作‘课标,分尖头和平头两种,尖头木牌画主要用来敬神,色彩鲜艳、线条简练,风格粗犷质朴。平头木牌画一般不着色,画各种鬼怪”[1]。纸牌画和卷轴画,在沿袭古老画风的基础上,融入了汉、藏等绘画技法,以及佛、道等相关内容。当下还未有普通高校开设相关的东巴画课程,即使有些院校会涉及东巴画内容,也仅仅是起到教学的辅助作用[2]。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纳西族聚集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条件,如果将纳西族的东巴画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国画教学中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国画技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播丽江本土优秀文化。

二、国画与东巴画各自特点有较强的“融合”性

国画不仅是一门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艺术,更是记录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名片和载体。国画包含内容广泛,有水墨画、人物画、花鸟画以及没骨画等,然而无论是勾勒白描,还是没骨写意,都无一例外地有中国传统文化自己的审美特点。

国画无论在工具使用还是在画术技法方面,都与西洋画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国画以“线”为基础造型,西洋画则以“光色分面”画法为基础造型。国画善用线条来造型写境,善用线条来表现空间、动态、质量、形体、光暗、浓淡、粗细等物象特点,线条可以勾勒出山川自然的质感,也可以描绘出花鸟虫鱼的骨感。国画这一特点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画纹、商周时期的青铜画像,到汉代壁画、宋代文人画等,无不体现古人善用“线”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可以佐证古人认为“书画同源”的创作理论。

国画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善于“用色”,尤其追求“色彩柔和”,这并不意味着西洋画不擅长用色、不追求柔和,国画由于以“线”为基础,比较注重对比性色彩运用,很少使用中间色、反光色和影子色,所以给众人留下的印象是色彩较为柔和。追求“色彩柔和”这一特点,不仅符合国人的审美趣味,也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美”的深刻内涵。国画又一独具魅力之处是“留白”,即常常用空白代替背景,这主要原因亦是国画多用“线条”表现主体,如果画面背景太多,易造成混淆;另外国画的墨色以透明为主,用白纸底子做背景烘托,效果会更好。国人在用色方面注重柔和、素雅、清逸之感,不仅是因为以“线”为基础造型的需要,也是一直以来国人的爱好和习惯问题,从古代民间服装以及年画等造型上可见一斑。

国画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构图原则与西洋画不同,中国画比较讲究“以大观小”“散点透视”等技巧和原则,善于表现山川自然深远、高远、平远等景象。西洋画则比较注重“焦点透视”,善于捕捉细致、微小及有特点的画面。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画不能够“以小观大”,不注重“焦点透视”,历览古人典籍,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有关“散点”与“焦点”透视问题,也注意到了“以小见大”“以大观小”的问题。

国画注重用“线”来表现事物的形、质、动,用“色”来凸显国人“素雅”“柔和”“清逸”的审美趣味,用构图布局来彰显观察景物自然的原则和创作初衷。传统国画在共性方面与我国纳西族东巴画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应用于当下学前教育国画教学。

和少英先生在給东巴画下定义时说:“东巴画是纳西族的一种较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是用线条和色彩等手段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纳西族社会生活各个不同侧面的。由于这些画的绘制者和使用者多为东巴经师,故称之为东巴画。”[3]东巴画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久远的历史积淀,极具民族和艺术研究价值,其在产生背景及其用途上虽然与传统国画有本质的不同,但在注重使用“线条”“色彩”“构型”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彼此借鉴之处有很多。东巴画与国画一样,都以线条为主进行创作,不同之处则体现在东巴画简练夸张的造型,以及古朴、率真、纯洁、自然、粗犷的艺术表现风格。

东巴画有传统东巴画和现代东巴画构成,二者在服务对象、表现内容、绘画材料、绘画技法、创作主体等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比如传统的东巴画,主要是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当地东巴传承,他们用生活中常见的竹笔、树皮、麻布、土白布等材料绘制而成,创作内容是服务于东巴祭祀。现代东巴画则更多是接受过系统理论教育的艺术家及东巴文化爱好者所作,他们多采用现在的绘画材料,如宣纸、油画布、油画笔、书画笔、画刀等进行创作,内容多是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其实在现代东巴画的创作中已经看到一些画家,开始有意识地将中国画、油画等表现形式与技巧融入其中。

东巴画的视觉语言与国画一样,同样是表现在“线条”“色彩”“构图”上,东巴画与东巴象形文字都非常注重线条的表现力,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也是“书画同源”的有效佐证。东巴画多是由以前东巴经师所画,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作远取诸物,进取其身,随心而发、随情而抒,线条往往自然流畅、刚劲有力、层次分明,能够很好地彰显东巴画自然古朴、粗犷而又不失厚重细腻的艺术特点,这与国画的审美趣味与感受是有很多契合之处的。无怪乎李霖灿先生说:“东巴经师中有不少天生的大艺术家,只从线条的功力上就可以证明无误,从他们线条的功力造诣来说,有不少很显然的直臻国际水准的高峰,这些线条已具有其造型简练概括,运用夸张的手法,形态古拙传神,具有朴质自然的风格,从中不难看出纳西族很早就掌握了较高的造型能力和熟练的艺术技巧,显示了多方面的智慧与才能。”[4]

东巴画在色彩运用方面,与国画也有不谋而合之处,如东巴画用色多是原色,多是从植物、矿物中提取出来的原料,很少使用间色和和复色进行绘画。东巴画在用色方面以红、黄、蓝、绿、白等纯度高的颜色为主,将其进行搭配后,形成鲜明且强烈的对比,能够抓人眼球引人关注。东巴画喜用强烈的对比色,在审美感受方面不如国画素雅、柔和、清逸,这与纳西族生存的地域环境及宗教信仰是有密切关系的。纳西族长期生活在滇西北高原,那里天蓝水碧、云白花红,天然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对纳西先人的审美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东巴画受藏传佛教中的唐卡影响很大,在用色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在用色方面,东巴画与国画有区别,但仍然可以作为国画教学辅助材料,训练学生色彩使用的技巧。

东巴画因其有特殊的用途与绘画对象,所以在构图布局方面亦有自己的特点。东巴画的内容多是表现神灵崇拜、自然崇拜,上面多画神灵鬼怪、飞禽走兽等,在构图上多采用中心构图法,将神像等置于突出位置,这与国画中喜用“以大观小”的审美风格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觉是主题突出,但缺少含蓄蕴藉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国画和东巴画进行比照,既可以选择其构图共性特点去讲解,也可以选择其异性作对比,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东巴画属于纳西族特有的民族绘画,其传承方式具有地域、民族及文化的局限性,不易于广泛推广和流传。丽江是纳西族聚居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历史文化名城,如果能深入挖掘东巴画形色元素,将其融入国画、现代画教学中,以及将其设计成具有东巴画特点的文创产品,势必会引起学者爱好者的共鸣,不仅有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挖掘,亦将有助于东巴文化(包括东巴画)的传承和发展。

三、国画与东巴画“互鉴”教学实践

东巴画与东巴象形文字、东巴音乐、东巴舞谱等,共同构成了纳西族东巴文化,东巴画创作来源主要是东巴经,以重工彩画为主,用于东巴祭祀仪式之中。由于东巴画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及纳西宗教信仰意味,其在传承过程中又主要是口传心授,所以极不利于东巴画的传承与发展,甚至面临着断层的危险。鉴于此,本团队秉承传播与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以及“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东巴画与国画教学相结合。

本团队教学优势:一、扎根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借助当地人文环境和丰富绘画资源,将当地传统东巴画融入学前教育国画教学中;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为非艺术类考生,且多数缺乏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可借助东巴画古朴稚拙、粗犷自然的绘画风格,启迪学生智慧,训练学生基本的勾线、用色、构图等技能;三、丽江是世界知名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可借助东巴画“形”“意”“色”等显著特点,与国画相关元素结合,让学生设计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成果。我们坚信将国画与当地东巴画融合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下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作(做)的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内容,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收集东巴画素材

云南丽江市是纳西族聚居区,具有其独特文化内涵的东巴画在这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样式出现,有传统的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竹木画等;也有现代旅游文创产品,如绘有东巴画的祈福牌、同心锁、祈愿铃、木牌画、羊皮画以及手工小摆件等[5];还有一些壁画、书页插画等。在新学期第一堂课,国画教师会要求每位学生课下去搜集一些与东巴画有关的作品,不少于10个,内容形式不限,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对丽江当地文化的深入了解,为今后将国画与东巴画“融合”教学奠定基础。

(二)利用东巴画所绘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东巴画中绘制的内容,主要是东巴典籍中的神灵、鬼怪、人物、各类法器、动物、植物、建筑等,教师在教授国画过程中,可以从中撷取不同的元素用于教学,比如擅长花鸟画的教师,在课堂上会首先介绍一些有关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然后找几幅东巴画中侧重于花鸟的作品给同学们观赏,让同学们从线条、色彩、造型、布局、蕴含等方面思考两者之间的异同。同学们通过认真地观察比较,很多人发现东巴画采用线条勾勒的方法比较单一,用色对比比较强烈,事物形象比较夸张突出,构图比较自由活泼,但缺乏精致感,总体给人留下一种质朴自然、粗犷狂野的艺术风格印象。

(三)积累有“美好意蕴”的东巴画元素

传统的东巴画是服务于宗教祭祀的,其绘画内容均有特殊指向,且有些所绘内容面目狰狞、阴森恐怖,不适于在课堂展现。因此,我们会要求学生课下收集具有一定文化内涵且有美好意蕴的一些绘画或元素,比如东巴画中的祥云、八宝、白云水流、日月星辰、英雄人物等,这些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亦能嵌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

(四)布置有关国画与东巴画“融合”创意作业

在教学中,我们团队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形式多樣的作业,比如近两年来国潮插画受到大众追捧,我们会要求学生将国画和东巴画等相关元素融入作品设计中,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APP闪屏、广告设计、海报设计、H5设计、UI界面设计、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及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学生还创制了大量具有国画与东巴画融合元素的办公及生活用品,如手提袋、笔记本、笔袋、纸杯、抱枕、日历、鼠标、钥匙扣、钱包等。部分学生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国画、东巴画元素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旅游纪念品,如纸扇、丝巾、手机壳、烟盒、台灯、纸牌等。事实证明,要求学生将国画与东巴画像融合进行创作的方式,不仅有助于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性,同时能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对纳西东巴文化的研究兴趣。

四、结语

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纳西族宗教观、艺术观、哲学观的重要载体。将东巴画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国画的教学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不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学理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纳西族东巴画的研究兴趣,对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惟达,段炳昌,等.云南民族文化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163.

〔2〕杨鸿荣.纳西东巴画研究现状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4(12):62-63.

〔3〕和少英.纳西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10.

〔4〕杨福泉.绿雪歌者[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89.

〔5〕宋荷.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J].工业设计,2020(03):122-123.

(责任编辑 王大奎)

Abstract: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offers fine arts related courses, among which Chinese painting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major are non-art examinees, lacking basic painting foundation, so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poor composition and layout, improper use of line and color, low overall participation, poor teaching effect, and not obvious refl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E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philosoph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s' painting and apprec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of the same team fully tap the corresponden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with lijiang dongba painting, aims to use dongba painting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colour and line, exercise the students' basic skills of painting,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s' paint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jiang are highlighted to strengthen students' sense of building a strong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Dongba Painting; Analysis of Teaching

猜你喜欢
教学探析国画融合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国画欣赏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怎样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析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