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振兴“天涯图景”

2023-07-25 17:27胡妍
小康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天涯候鸟人才

胡妍

三亚市天涯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推动产业兴旺,发展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组建“候鸟”村长服务团推动人才振兴,不断开启乡村振兴新视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三亚市天涯区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建章立制进行顶层设计。三亚市副市长、天涯区委书记黄兴武介绍,天涯区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天涯特色,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绘就乡村振兴“天涯图景”。

候鸟人才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

“候鸟”人才是海南一大特色。天涯区在2017年率先在全市四个区中成立了“候鸟”人才工作站,2019年7月成立了天涯区候鸟人才协会,2021年成立了中共三亚市天涯区候鸟委员会。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近日,天涯区委组织部牵头组建了“候鸟”村长服务团。天涯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许斌介绍,“候鸟”人才拥有智慧优势、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他们可为乡村经济全领域发展助力赋能,协助解决制约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为天涯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具有前瞻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的智力支撑和决策依据。

近期,“候鸟”村长服务团已走进水蛟村等乡村调研。副团长刘波介绍,该团将根据天涯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需要,整合“候鸟”人才中的农业、经济、科技、文教、医疗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有价值、可操作、实用性的意见和建议。一是整合内外部资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探索建立鄉村留人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医疗卫生教育和农业技术等方面人才的培养。三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农村本土文化。

发展天涯特色农业产业

天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许和裕介绍,当前天涯区正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培育龙头企业,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利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来发展乡村产业,因地制宜选择优势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品”,促进天涯区热带特色农业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走进天涯区台楼村,沿途的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明灯渐次亮起,基地里整齐的支架上,一颗颗圆滚滚的火龙果点缀其间,果农则忙着剪枝、摘果。

台楼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麦少华介绍,近年来,为转变台楼村内产业单一发展的情况,促进农民增收,天涯区通过种植火龙果、兼种红心菠萝蜜等高效热带水果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产业布局。台楼村火龙果风情小镇初具规模496亩,燕窝果400亩。村民通过土地租赁累计增收约1100万元、累计分红约159.45万元,累计带动395人到基地就业,累计发放工资1800万元。

此外,天涯区紧紧围绕“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模式”的举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培育主导产业和发展特色产业。天涯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域内高峰片区自然资源条件,选址天涯区南岛居富岛队建设肉鸽养殖产业基地项目。鸽场目前种鸽存栏达2万对的养殖规模,年产肉鸽36万只,实现年销售收入720万元。

天涯区改变产业单一的发展模式,打造了台楼火龙果、燕窝果、抱前红掌、黑土葡萄、抱龙无花果等具有地域性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培育了三力源哈密瓜、水果岛芒果、春蕾香米等知名特色品牌,不断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

文旅融合带火乡村经济

伴随着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兴起,乡村旅游增强了传统农业的延伸,促进了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近年来,天涯区抱前村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让抱前村面貌焕然一新。群山掩映下的村舍、阡陌纵横的水泥路、宽敞明亮的休闲广场、沿途绽放的凤凰花、清丽芬芳的莲花令人心驰神往。

“建设村庄需要持续投入,如何让美丽乡村转变成美丽经济,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抱前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戴洲说,2017年,经过多方考察,大家决定利用引入企业发展旅游业,探路莲花种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于是,抱前村依托华兆农旅公司在红卫村小组开展初心莲池生态园项目建设。项目打造以莲花为主题,生态田园为基础,融传统文化、黎族元素,集休闲与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型莲花生态园。抱前村党总支部书记麦胜荣介绍,目前,抱前村已引入龙头企业,建设零废零碳观光培训基地,实行稻虾共养。同时,产品可供游客观赏与购买。本村还深入挖掘黎族文化,建设文化驿站,为村民提供文化展示、特产售卖的场所,丰富农旅旅游业态。

同样是田园风情,水蛟村则是另外一番风貌。2023年,“庭院经济”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首次亮相,将成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发展方向。天涯区支持引导水蛟村因地制宜,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水蛟村党委书记董国效带头行动,利用闲暇时间将村内废旧物品捡拾回来,变废为宝,重新整合自家庭院资源打造水蛟小院。走进小院里,只见咖啡书屋被绿树环绕;大餐桌摆放在水井之上,透明桌子下是潺潺水流;路边的木头被制成木凳;杂乱的鸡舍被打造成酒吧吧台,充满文艺情怀的美景清吧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这样别致的庭院设计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在此聚会,聚餐的人络绎不绝。

董国效的示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打消了许多村民对于成本和收益的诸多顾虑。3月1日,天涯区水蛟村庭院经济协会及党支部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已有超过80户村民报名参加庭院经济协会,部分庭院已对外营业。未来,水蛟村还将庭院经济联动本地温泉旅游,以大旅游带动小旅游,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乡村全域旅游的多点开花,更富有体验、审美和趣味的高品质休闲乡村生活正在乡村铺展开来。为将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有力结合,做强做大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天涯区不断挖掘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针对客源市场中的家庭游、红色旅游以及青年群体、商旅人士,策划打造5条旅游线路(分别是“嗨!别YOUNG乡村”“红色天涯,忆峥嵘岁月”“我们的浪漫天涯”、天涯传统文化探秘之旅和“看见天涯之《如鲸向海,与自然共生之行》”),串联起小而散的乡村旅游点,形成集聚效应,抱团发展,做好“文化+旅游+生态”的融合,打造出乡村旅游的“天涯样板”。

编辑/张玉荣

猜你喜欢
天涯候鸟人才
撑一竹伞走天涯
人才云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
执笔为马,行走天涯
天涯归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