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学科目录“艺术学”门类结构性调整的意义解读

2023-07-25 13:50周韧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

摘   要: 文章认为,尽管2022年版学科目录中艺术学门类修改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有积极意义:一是此次学科目录仍然将艺术学作为独立门类,凸显了国家对艺术学科的高度重视;二是在平衡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关系上,凸显了艺术学的学科本位与学科特点;三是这次艺术学科设置对设计学的灵活处理方式体现了中国式智慧,并启示未来中国基础美育应该淡化以证书和技能为主的艺术培训教育,而應该更多地在基础美育中融入艺术审美与创意的交叉学科思维。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学科目录;学科建设;设计学;基础美育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后的研究生招生目录正式发布,相较2011版,新版学科目录对艺术学门类学科设置进行了较大的结构性调整,故而在艺术学领域引起了讨论和研究。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本文也就此次艺术学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来阐述笔者的个人思考。鉴于之前诸多学者关于新版学科目录“艺术学”门类设置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已经讨论得比较充分,在此本文不再赘述,仅就其积极意义的一面来予以解读。

一、尊重艺术学作为独立学科门类的学科发展规律

1.艺术学与文学的历史渊源及其作为独立门类的学科发展规律

艺术学继续作为独立门类凸显了国家对艺术学科的重视。在2011版以前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里,艺术学都是隶属于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他具体的艺术类型只是作为二级学科或者一个具体方向,这显然不利于艺术学科的总体发展。2011版之前的学科目录,艺术学仅仅属于位列文学门类之下,作为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相并列的一个一级学科,正是体现了这种从属关系,但这种从属关系显然不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从事任何学科、任何领域的研究,首要问题都是充分考量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概念界定、特性功能与适用范围,是进行合理选择与恰当使用的主要前提。从当下国际艺术发展的潮流、中国艺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艺术学科未来的独立发展来看,艺术学相交于文学,已经有了明显差异化的学科特点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所以,经过诸多学者多年来的呼吁和努力奔走,2011版学科目录“艺术学”终于作为独立门类出现,而从新版学科目录次继续沿用这一点来看,正是体现了国家对艺术学科的重视。

此次新版学科目录仍然保持了艺术学门类的独立性,这是符合当下学科发展规律的。如果从西方的艺术学科发展规律来看,艺术学不仅不应该隶属于文学门类,相反,文学应该是隶属于艺术学下的一个独立学科。但是由于文学学科在我国作为文科之母的极其特殊性质,目前乃至在未来都不太可能作为一级学科并入艺术学门类,这也是符合我国目前的学科发展需要的。

2.基于艺术学学科本位下的一级科学设置考量

确立了艺术学作为独立门类的地位,接下来就是对下属一级学科设置的科学考量。2011版学科目录在新的艺术学门类下开创性地设置了“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这也是中国首创,体现了艺术理论研究的“中国取向”和“文化自信”。1 但此次新版学科目录将五个一级学科科学学位点合并成了一个“艺术(含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历史、理论研究)”,让10余年来蓬勃发展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看似打击颇大。但就笔者看来其实不然,科学学位的归并对原有一级学科确实冲击不小,但从学科本位来说,因为一级学科受限于数量(不宜太多),2011版艺术学一级学科设置其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把音乐和舞蹈、戏剧和电影(视)这些实际上有较大差异的学科专业并置于一起,而一些如书法、摄影、广播、播音主持等小众专业门类在一级学科中则无法直接体现,其具体归属还有较大争议。所以,一级学科设置考虑涵盖性与统合性,而把具体学科细分下沉到二级学科乃至三级学科,其实更有利于学科的特色体现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高校突出自身的学科特色。

二、进一步厘清了艺术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学科本位与学科特点

1.艺术学一级学科设置必须符合国家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

此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艺术学)”也进一步回归了艺术学的学科本位。2011版学科专业目录在艺术学门类下设置了“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本次新版学科目录最大的争议在于,艺术学变为了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学”一级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点和若干个专业学位博士点。所以此次新版学科目录,对于如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样原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科学学位门类齐全的高校冲击较大,因为这两所高校是除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外的两所具有艺术学全部一级学科点的高校。此次学科目录调整,原来的5个一级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点缩减为1个,虽然肯定会各自增加几个专业博士点,但就目前的学科成熟度与学术地位来说,专业学位博士点和科学学位博士点肯定有所差异,而且目前对于艺术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在全国尚且都还在发展和探索阶段,更遑论层次更高的艺术专业博士点了。

对此,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也积极建言献策。早在2022年12月底国务院学位委员艺术学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刚刚推出之后,南艺就对艺术学学科目录设置发布《南京艺术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专家意见函》,该函不仅指出了国务院学位委员艺术学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而且提供了具体建议,建议艺术学一级学科可分为“艺术学理论”“音乐学”“舞蹈学”“戏剧戏曲学”“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若干专业博士点。

南艺的建议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是对之前许多专家意见的整合提炼,这样的一级学科设置的提出如果仅从纯粹的专业角度考量也没有太大的不合理之处,算是基本涵盖了目前艺术学的大部分专业。但是,如果按照南艺的建议来进行,从国家学科顶层设计上来说,却存在不小的弊端。2 学科目录体现的是国家研究生以上层次尤其是博士生高端人才的培养,代表对于人才培养的国家意志和未来发展方向,每一个细微的变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2011年版目录艺术学门类下设5个一级学科,其实从绝对数量上看,就已经超越了哲学(哲学),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中国史、外国史、考古学)5个门类。这就使得国家在体现重视和尊重艺术学科发展的同时,在总体学科的正态分布上却并不合理。一所艺术门类较全、专业较强的高校,就可以最多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而纵观中国2756所普通高校(含独立院校)1,拥有5个一级博士点以上的高校不过200余所,还不到全部高校总数的十分之一。如果艺术学门类进一步细分增加到7个甚至更多一级学科,就可能出现不良的学科导向:一是对许多国家急缺的科技、冷门行业的专业高校发展不利;二是因为艺术学在整个学科分配中所占比例过大,一些实力强劲的综合类高校会对艺术学科出现资源过度倾斜趋势。如果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分配不够科学,一些国家急需又特别冷门的高、精、尖专业就难以得到发展。

2.新目录兼顾了艺术学学术发展与专业实践需要

国家既需要设置独立艺术学门类以体现对艺术学的重视,同时又必须满足整个顶层学科设计上的合理正态分布。因而,艺术学由一个一级学科的科学学位博士加若干个专业学位博士的组成是此次学科目录调整的一个智慧之处。只不过从科学学位的表述上来说,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这里或许未来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比如,科学学位表述可以改为“1301 艺术学(理论)”,并加上“括弧”以说明“对一般艺术学、各类型艺术或交叉艺术的理论研究”,这个一般艺术学即为学者李心峰所说的“元艺术学”。2元艺术学不研究具体的门类艺术,而是对所有艺术形而上、美学与宏观问题的研究。如果高校需要申请艺术学科学学位点的话,同时具备3个以上不同研究方向即可获得申报资格,毕业统一颁发艺术学学位(可注明具体专业研究方向),在科学学位之外可再根据学科特点设置若干专业学位。

从国家学科发展规律来看,艺术学既保持独立的学科门类,又保持合理的科学学位一级学科数量,是符合国家学科顶层设计和发展的需要的。而专业硕(博)士点的细分,对一级学科科学学位点是有利的补充,也真正明确了艺术学学科定位,遵循了艺术学的学科特点。艺术学作为特色鲜明的应用文科,不同于那些以“学”为主的基础文科,应该强调“学”与“术”两者并重,专业硕(博)士点的科学设置正是凸显了这种“学”与“术”并重的重要性,因而通过专业学位设置又与科学学位点进行区分是很合理的。专业学位博士与科学学位博士的申请考核也不应采取完全相同标准,从某个角度来说,专业学位博士要求其实比科学学位博士更难、更复杂。3近些年来,高校内艺术学科太过于看中导师(尤其是博士生导师)“帽子”,一些在业界名望很高、专业水平很强的画家、导演、编剧、音乐家、书法家,完全不需要借助博导称号来抬高自己,但也要弄个博导的“帽子”戴戴,如果不这样,在整个学术体系内似乎就感觉“矮人一截”。“唯帽子”评价的异化并不在于高校教师荣誉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出现了问题,而是单一地将“帽子”作为高校教师的评价标准4,“帽子”成为一种异化的“头衔符号”。5此次新版学科目录艺术学的设置事实上也是明确了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互文关系,艺术学(理论)科学学位主要是针对一般艺术学、各类型艺术或交叉艺术的理论、史论、批评或者形而上的美学、哲学研究,而专业学位则更侧重于在艺术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煉、升华。

三、设计学交叉学科特色灵活设置的智慧及对未来基础美育的启示

1.新目录建立了别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学交叉学科思维体系

这次艺术学科设置对设计学的灵活处理方式体现了中国式智慧。此次学科划分,有不少学者认为设计学是原有艺术学中“获益最大的一级学科”6,因为它既有包含在一级学科科学学位的“艺术学(设计)”,也有专业学位“设计”,甚至独立设置了一个专门的交叉学科“设计学(可授予工学、艺术学位)”。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为了刻意突出设计学地位,反而是真正尊重了设计学科设置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性。按照学者祝帅的看法,设计学科的交叉特点恰好体现在其“学科间性”上。1学者周志认为,设计学既具有自然和工程科学的创新、开发、成果转化的特征属性,又具有批判、反思等强烈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2 首先,设计学显然包含各种设计艺术(视觉传达、环艺、产品、工艺美术、服装等),因而自然包括针对各设计艺术类型、工艺美术的理论、史论、批评或者形而上的美学、哲学研究;其次,设计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产业特点,从经验到理论的过程完整,符合专业学位的设置需要;更重要的是,设计学无论是艺术多一点还是工学多一点,在现实产业中其实都避免不了交叉学科的特点。

如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是融入了中华文化精髓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但为了解决6mm厚奖牌抛到2米高空跌落不至于损坏的问题,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师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经过多次沟通并反复实验,最终完成这件匠心独具的作品。

又如,包括东华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设计团队为“神州十二号”设计舱外航天服,也都凸显了这种工学与艺术学相结合、相交叉的特点。舱外航天服所涉及的工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学,在外太空,任何一点瑕疵和纰漏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同时,航天服又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缺乏艺术感的航天服,难以直观地展示中国形象和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这点笔者在设计实践中也深有体会,笔者在设计上海师范大学校史馆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多媒体互动技术,其实就是在艺术与工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计算机交互技术,这体现了在设计学基础上更大范围的学科协作,也彰显了设计学学科所包含的科学性。3

笔者认为设计学(工学、艺术)交叉学科的学科定位,既是对学科发展的尊重,也是此次学科设置的亮点和“神来之笔”。这样的学科设置更加有利于未来高校设计学科甚至是教师的定位发展,目前的高校设计学科,由于定位不清晰导致了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工科见长的高校,工科背景的设计学学者无论是申请的项目、发表的论文级别都远在艺术学科背景乃至文科背景出身的学者之上,被艺术学界戏称为形成了学科上的“降维打击”。此次一分为三,正好指明设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完全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者,应该按照一般人文学科学者的研究评价标准;以专业学位为导向的设计学,兼顾设计创作实践和理论;而交叉学科设计学,则应该基本按照工科学者标准进行评价。

2.实现基础美育从以技能为主的艺术培训教育,转向与艺术审美及创意相融合的交叉学科思维

新版学科目录“艺术学”明确了对设计学的交叉学科定位,对未来中国基础美育建设思路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过去20余年,中国尤其是以家庭为主的基础美育,重“术”而轻“学”的培养,重考证书而轻审美素养。具体主要体现在家庭基础美育普遍热衷于培养孩子学钢琴、小提琴、素描、国画等以音乐、美术为主的艺术技能学习,重视孩子通过考级获得各种证书,而并不在意孩子从基础艺术教育中真正收获了什么。因此,基础美育阶段的很多艺术技能学习成了不学怕落伍、学了未来又无实际用武之地的“鸡肋”。其实,绝大多数孩子未来并不会直接从事与艺术创作相关的职业,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中对艺术的需求却越来越高。现代产业中“艺术”似乎无处不在,与各行各业(如生活产品、家居服饰、环境景观、服务行业等)都联系紧密。这种艺术需求实际上并不是直接的艺术作品创作需求,而是无处不在的生活艺术需求与生活美育,是受众对艺术和环境、艺术和各种产品、艺术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审美与创意需求。而设计学则是实现这种艺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途径。因此,未来的基础美育,要在文化教育中建立本位学科思维,并在本位学科基础上主动融入(艺术)审美与创意的交叉学科思维。而这种基于设计学的艺术学和工学交叉思维,正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新文科”“新工科”的一条路径。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Art Category in the 2022 Edition of the Discipline Catalogue

ZHOU Ren1,2

(1.Film-Television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

2.Xiand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Humanities,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200083)

Abstract: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unsatisfactory parts in the revision of the art category in the discipline catalogue (2022 Edition), some positive significance can be found,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discipline catalogue still treats art as an independent category, showing the emphasis of the state on art discipline; second, it highlights the discipline standard and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in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degree and science degree; third, the flexible treatment of design in art discipline setting this time reflects the Chinese wisdom, and also reveals that China's basic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should not focus on the ar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the acquisition of certificates and skills, but should tend to integr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of art aesthetics and creativity into the basic aesthetic education.

Key words: art theory,discipline catalogue,discipline construction,design,basic aesthetic education

基金項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项目编号:20ZD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韧,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视觉艺术传播、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

1  秦佩,李心峰:《“文化自信”语境下艺术理论研究的“中国”取向》,《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2期,第121-129页。

2  笔者以南艺为例,是因为南艺的建议在艺术学界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110/t20211025_574874.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12月26日。

2  李心峰:《元艺术学再论》,《艺术学研究》2019年第1辑,第26-34页。

3  周韧:《一篇超前实验的设计“专业学位博士论文”——读〈勾吴:一位平面设计师的视界〉之覃思》,《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年第3期,第141-142页。

4  张冬梅,张欣:《“帽子”缘起:高校教师荣誉的符号生产与消费》,《重庆高教研究》2020年第6期,第117-127页。

5  昌成明,熊和平:《符号、控制与学术秩序:学者头衔的反思》,《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第5期,第31-37页。

1  夏燕靖:《新版学科目录“设计”类学科迎来重大结构性调整的几点解读》,《工业工程设计》2022年第4期,第1-8页。

2  祝帅:《论设计研究的“学科间性”》,《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年第1期,第102-106页。

3  周志:《从范畴、路径与导向看设计学科的间性特质——兼与祝帅兄商榷》,《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年第1期,第143-148页。

4  周韧:《互动媒体在高校展馆中的设计应用——以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史馆为例》,《装饰》2015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
通过战略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来加强学科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同步建设策略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