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信息科技课程何以育人

2023-07-25 13:58李维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

李维明

摘要:数字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作者认为,“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信息科技课程应当担当起为这个时代培育合格人才的大任。

关键词: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信息科技课程;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14-0016-02

主持人语:自《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就进入到了一个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崭新时期。如今,新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信息技术课程已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在如今的数字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在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引发了各界更为广泛的关注。信息科技课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字时代的育人特征?如何才能实现“科”与“技”的有机融合?如何才能将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始终?……诸多问题,亟待思考。为此,本刊特设“《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实施”栏目开展讨论,以期明晰课程实施中的相关疑惑,消除课程实施中的种种困扰,助力课程教学平稳落地。

当今时代是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数字转型是社会发展之大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教育决不能缺席,作为“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1]的信息科技课程,理应在数字时代育人大任中担当重要的使命。

数字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202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在教育领域,数字化驱动的教育方式、治理方式的变革要求教育必须向数字化转型,也就是要开创新的应用场景,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产生的重大变革和影响将会颠覆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持续地将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使学习变得更加自主、灵活和多样化;数字化教育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为核心,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数字化教育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可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持续优化,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治理效率。

数字时代的人才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这就是数字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023年4月,在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举行的“2023数字人才发展峰会”发布了《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2],其中预计 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将达到105万亿元规模,同时随着各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更深的阶段,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的岗位相继涌现,相关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估算,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約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如此巨大的社会需求,既为各级各类教育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人才从何而来?

信息科技课程的使命担当

数字时代对人才有着如此旺盛的需求,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社会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直接的贡献,而广大的中小学却一直默默地在为高校、为社会夯实人才的基础。在数字时代,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要求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也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要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以“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数字素养的发展需要专门的课程的支撑。中小学开设的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3],与党和国家提出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高度契合;其内容涵盖“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研究及应用领域,符合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的需求,可以担当“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大任。

从人的发展阶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是人生发展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身体和智力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容易模仿和运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字技术及应用的感受和学习,还能提高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数字时代的生存能力,发展自信心和竞争力。所以数字素养的培育、发展和提升,必须从儿童开始,从少年开始,而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此任。

所以,在数字时代,信息科技课程必须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4]这正是信息科技课程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人瑞人才,德勤中国.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研究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探讨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