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策略探讨

2023-07-27 21:00焦婧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焦婧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分层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设计具有明显难易梯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能使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有助于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分层教学理念的掌握,并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方法,優化物理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分层教学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指的是针对班级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身心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分层多是面对年级所有学生,结合学生的成绩将其初步划分为精英班、实验班、普通班,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开展小班教学[1].这种分层方式多是以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入学测试成绩为依据进行分层.这种分层形式并不是固定的,每个学期末学校可以重新组织测试,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来重新分层.

隐性分层多是指班级内部对学生进行学科上的分层,且不公布分层结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多是结合学生的能力、物理基础、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层.为了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学有所得,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来教学.

2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明确教学主次,备课分层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高考考点和教学大纲,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更系统化地安排,对重难点部分要着重备课,对普通部分则要正常备课;其次,教材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资料,备课中需要合理备教材,结合新高考政策与课程改革要求,梳理教学思路,以保障教学过程条理清晰[2].

此外,备课还需要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是否存在偏科、厌学等情况,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备课.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学生的发展能力、心理结构有完善的认知,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为例,首先,本课是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来引导学生掌握求未知天体运动的方法.教师要结合教学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多少,依次将学生划分为A 、B、C三个层次,结合之前学习情况,教师发现A 、B、C 三个层次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万有引力定律概念,A 、B两个层次的学生对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公式掌握熟练,C 层次学生只对向心力概念较为了解但无法熟练运用公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运用自主学习搭配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其次,综合考虑后教师在备课期间应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C 层次学生通过学习

应掌握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行星质量,知道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B 层次学生通过学习应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并能独立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建立物理模型思想.A 层次学生则应对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大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类比法探索新的问题,初步形成大胆探究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2 内容梯度明显,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整个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认真执行的一个环节.传统高中物理作业布置中,教师多是结合教学知识点来设计相应的习题,学生只需要模仿教师课堂习题讲评的步骤和格式,通过梳理后进行解题即可.虽然通过大量的练习后,学生可以掌握解题方法,但不利于思维发展[3].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重作业的质量,数量上不建议一味求多.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以基础为主;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在重视基础的同时也要提升能力,题目质量要具有兼顾性;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以能力提升为主,题目难度可以适当加强,尽量避免重复题型的出现.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摩擦力”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计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题 如图1所示,固定斜面中,倾斜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BC 两段,且1.5AB =BC,一个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BC 两段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μ,已知P 由静止开始从A 点释放,恰好滑到C 点停止,那么θ、μ、μ,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提高题 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且都为θ,都以恒定的速率v 向上运动,先将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轻轻放在底部A 处,小物体在甲传送带上运动到顶点B 处时,恰好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在乙传送带上到达传送带中间时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求小物体从A 到B 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掌握解题方法,但不利于思维发展[3].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重作业的质量,数量上不建议一味求多.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以基础为主;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在重视基础的同时也要提升能力,题目质量要具有兼顾性;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以能力提升为主,题目难度可以适当加强,尽量避免重复题型的出现.例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摩擦力”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计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具体内容如下:基础题 如图1所示,固定斜面中,倾斜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BC 两段,且1.5AB =BC,一个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BC 两段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P 由静止开始从A 点释放,恰好滑到C 点停止,那么θ、μ1、μ2,间应满足什么关系?图1提高题 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且都为θ,都以恒定的速率v 向上运动,先将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轻轻放在底部A 处,小物体在甲传送带上运动到顶点B 处时,恰好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在乙传送带上到达传送带中间时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求小物体从A 到B 的过程中( )图2

(A)小物体与甲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小.

(B)两传送带对小物体做功相等.

(C)两传送带消耗的电能相等.

(D)两种情况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相等.

拓展题 如图3所示,在一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的左端A 点,每个相同的时间T ,轻放上一个相同的零件,已知零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零件质量为m ,经测量,发现后面那些已经和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的零件之间距离均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传动带的速度大小为L/T .

(B) 工件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时间为L/(2Tμg).

(C)每个工件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μmgL/2.

(D)传送带因传送每一个工件而多消耗的能量为mL/T.

从以上作业中可以看出,题目难度具有明显的梯度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优先完成基础题,并通过思考和探究尝试完成提高题;基础一般的学生应积极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尝试探究拓展题;基础较好的学生应着重攻克提高题和拓展题,是否要完成基础题可以结合实际需求灵活安排.如此一来,基础不好的学生不会因为题目难度过高而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而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会因为题目难度较低而失去探究兴趣.

2.3 结合学生能力,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科学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在后续教学中针对性地改正自身的问题.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基础知识时容易分神,导致课堂宝贵时间被浪费;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师难度较高的问题时多是一知半解.而分层评价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基础和测试结果,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4].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圆周运动”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結合教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作答时间,再根据学生解题的正确率高低来判断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情况.同时,指出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将其作为重点进行反复讲解,并设计对应的练习,以帮助部分学生巩固知识.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在的层次进行点评,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活动参与情况等多项因素设计评价表,根据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培养计划,综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保证点评的客观与公平.最后,教师要利用备课期间制定好的分层教学目标,来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对于没有达成的教学目标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尝试优化教学策略以解决这一问题.

2.4 针对学习需求,辅导分层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虽然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和解题技巧,但要形成科学思维还需要长时间的锻炼,而这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应在辅导中展开分层教学,因人而异,找到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和盲点,再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这一过程非常考验教师的耐心,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准确、充分的了解,并有足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魅力.为了保证辅导分层的有效性,教师应与同组教师展开协商与研究,探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方案[5].对于需要经过普通高考的学生而言,如果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应重视强化其解题思路和思维;如果理解能力一般,教师应重视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练习内容难度适中即可;如果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侧重培养其学习习惯,并在其做题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辅助解决.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为例,研究路端电压的变化规律,掌握闭合电路中的U-R 关系、U-I 关系是本课学习中的重难点,在讲授新知后,基础一般和稍差的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完善,随着讲解的深入,容易与所学旧知识混淆,对此教师应给予学生针对性辅导,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分为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新知,第二课时则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第一课时中讲解新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知识点,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实际案例为背景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课时中主要以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为主,教师应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合作讨论活动,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动员其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帮助其他同学,使其在各自的层次上得到进步和发展.

3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更贴合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习惯自己的新角色,并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对备课、作业、评价、辅导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分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成就感.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