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提取优化及抗氧化能力评价

2023-07-28 09:57许晓君方学智杜孟浩胡立松龙奇志钟海雁
中国粮油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香榧结合态酚类

许晓君, 罗 凡, 方学智, 杜孟浩, 胡立松, 龙奇志, 钟海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1,杭州 31140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长沙 410004)

香榧(Torreyagrandiscv.Merrilli)是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又称细榧、真榧、榧子、玉榧、羊角榧等,分布在我国北纬27°~32°亚热带丘陵山区(主要在浙、皖、赣、闽等10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香榧产业不断扩大,据浙江省香榧产业协会统计,2012—2018年间香榧产量的年增量为10%~20%,预计2033年产量达25 000 t。香榧种仁含油率为54.62%~61.47%,油脂富含亚油酸、油酸和二十碳三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生育酚、甾醇和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1]。其中,酚类物质可清除或减少自由基、螯合过渡金属离子、抑制氧化应激酶活性并促进抗氧化剂发挥作用,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等功效[2]。

依据多酚的存在形态及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植物源酚类物质可分为可溶性的游离态酚(FP)、酯化态酚(EP)和不溶性结合态酚(IBP),FP可通过水或有机溶剂直接提取,而EP和IBP多与其他对象结合,具有难萃取的特点。食品基质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提取往往先利用高极性溶剂提取分离可溶、不溶性酚,此后通过水解释放两者中以结合态形式存在的酚,再采用低极性溶剂提取游离形式的酚(包括FP及释放出的EP和IBP)。从食品基质中提取分离可溶、不溶性酚的溶剂常采用甲醇、乙醇、丙酮或有机溶剂-水复合溶液,研究发现有机溶剂-水复合溶液提取酚类物质效率更高,这可能与溶剂极性发生改变以及酚类物质溶解性提升有关[3]。沈丹玉等[4]发现不同比例的甲醇和乙醇提取液中酚酸的种类和提取率存在差异,体积分数为80%甲醇和体积分数为70%乙醇对大部分酚酸的提取效果较好;而Li等[5]则发现利用甲醇-丙酮-水的混合溶剂提取可溶性酚类物质效果更好。针对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分离出的结合态酚类物质,目前广泛采用碱解的方式释放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结合的酚类物质[6]。强碱环境可对大分子的骨架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碱解效率受温度、时间、碱液浓度和料液比等碱解条件的影响[7]。游离形式的酚(包括FP及释放出的EP和IBP)常利用乙酸乙酯或乙醚-乙酸乙酯等溶剂提取,石油醚在酚类物质或黄酮等极性物质的提取中亦有应用,如石油醚提取巴豆酚类物质的效率高于乙酸乙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8],该溶剂与乙醚相比极性较低,挥发性更小。目前,全面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次数和水解条件等因素对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提取效率及其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较少[9,10],提取条件的优化亟待进行。

油脂储藏过程中酚类物质与细胞壁物质之间的共价作用或非共价作用往往发生变化,不同储藏方式可能影响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转化,鲜有研究涉及储藏条件对油脂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香榧仁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FP、EP和IBP的提取条件,应用优化后的方法提取常温储藏和冷藏香榧仁油中的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测定其总酚含量并通过测定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不同储藏方式下3种形态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旨在为香榧仁油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及油脂储藏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香榧籽经自然晾干、脱蒲等预处理工序后备用;福林酚试剂、没食子酸、6-羟基-2, 5, 7, 8-四甲基色烷-2-羧酸(Trolox)、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2, 4, 6-三吡啶基三嗪(TPTZ);丙酮、甲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级。

1.2 仪器与设备

DGG-914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6YL-275型螺旋式榨油机,6YY-190自动液压榨油机,S-114电子天平,XW-80A旋涡混合仪,KQ-500E超声波清洗器,Avanti J-E 离心机,Q-101平行蒸发仪,MTN-2800D氮吹仪,NRY-2102C恒温振荡器,UV-2550 紫外分光光度计。

1.3 实验方法

1.3.1 香榧仁油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香榧籽脱壳粉碎,于70~80 ℃下液压榨油,用于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提取优化研究;香榧仁油分别于室温和4 ℃下储藏1年,用于储藏方式对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1.3.2 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

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提取参考Arruda等[11]的方法并作适当修改。

制备可溶性酚类物质提取液:称取5 g香榧仁油,加入15 mL正己烷溶解,按料液比1∶1加入V甲醇∶V丙酮∶V水=7∶7∶6溶液萃取,重复提取5次后收集合并有机相,于40 ℃下真空浓缩,浓缩液用正己烷萃取除去残油后得可溶性酚类物质提取液,用于后续FP和EP的提取。

制备FP提取液:取10 mL可溶性酚类物质提取液与25 mLV乙醚∶V乙酸乙酯=1∶1溶液混合,重复萃取5次后收集合并有机相,于40 ℃下真空蒸干,用体积分数为90%的甲醇溶液复溶后得FP提取液。

制备EP提取液:收集提取FP后的可溶性酚类物质剩余提取液,加入10 mL 2 mol/L的NaOH溶液,充氮除去空气后密封,于45 ℃下避光碱解6 h,碱解后用盐酸调节pH至2,按体积比1∶2.5加入V乙醚∶V乙酸乙酯=1∶1溶液混合,重复萃取充分后收集合并有机相,于40 ℃下真空蒸干,用体积分数为90%的甲醇溶液复溶后得EP提取液。

制备IBP提取液:收集提取可溶性酚类物质后的剩余油相,加入10 mL 2 mol/L的NaOH溶液,充氮除去空气后密封,于45 ℃下避光碱解6 h,碱解后用盐酸调节pH至2,加入正己烷萃取除去残油后收集水相,按体积比1∶2.5加入V乙醚∶V乙酸乙酯=1∶1溶液混合,重复萃取充分后收集合并有机相,于40 ℃下真空蒸干,用体积分数为90%的甲醇溶液复溶后得IBP提取液。

1.3.3 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提取条件优化

1.3.3.1 可溶性酚提取溶剂优化

分别采用V甲醇∶V丙酮∶V水=7∶7∶6溶液、V丙酮∶V水=80∶20溶液、V甲醇∶V水=70∶30溶液作为可溶性酚提取溶剂,其他步骤按1.3.2方法进行,测定各形态酚提取液中的总酚含量并作为衡量指标。

1.3.3.2 游离形式酚提取溶剂及提取次数优化

分别采用乙酸乙酯、V乙醚∶V乙酸乙酯=1∶1溶液、V石油醚∶V乙酸乙酯=1∶1溶液提取游离形式酚(包括FP与水解释放出的EP、IBP),并考察提取次数(1、2、3、4、5次)对FP含量的影响,其他步骤按1.3.2方法进行,测定各形态酚提取液中的总酚含量并作为衡量指标。

1.3.3.3 结合态酚碱解条件优化

分别采用不同碱解浓度(0.2、0.5、0.8、1、2 mol/L)、碱解时间(2、4、6、8、10 h)和碱解温度(25、30、35、40、45 ℃)对提取FP后的可溶性酚类物质剩余提取液和提取可溶性酚类物质后的剩余油相进行碱解,其他步骤按1.3.2方法进行,测定EP、IBP提取液中总酚含量并作为衡量指标。

1.3.4 储藏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测定

1.3.4.1 储藏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的提取

分别称取5g常温储藏和冷藏香榧仁油,采用1.3.3优化后的提取条件按1.3.2的方法制备不同形态酚提取液。

1.3.4.2 总酚含量(TPC)的测定

参考Zhong等[12]的方法并作适当修改。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不同形态酚提取液的总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标样绘制标准曲线y=0.113 53x+ 0.007 46(R2=0.999)。取1 mL提取液,加入0.5 mL福林酚试剂,反应3 min 后加入1 mL 20%碳酸钠溶液,定容至10 mL后显色90 min,于760 nm处测定吸光度,总酚含量以没食子酸当量表示,单位为μg GAE/g。

1.3.4.3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参考谢丹[13]的方法并作适当修改。用甲醇配制浓度为0.1 mmol/L 的 DPPH 溶液,样品组(1 mL样液与3.0 mL DPPH-甲醇溶液混合,甲醇定容至5 mL)混合后避光反应30 min,于 517 nm处读取吸光度值As;同时设置对照组(1 mL甲醇与3.0 mL DPPH-甲醇溶液混合,甲醇定容至5 mL)以及空白组(1 mL样液与3.0 mL甲醇混合,甲醇定容至5 mL),分别测定吸光度值Ac和Ab,计算自由基清除率R。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以Trolox当量来计算,单位为μmol TE/100 g。

(1)

式中:As为样品吸光度值;Ab为空白吸光度值;Ac为对照吸光度值。

(2)

式中:Ab为空白吸光度值;As为样品吸光度值。

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参考Luo等[15]的方法并作适当修改。将300 mmol/L醋酸盐缓冲液(pH3.6)、10 mmol/L 的 TPTZ 溶液(溶剂为40 mmol/L HCl)与 20 mmol/L 的FeCl3溶液按照体积比 10∶1∶1的比例混合配制FRAP试剂,置于 37 ℃下恒温,现配现用。取 9 mL FRAP试剂与0.5 mL样液置于10 mL比色管内,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后于室温下反应30 min,于593 nm处测量吸光度,并设空白组(甲醇替代样品溶液)调零。铁离子还原能力以Trolox当量来计算,单位为μmol TE /100 g。

1.4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皆为3次重复平均值。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作图, SPSS 2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提取优化

2.1.1 可溶性酚提取溶剂对不同形态酚含量的影响

固定其他提取条件参数,以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作为判定指标,对不同可溶性酚提取溶剂的考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可溶性酚提取溶剂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甲醇-丙酮-水和丙酮-水提取的香榧仁油中3种形态酚类物质含量排序均为FP>IBP>EP。甲醇-水提取的IBP含量高于FP,EP含量最低,这与Wu等[16]发现的采用甲醇提取核桃仁中的IBP效率高于丙酮的结果保持一致。以甲醇-水提取的IBP含量和酚总和显著高于丙酮-水(P<0.05),而以甲醇-丙酮-水提取的香榧仁油FP、EP、IBP含量和3种形态酚总和均显著高于甲醇-水和丙酮-水(P<0.05)。不同溶剂对酚类物质的提取效果存在差异说明溶剂种类和极性会影响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及其定量分析。因此,以甲醇-丙酮-水(7∶7∶6)为可溶性酚提取溶剂为宜。

2.1.2 游离形式酚提取溶剂对不同形态酚含量的影响

固定其他提取条件参数,以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作为判定指标,对不同游离形式酚(FP及释放的EP、IBP)提取溶剂的考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游离形式酚提取溶剂对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以乙酸乙酯和乙醚-乙酸乙酯为游离形式酚提取溶剂提取的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排序均为FP>IBP>EP,而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的酚含量排序为EP>FP>IBP,研究发现以相同溶剂提取茶叶籽油[17]、青稞[18]中的各形态酚含量排序与香榧仁油的也不尽相同,这说明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分布不仅受提取溶剂的影响,还可能因食品基质而异。有研究发现用乙酸乙酯回收橄榄加工后废水中的酚类物质效果较好[19],但图2显示乙醚和石油醚分别与乙酸乙酯等体积混合提取的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和酚总和均显著高于乙酸乙酯(P<0.05),乙酸乙酯的提取效果最差,这与乙酸乙酯提取巴豆酚类物质效果较差的研究发现保持一致[8]。采用乙醚-乙酸乙酯提取的FP和IBP含量与石油醚-乙酸乙酯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的EP含量和3种形态酚总和显著更高(P<0.05),且石油醚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因此,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提取香榧仁油中FP及水解后释放的结合态酚为宜。

2.1.3 提取次数对FP含量的影响

2.1.2已确定最适游离形式酚提取溶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1),有机溶剂的提取次数往往会对酚类物质的提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为提升提取效率和避免溶剂浪费,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料液比为1∶2.5 的条件下石油醚-乙酸乙酯(1∶1)提取次数对香榧仁油中FP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提取次数对香榧仁油FP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香榧仁油中FP含量随提取次数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相应溶剂提取2次所得FP含量较之单次提取提高了13%;提取次数增至3次FP含量增长不显著(P<0.05);继续增加提取次数至4次FP含量提升显著(P<0.05),提高了40%;提取次数达4次之后FP含量变化不显著性(P<0.05),说明香榧仁油中FP经4次提取已充分转移至提取溶剂中。

2.1.4 碱解条件对EP和IBP含量的影响

食品基质中游离态酚类物质通过氢键、共价键或疏水相互作用与其他组分结合,被结合的酚类物质经碱解可释放出来[20]。碱解过程中碱液浓度、碱解时间和碱解温度对EP和IBP含量的影响如图4所示。

图4 碱解条件对香榧仁油EP和IBP含量的影响

由图4a可知,在0.2~2.0 mol/L的浓度范围内,香榧仁油中EP和IBP含量均随碱液浓度增大呈现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IBP含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碱液浓度由0.2 mol/L增大至0.5 mol/L时EP含量显著增长28%(P<0.05),表明适当增加碱液浓度有利于结合态酚类物质发生水解,释放出游离态的酚类物质。而碱液浓度由0.5 mol/L增至1.0 mol/L时EP和IBP含量分别下降27%和22%,其中EP含量呈显著性下降(P<0.05)。碱液浓度增大引起的EP含量降低可能与酚类物质稳定性发生下降有关。当浓度超过1.0 mol/L后,EP和IBP含量皆有所增长,推测这与强碱环境下某些聚合物空间构象严密的骨架结构发生分解,更多的游离酚类物质被释放有关[21]。

图4b显示, 2~10 h范围内,香榧仁油中EP和IBP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碱解时间的延长先逐渐增大,于6 h处到达顶点后呈现下降-升高的趋势。碱解时间由2 h延长至6 h期间,EP含量增长变化不显著而IBP含量显著增长了94%(P<0.05),说明适当延长碱解时间可促进结合态酚类物质转变为游离态酚类物质,且IBP受此影响较大。此后延长碱解时间至8 h,EP和IBP 2种结合态酚类物质水解程度分别发生非显著性和显著性下降(P<0.05),这可能是因为酚类物质长时暴露于碱性环境中结构遭受了破坏。碱解超过8 h后EP和IBP含量提升显著(P<0.05),推测有某些被紧密结合的酚类物质经长时充分碱解后释放出来。在生产实际中,除需考虑酚类物质碱解效率外,还应考虑碱解时间延长带来的成本增加,香榧仁油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碱解6 h为宜。

由图4c可知,在25~45 ℃的碱解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对EP和IBP提取效率的影响不一致。当碱解温度由25 ℃开始提升时,EP和IBP含量均显著增长(P<0.05),说明了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结合态酚类物质的水解,这可能与升温促进一些酚类物质与大分子物质间结合键的断裂有关。但是,碱解温度由25 ℃升至30 ℃时EP含量已增至顶点,而IBP含量增至顶点需提升温度至40 ℃,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结合键断裂的难易程度存在差异。当EP和IBP含量到达顶点之后,继续提升碱解温度引起2种形态酚类物质含量皆出现下降,推测是因为酚类物质具有热不稳定性,高温破坏羟基酸[22]等物质的结构,造成总体含量下降。EP含量在碱解温度超过40 ℃之后略微增大,但变化并不显著(P<0.05),表明可能有非热敏性酚类物质被释放出来。

综合考虑酚类物质提取效率及生产成本,香榧仁油中EP和IBP的较优碱液浓度、碱解时间和温度分别为: 0.5 mol/L、6 h、30 ℃和0.5 mol/L、6 h、40 ℃。

2.2 储藏方式对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2.1 储藏方式对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应用优化后的方法提取常温储藏和冷藏香榧仁油中的FP、EP和IBP,2种储藏方式下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如图5所示。

图5 储藏方式对香榧仁油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5可知,冷藏香榧仁油中的酚的质量分数总和为87.22 μg/g,高于常温储藏条件下的77.67 μg/g;从冷藏香榧仁油中提取的EP和IBP含量较高,而从常温储藏香榧仁油中提取的FP含量较高,这与Zhou等[23]发现冷藏可延缓糙米结合酚比例下降的结果保持一致。常温储藏和冷藏条件下不同形态酚的分布趋势分别为:FP>EP>IBP、EP>FP>IBP,这可能与不同储藏条件下各酚类物质的溶解与氧化性存在差异有关[24];也可能是因为常温下与油脂、多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的结合态酚类物质释放出来,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油脂中[25]。2种储藏方式下香榧仁油中酚类物质含量最低的均为IBP,仅占酚总和的17%左右;常温储藏香榧仁油中FP含量居首,而冷藏香榧仁油中EP含量最高。从油茶籽油[26]中提取的IBP含量皆明显更高,不同油脂间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分布规律存在一定差异,说明酚类物质含量受油脂种类的影响较大。

2.2.2 储藏方式对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应用优化后的方法提取常温储藏和冷藏香榧仁油中的FP、EP和IBP,2种储藏方式下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储藏方式对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种储藏温度下香榧仁油中FP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明显高于其他2种形态酚,FP的抗氧化能力相对最强。由图6a可知,不同储藏方式下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排序并不相同,常温储藏下EP的抗氧化能力略高于IBP,而冷藏条件下IBP的抗氧化能力强于EP。冷藏香榧仁油中3种形态酚类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均高于常温储藏香榧仁油。王敏等[27]发现低温储藏鲜食石榴籽粒能保持多酚稳定性,提高抗氧化活性,大大延长了商品货架期,这与本实验结果保持一致。图6b显示储藏方式不影响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排序,且冷藏油中3种形态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均更高。由图6c可知,不同储藏方式下3种形态酚类物质铁离子还原能力排序均为:FP>EP>IBP,这与常温储藏油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含量的排序相似,说明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组成结构和酚含量有关。此外,除FP外,常温储藏油中EP和IBP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均低于冷藏油。

冷藏香榧仁油中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更高,而常温储藏油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更高。2种储藏方式下香榧仁油中FP的抗氧化能力相对最强;冷藏油的抗氧化能力总体优于常温储藏油,这与冷藏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总和高于常温储藏油的结果保持一致,说明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

3 讨论

碱法水解释放被结合酚类物质的优点在于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多酚降解流失少且能同时释放通过糖苷键和酯键而结合的多酚,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谷物等植物材料结合酚的水解中[28]。本研究利用氢氧化钠碱解的方式将香榧仁油中的结合态酚转变为游离态的酚类物质,考察了不同碱液浓度、温度和时间下的碱解效率。Peng等[29]发现碱液种类亦会影响结合态酚的碱解效果。不同碱液碱性存在差异,水解的主要基团不同,碱解后释放的游离酚结构上的基团存在差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较之碳酸钠和碳酸钾更能促进甲氧基团发生脱氧作用。结合酚的水解方法除碱法外,酸法和酶法等亦有所应用。有研究报道表明,酸法水解青稞中的结合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水解物的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碱法(P<0.05)[30],这可能是因为酸法水解过程采用的高温更有利于释放出被包埋在核内或偶联至细胞壁膳食纤维或蛋白质上的结合酚类化合物[31],但此法也会损失一些羟基酸。李群等[32]在亚麻籽粉的常温碱解和碱酶协同水解产物中都检出了SDG,且后者还检测到了阿魏酸、对香豆酸成分,而单独使用酶促水解不能释放出游离酚酸。这可能是因为在碱、酶协同水解条件下,强碱环境首先对大分子的骨架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酶解得以进行,释放出更多的单体酚类物质。

研究发现改变提取条件或储藏条件会对香榧仁油同一形态酚类物质含量造成一定影响,推测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受体系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如杨希娟等[30]发现不同提取溶剂对不同种类单体酚的富集及提取效率不同,体积分数80%丙酮溶液更容易富集青稞中黄烷酮、黄烷醇类物质;体积分数80%甲醇溶液提取更容易富集羟基苯甲酸类、羟基肉桂酸类及黄酮醇类物质;体积分数80%乙醇溶液和纯水提取物中杨梅素和水杨酸的含量分别最高。而相同条件下不同形态酚类物质间的含量差异也可能与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有关。朱昱琳等[33]研究发现长黑青稞游离多酚中原儿茶酸、儿茶素和杨梅素含量较高;酯化多酚中原儿茶酸、阿魏酸和儿茶素含量较高;不可溶键合多酚阿魏酸和杨梅素含量较高。因此,对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分析酚类物质的组成,研究其变化对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结论

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使用甲醇-丙酮-水(7∶7∶6)萃取分离香榧仁油可溶、不溶性酚类物质效果较好;可溶酯化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碱水解的最适碱液浓度、时间和温度分别为0.5 mol/L、6 h、30 ℃和0.5 mol/L、6 h和40 ℃;可溶游离态酚及水解后释放的结合态酚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1)提取效率较高。

应用优化后的方法对2种储藏方式下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进行提取并测定其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常温储藏和冷藏条件下香榧仁油中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分布趋势分别为:游离态>酯化态>不溶性结合态、酯化态>游离态>不溶性结合态;冷藏香榧仁油中的酚含量总和、3种形态酚的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结合态酚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高于常温储藏香榧仁油,冷藏油中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总体优于常温储藏油。

猜你喜欢
香榧结合态酚类
金玉琴:香榧树下好乘凉
冬种紫云英对石灰性水稻土紫潮泥锌形态的影响
单层丝网法氡子体未结合态份额测量中结合态氡子体的影响评估
香榧驱虫述古今
倒挂金钩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
黄荆酚类成分的研究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pH和腐植酸对Cd、Cr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