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2023-07-30 11:48梁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认知分组合作学习

[摘  要] 文章以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阐述的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指出当前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合作时机欠合理、学生参与度欠均衡、合作指导欠准确、合作要求欠清晰等,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合作学习;认知;分组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促进理论

维果斯基与皮亚杰分别从智力发展理论与认知发展阶段论出发,认为人类的智力在先天的基础上,要经历一个后天发展的过程。这种后天发展是个体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绝非由某单一因素决定。

皮亚杰认为独思与合作是一体的两面,学习者通过对彼此看法的交流,可不断地了解他人的观点,审视自己的思维[1]。而认知水平处于同一水平阶段的儿童互相交流,比与成人交流更能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高层次的认知,将外部经验不断地内化为自己的内部活动。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自己建构而来的,其他人的看法或意见会影响个人的知识建构过程,该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容易发现并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现象。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数学学科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高度类似的过程,即个人的认知和学科角度的知识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互动与交流中,通过文字、图像或语言符号等表达方式实现互相重建,这也说明了人际交流促进了新的知识的形成。同时,该理论还认为处于某种文化中的成员,通过交流与分享,能为新知的建构奠定基础。

(三)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主张的是通过合作形成积极的互相依赖关系,在互动中合作者有效沟通、互相帮助,从建设性角度来处理各类冲突,最终获得彼此的信赖,形成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的关系。

学生作为新生力量,有着充沛的精力与丰富的资源,它们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不断运动的世界接触、互动,并在同伴与成人的影响下修正、建构,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学生参考自身原来的生活经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互相影响,促进个人认知的发展。

尽管学习是个人行为,但抽象的数学学习常常需要做一些分析,而讨论、交流、解释和验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该理论认为,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便于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中互相促进、一起成长。

二、当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随着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合作时机欠合理

合作学习虽好,并不适用于任何时候。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随意地安排合作学习,甚至用具有争议的主题来交流,学生根本探讨不出明确的结论;也有些教师在很简单的知识点处安排合作学习,大大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有些教师在过难的问题上安排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寸步难行,难以达到互相进步的效果。

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教学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切忌盲目地为了合作而合作;还有些教师根本就没有吃透合作学习的内涵,在一节课中多次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这些不根据课堂实际需求导致合作时机安排不当的现象,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选择具有研究价值、争论性,且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主题。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二)学生参与度欠均衡

观察发现,有些合作学习课堂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组内有些学生在积极地动手操作、指挥、讨论、总结、汇报,而个别学生全程冷眼旁观,这些全程保持沉默的学生就成了合作学习的陪衬、观众、听众,缺乏与同伴的互动与思考,此类学生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

(三)合作指导欠准确

虽然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合作学习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但教师作为课堂的“掌舵手”,切不可放手将课堂完全地交给学生。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如果完全放手,会使得学生如同断线的风筝,学习“偏离轨道”是必然的现象。

有些教师在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时,表现得漫不经心,这让学生觉得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休闲”,这会在无形中打消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也有些教师只是给定时间让学生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并没有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启发,使得学生的探究缺乏深度,一直游离于问题的表面。

当然,除此之外还存在教师所给予的合作时间不够,挫伤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热情;合作要求落实不到位,小组讨论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学评价不到位,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等。

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小组建设

1. 组建小组

组建小组之前,教师应对班级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注意组建小组结构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①小组成员人数要均衡,一般每个小组成员控制在4~6人。②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成员互补”的基本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与性格差异性进行分组,使得不同层次与特质的学生搭配成一个小组,以保证成员间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样既便于组内合作的开展,又能保证组间公平竞争。③组内成员的安排应是动态、流动性的,既可以让学生因某种角色的需要而互相轮换,又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组间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竞争的活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创造发挥、发展的机会。

2. 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互助性学习,要求组内成员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并且小组要设置小组长、汇报员与记录员等。小组长由基础扎实、号召力强、有一定组织能力与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其职责为:协调小组各项事宜,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组织成员围绕合作主题进行操作、交流、查阅资料等活動;记录员由速记能力强、文字功底深厚的学生担任,其职责为记录并整理本组成员的合作内容与成果;汇报员由口头表达能力强、善于辩论的学生担任,其职责主要是将本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汇报。

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要求每个小组应设置相应的角色,并强调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努力。鉴于此,各组成员的分工,在一定周期后,可进行适当轮换与调整,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进步。

3. 习惯培养

良好的合作习惯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当小组接受问题任务时,每个成员应习惯性地根据分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履行自身的职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用合理的语言将自己的发现清晰地表达出来。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有不同意见要等同伴讲完之后再提出;遇到难以突破的问题时心态要平和,要学会反思与求同存异;要以理服人,切不可以争吵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议,及时交流合作心得,让团队更具凝聚力。

(二)把握合作的时机

从合作理论的角度来看,通过合作来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是合作学习的价值所在。在教学中,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合作学习,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环境背景、教学内容等综合条件,在必要的時候选择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有价值的主题是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得以成长的关键,因此合作内容一定要有讨论价值,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挑战性,能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展的内容。

因此,教师应对教材十分熟悉,选择合适的合作主题,并将合作落实在恰当的时机。时机的选择,一般放在学生个人探索、思考存在困难时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处,或者学生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能形成良好的协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明确合作的要求

恰当的问题与明确的要求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设置问题时,既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又要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趣味性以及对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等。而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学情设计集开放性、启发性与合作性于一体的问题,供学生开展合作学习[2]。

首先,在学生合作之前,教师在明确合作的主题基础上阐明合作的要求、目的与步骤;其次,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与交流,如此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这样的引导过程不仅体现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扶、领、放等手段的应用,还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要得法,还要敢于猜想、小心验证,这样才能让学生挖掘出知识的内涵和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找出有效合作的方法与途径,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高效的教学方式,但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处理好个人与小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形式与实质、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皮亚杰,B.英海尔德. 儿童心理学[M]. 吴福元,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 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 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 刘春红,孙海法,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约翰逊. 合作学习[M]. 伍新春,等,译.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梁玲(1976—),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曾获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猜你喜欢
认知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