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

2023-07-30 09:24秦东广西博白县永安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障碍性公猪猪群

文│秦东(广西博白县永安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猪养殖中常见的问题。细菌或病毒等因素的影响、平时管理不当等多种原因可能导致母猪在妊娠期出现流产、木乃伊胎、产崽弱或母猪不孕、公猪不育等状况。这种疾病的发生直接威胁到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猪只,要进行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病毒和细菌感染蔓延。另外,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舍通风、控制猪只密度、合理搭配饲料等,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一、猪繁殖性疾病流行状况

1.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在猪养殖中非常常见,主要包括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其中,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对于10~12周龄的小猪感染率较高。该病不仅影响小猪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对母猪和公猪的繁殖能力造成影响,导致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疾病,以及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等。猪布鲁氏菌病主要通过病猪进行传播,传染较为隐秘,而且季节性不明显。该病会导致母猪在妊娠期出现流产、产弱胎或木乃伊胎等现象,并且会降低公猪的交配能力。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对于断奶前后的猪仔和保育猪具有较大的危害,易导致猪仔死亡。对于妊娠期的母猪,感染此病会引起流产、死胎等严重问题。

2.病毒性疾病。猪瘟、猪流感、猪蓝耳病以及猪伪狂犬病都是极易引发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典型细菌感染。其中,猪流感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品种和年龄的猪,季节性不固定。该病毒的感染往往是隐形的,呈现突然死亡的症状,并且传染性快。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可以通过病猪粪便、尸体、废水、废弃物污染的饲料等途径进行传播。当母猪持续性感染该病毒时,持续排毒可能导致胎儿受到感染,增加猪仔死亡率。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病毒的不断演变加速了毒株的变异速度,在一个猪场中可能会出现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变异毒株。当母猪感染该病毒时,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处于妊娠后期的母猪容易早产或产仔出现先天性瘫痪等问题,甚至引起胎儿死亡。猪伪狂犬病的传染性非常强,目前国内存在较强致病力的病毒株,导致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当处于妊娠期的母猪感染该病毒时,容易导致出现木乃伊胎甚至流产的现象,猪仔的死亡率极高。哺乳仔猪感染该病后会患上败血症或脑脊髓炎等病症。公猪被感染后,可能通过精液传播病毒给母猪,且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母猪终身携带病毒。在临床研究中,猪伪狂犬病与蓝耳病、猪瘟、猪流感等细菌感染常会发生共感染,进而变异出多种细菌病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致使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高,最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猪畜牧业中的一类严重疾病,包括日本分体吸虫病、猪毛滴虫病、猪肾虫病和弓形虫病等。日本分体吸虫病会通过寄生于猪的静脉或粪便进行间接传播。当猪感染该病毒时,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便秘等症状。母猪受感染时,其胎儿多数为死胎,从而造成胎儿发育异常甚至障碍性疾病。猪毛滴虫病的发病率非常广泛。当母猪感染时,会出现体温突然升高等症状,公猪会出现包皮红肿和性欲下降等症状,导致配种能力下降。另外,妊娠期的母猪感染后,也会出现流产、死胎以及发情周期混乱等现象。猪肾虫病主要寄生在猪的输尿管处,成虫通过吸取猪体内的养分附着在输尿管上。该类病虫在亚热带气候地区非常常见,春季属于暴发高峰期。母猪感染后易出现发情异常、配种率低、流产等问题。公猪感染后则会出现发情欲低、配种能力下降等症状。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猪主要是通过食用污水或被污染的饲料感染该病毒,会严重影响猪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二、猪繁殖性疾病防控技术

1.科学进行养殖管理。猪繁殖性疾病的防控关键可以从养殖方面进行科学管理。

(1)实行“全出全进”的管理制度,对于养殖的猪要按批按点安置在不同的猪舍。对猪舍、猪圈等要定期进行清理,然后进行全面的消毒,一天间隔6小时进行3次消毒,等通风完成后再把新的一批猪放置进去。为了保证猪的健康成长,猪舍中不能养殖猫、牛等动物,并做好护栏,防止鸟类闯入。

(2)进入猪舍的养殖工作人员,进去前要先进行淋浴,再更换工作服、帽子、手套、水鞋等物品。进入猪舍的人员不能携带其他未消毒的东西。另外,带入猪舍的饲料、其他用品都是必须经过彻底消毒才可以带进去,避免带入其他污染源,对猪的繁殖造成不良影响。

(3)对猪舍要定期进行灭鼠,要特别注意要定期消杀老鼠,以防老鼠带入病菌,危害猪的健康。另外,猪舍外面也要清理干净,特别是如果有杂草要定期铲除,把排水系统要建设好,防止污水积留。

(4)猪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猪舍内部要保持干净、卫生、通风良好,并且要严格控制好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每天做好统计,对于饮用的水源也是要保持干净。为猪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减少繁殖性疾病的发生。

(5)及时为种猪驱虫,在后备种猪发情的前半个月要开展一次驱虫工作,生产母猪开始断奶时也要进行一次驱虫,而公猪则可以分别在4~6月直接进行一次驱虫工作,可以分别采用伊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能够有效驱虫猪体内的病虫。

2.关注生猪的营养水平。对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猪要给予不同的饲料喂养,因此需要养殖场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绿色环保的饲料,以满足种猪的成长需求,也要确保它们能吸收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物质。

(1)养殖人员给予后备母猪喂食时不能使用肥育猪的饲料,而是喂养专用的饲料;过肥的猪会影响其排卵,发情期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配种下降。因此需要准备好氨基酸与蛋白质混合均衡的饲料进行喂养,以提高猪的免疫力。

(2)处于妊娠期的母猪,要喂养专门的饲料,在妊娠期前面可以适当控制营养水平,因为前面营养太高会对后期体内的胎儿有危险,容易导致体内胚胎死亡;如果母猪过于肥胖,体内脂肪过高会导致母猪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到妊娠后期时就要追加各种营养物质,以确保胎儿的健康成长。

(3)母猪在分娩后,要适当喂养一些容易消化、营养物质高的饲料;等到过了一周之后,就可以喂养母猪专用饲料,在喂养过程中要适量添加一些蛋白质,以确保猪不会因失重而导致发情降低,从而减少猪仔的降生率。

3.控制好猪群中发生的病毒性疾病。猪繁殖性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病毒感染后继而又引发细菌性疾病。因此,要加大力度控制好病毒性疾病在猪场中的发生和流行,对于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要点是关注病毒性疾病在猪舍中的产生,找到病毒产生的源头,为猪舍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例如在猪舍中常见的猪瘟猪流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日本分体吸虫病、猪毛滴虫病、猪肾虫病、弓形虫病等疾病,当猪感染了这些病,就会导致猪发生繁殖性障碍,从而危害了猪的成长。由于这些病毒自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并且毒性大、变异能力强。有些病毒长期潜伏在猪群中,可能终身附着在猪的身上,在发病时呈现出了病原的多样性,就会导致猪出现一些罕见的疾病,导致症状复杂化,危害性更大,增加了养殖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所以要高度重视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加强对病毒的防治。

4.制定完善的防控机制。由于猪瘟与其他疾病的传染性都很强,如果防控不到位,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传染,容易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疫情防控机制,做好应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突发的应对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因此,对于发生的疾病,要及时进行调查,找出病原并进行及时处理。当发现猪瘟及猪流感等疫情时,要及时开展响应机制,对疾病风险进行排查,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控,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体系。

5.完善疫情监控机制。对于猪繁殖性障碍疾病的预防要做好实时监控工作,各养殖中心要积极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可以通过“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来查询所需要了解的信息,也可以向平台发送请求的申请。如果突发猪瘟、猪流感等疾病时,应立即开展紧急疫情监控工作,及时把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相关部门要严格把控好疫情防范工作,做好日常的监测工作。除此之外,可以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猪群的状态来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合理选种疫苗种类,从而提高猪场的监控水平。猪场要定期给猪群进行疫病的监测和抗体的检测工作,可以按季度来进行相关的免疫测试,对于检测安全的猪群可以进行继续养殖,检测出阳性的猪及时进行淘汰,对剩下的猪群要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诊断,对养殖中发现阳性猪的猪舍及时进行全面消毒与清理,以免对其他安全的猪群造成不良的影响。

6.创新生猪养殖管理。为了能够养殖出健康的猪,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就必须加强对疾病的控制,把对养殖猪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一一进行消除,从而保证猪的健康成长。可以利用高科技中所采用的基因组芯片进行层层筛选,对猪的遗传基因进行评测,从而保证能产出纯正的猪种。

三、结语

猜你喜欢
障碍性公猪猪群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群亚健康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