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8-02 20:47孔亮程岚李学涛刘扬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孔亮 程岚 李学涛 刘扬

摘  要: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为中药制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是中药新药及其成型技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对培养学生中医药创新思维和实现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药制药工艺学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及课程思政教育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药学专业高级人才。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4-0172-04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艺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技术手段,主要内容涉及中药新药研究及中药成型技术研究。中药制药工艺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核心,将现代中药制药技术作为发展手段,对传统方剂、天然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后,根据药物活性成分的性质和临床需要确定药物的剂型,开展工艺筛选和优化,并且整个研究工艺流程要达到安全科学、稳定可靠、合理可行,不仅要适合实验室研究,更要满足工业大生产的要求[1]。基于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其进行深入教学改革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适应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中药制药人才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学内容选择与改革

(一)教学内容选择

目前,制药工艺学教材教学内容和研究重点均以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工艺技术为重点,而对中药制药工艺技术的描述较少。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中医药院校,在教材选用上突出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包含传统中药制药工艺、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新型生产设备及辅料等内容,因此,以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工艺技术为重点的制药工艺学不符合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而且从市面上也获取不到中药制药工艺学教材。因此,该校以《中药制药工艺与设计》《中药制药工艺与设备》《制药工艺学》《中药药剂学》等为蓝本,自编了课程讲义,突出中药制药工艺内容,使其符合学校中藥制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根据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药制药工程学安排理论课程学时42学时,实验课学时12学时,授课对象为中药制药专业四年级本科生。教授内容主要为中药提纯工艺、浓缩干燥工艺、中药传统与新型制剂制备工艺等,这样的授课内容能使学生掌握中药的提取、纯化、浓缩及干燥的机理、方法及常用设备;同时掌握中药传统与新型剂型工艺优化的方法、工艺路线的设计原则及剂型选择原则。

为了避免与“中药药剂学”等学科的教授内容重复,教研室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重点选择与技术设计、方法优化等有关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改革

以往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常常重视理论教学,而疏忽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一门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是培养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中药人才的关键保证。因此,学校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增加了实验实践教学的课时。实验实践课程安排利用正交试验优选中药传统剂型与现代剂型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共计10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剂型制法、实验条件选择及实验操作步骤等;授课教师在实验开始前也会对上述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提问。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手法进行重点事项的提醒及纠正,并保证学生安全。实验结束后根据学生得到的数据计算提取率。学生通过实验实践能够掌握正交试验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分析实验条件对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分别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巩固常用试验设计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初步具备科研思维。

除实际动手操作实验以外,还利用中药药剂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学时),向学生介绍中药药剂GMP虚拟仿真平台软件的安装、设计原理与操作流程。并对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虚拟演示,包括中药饮片前处理、中药提取、精制、浓缩、干燥、质粒、压片等过程。虚拟实验教学的应用解决了学生无法进入真正的中药制剂生产车间参观、学习的问题,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一)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利用精美准确的图片、动画及视频等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尽可能重现或还原实践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大学教师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增加了授课信息量,节省了授课时间,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2-3]。中药制药工艺学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过程,以及设备工作原理的讲解,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此时,利用视频动画进行实时动态讲解各个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及设备工作原理与操作,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书本上的文字内容,甚至可以了解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涉及工业生产、研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建立中药制药工艺学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比如利用超星学习通上传学习视频、学习材料和练习题等,方便学生在任何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增强师生沟通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时也要注意“适可而止”,过多的视频材料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必要的网络学习材料会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反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4]。总之,合理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是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被动灌输知识到主动获取并各抒己见,令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深刻全面。比如在介绍新型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时以中药脂质体为例,教师首先从膜材的选择、制备工艺的设计及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讲解。随后提出如下问题:1. 新型中药制剂都有哪些,在哪些疾病的治疗上更具优势?2. 新型中药制剂与传统制剂相比,具有哪些优势?3.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有哪些,适用范围是什么?引导学生思学结合,并成立讨论小组进行讨论,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案例教学模式

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常感觉乏味,易走神。在授课过程中,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可通过简单易懂的案例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5]。目前,案例教学法在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特点、中药提取精制工艺、灭菌参数的重要性、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药用辅料开发等方面。比如在讲授某一实际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的过程中,分别从工艺流程、工艺筛选及各流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工艺流程和设计中的各个单元提取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将其工艺设计思路与其他制剂生产中的工艺设计思路进行联用、分析和对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中医药思维。值得指出的是,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工艺案例的举例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开展[6]。

(四)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指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应用[7]。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生产和研发安全、可靠、可控和稳定中药制剂能力的中药学人才。该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查阅文献和资料能力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教授中药制药工艺设计常用方法中,教师提出问题: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补肾益脑胶囊的提取工艺,并设计补腎益脑胶囊的生产工艺流程。此时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根据要求查阅文献并讨论后,将对所查的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应用。由此可见,PBL教学方法是实现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

三、融入思政教育

(一)培养创新思维与中医药思维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核心开展的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优化与评价工作,是一门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医药研究也呈现出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新格局,为中药制药工艺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于1996年首次提出: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借鉴国际认证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发出具有现代化和高科技等特点的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中药品种。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也强调,中医药工作者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中药现代化可以理解为继承和创新,但是要正确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8]。首先,要在尊重古代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充分证明传统中药剂型在临床治疗上的独特和优势,同时大力开展中药新剂型研发,以使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内涵得到更多人认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对中药现代化发展深入思考,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的理念。中药现代化发展,不等同于将中药进行西药化,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中医药思维,这样才能有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二)具有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必须进行深入挖掘、传承并发展。虽然国内和国际社会对传统的中医中药有一些偏负面的态度,但是作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坚信中医药理论的力量。作为一门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在讲授中药制药工艺学知识内容的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中药剂型的发展方向变为“三效、三小、五方便”,但是中药传统剂型包括丸、丹、膏、散、汤剂,仍然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药剂型。因为它们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优秀医药学家的心血。教师要借此让学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激发学生深入发掘中医药的精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

(三)塑造大国工匠精神

中药制药工艺研究是中药制剂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整个中医药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集中体现。通过对中药生产工艺的讲授,引导学生懂得作为一名现代中医药传承者和接班人,要具有“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不求回报”的大国工匠精神[9]。比如在讲授中药传统剂型丸剂的制备生产工艺过程中,引入安宫牛黄丸,其在制备过程中,对药物原料筛选、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等方面都十分严格。正是因为有如此严格、严谨的制备工艺,才最终保证临床疗效,这正是大国工匠精神的体现。同时结合央视《大国工匠》视频中安宫牛黄丸的制备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药制药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专注、坚持、专业及精益求精。

(四)遵纪守法、脚踏实地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药行业从业者必须按照所有的医药卫生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研发、管理及销售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管理制度,是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生产和质量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GMP是药品行业的最低标准,只有符合GMP标准才能生产药品。但是近几年频繁出现不遵守GMP标准的企业和事件,比如某企业疫苗造假事件、生产记录造假等,导致不合格药物流入市场,并且造成了重大的医疗卫生事故。从上述事件可以看出,虽然GMP是药品行业最低标准,但是某些不法分子或者不良企业却将其作为最高标准。

教师在讲授与GMP相关的内容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并告诫学生一定要遵纪守法、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

四、结语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加快,中药企业对于中药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科学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药制药工艺学既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应用,又是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本学科对于中药相关专业学生科学素養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包括专业教育强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启发,这样才会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药学专业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叶勇,邢海婷. 工科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广东化工,2014,41(20):149-150.

[2] 刘晓闯,李传润,张艳艳,等. 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J]. 安徽化工,2017,43(03):126-127+129.

[3] 宋艳丽. 浅谈实施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4):48.

[4] 李学涛,程岚,吕佳,等. 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探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4):106-107.

[5] 王英姿,杜守颖,吴清,等. 基于多元化教学的《中药药剂学》兴趣课堂的构建[J]. 广州化工,2021,49(23):203-205.

[6] 尹德明,单玉鑫.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制药工程特色专业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构建和实践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6):80-83+87.

[7] 刘莉,沈群,易延逵,等. 基于PBL的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2):142-144.

[8] 赵晓莉,谢辉,严国俊,等. 中药药剂学绪论教学课程思政的认识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09):58-59.

[9] 傅舒,刘芳,张臻,等. 《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育设计与实践[J]. 中药与临床,2021,12(06):67-68+87.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