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景区游客对红船精神助力共同富裕的感知研究

2023-08-02 01:31骆开瑞张婷婷卢天娇史梦伟丁景露
商展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南湖红船嘉兴

骆开瑞 张婷婷 卢天娇 史梦伟 丁景露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2021年,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浙江省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地。位于浙江的嘉兴南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其所孕育出的“红船精神”是我国伟大革命精神的首要精神,也是当地人民不可分割的宝贵精神财富,给嘉兴南湖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能。而“城乡繁荣、产业发达、人民幸福的‘共富之城’”是嘉兴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实现“共同富裕”更是人们对未来的共同期盼。在红色旅游助力共同富裕成效显著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红船精神”这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嘉兴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除了当地居民,游客也是十分重要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游客为研究对象,探究游客对红船精神助力共同富裕的感知情况,以期增加红船精神影响力,助力共同富裕。

1 研究设计及过程

本研究选定嘉兴南湖旅游区为调研地,其中包括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天地和月河历史街区几个调研点(见图1)。南湖红船景点聚集了慕名前来的游客,调查群体的针对性强;南湖革命纪念馆主要以党员团体、公务员团体、青少年学生群团体和当地居民散客为主,文化水平较高,调查的参与意愿强;南湖天地和月河历史街区为休闲区域,游客和本地居民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配合调查。

图1 嘉兴南湖旅游区调研地空间选址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分析。调查问卷共11个问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游客的基本信息,为5个问题,包括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和学历等,第二部分用于测量南湖景区游客对红船精神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和践行意愿,以及通过何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到红船精神,共6个问题,同时采用5分李克特量表设计,从1~5分进行打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了解,5表示非常了解。

本调研于2022年8月27—29日实施,采用拦截法,面对面发放问卷159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为97.48%。受访者性别比例分布较为均衡,各年龄段都有涉及,其中20~29岁的年轻人群居多。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游客前往嘉兴南湖景区旅游的原因

游客前往嘉兴南湖景区旅游的原因如表1所示。游客以“游览南湖风景”(60%)为主,“学习红船精神,拓展个人视野”(43.23%)为辅,景区游览仍占据主要优势;而在群体组织方面,“受亲友邀请”(17.42%)人数多于“单位组织”(14.19%);同时,选择其他选项(18.06%)的游客占比位于第三,一定程度上说明游客的需求存在多样性。

表1 游客前往嘉兴南湖景区旅游的原因

2.2 游客获取红船精神相关信息的渠道

游客了解红船精神的信息渠道如表2所示。游客了解嘉兴南湖景区以“课本知识、相关文献”(70.32%)和“新闻、电视、广播”(52.26%)为主要渠道。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游客通过“网络渠道”(46.45%)了解到嘉兴南湖景区的占比也接近一半,说明网络宣传也逐渐成为景区的重点关注问题。而通过“线下活动”(21.29%)了解的游客占比远大于传统通过“旅行社”(8.39%)了解的游客,由此可见,线下活动的开展相比之前有所普及,有着重大意义。

表2 游客了解红船精神的渠道

2.3 游客对红船精神助力共同富裕的感知与践行情况

本文主要从对红船精神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践行意愿三个维度来衡量游客对红船精神助力共同富裕的感知与践行情况(见表3)。李克特量表等级标准感知平均值在1~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赞同。均值代表了集中趋势,标准偏差代表了波动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游客感知与践行情况的数值特征,各个题项的均值都在3.4分以上,而且大多数在4分以上,说明大多数人表示赞同。

表3 游客对红船精神助力共同富裕的感知与践行情况

通过对比发现,“对红船精神的认同程度”的分数均值都在4分以上,“对红船精神的践行意愿”有4个选项在四分以上,而“对红船精神的了解程度”只有一个选项在4分以上,标准偏差也较大,说明游客对红船精神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掌握,但内容模糊,只知大致概念,群体差异较大,而在思想上具有高度性和乐观性的特征,对于红船精神及红船精神助力共同富裕给予普遍赞同与认可,乐于接受有关红船精神的内容与知识。从红船精神对人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影响来看,精神富裕的影响明显大于物质富裕,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在将理论化为具体实践的工作中,仍然存在架空精神理论等问题,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辅相成才能焕发生机。

通过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大部分游客虽然对于红船精神缺乏深层知识,但认为红船精神对自我精神有促进作用,而且群体差异较小。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红船精神和游客本身的关联程度,考虑让景区优化内容输出方式,从而引导游客重学习、乐分享,真切感知到红船精神和自我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游客对红船精神助力共同富裕感知存在的问题

3.1 游客对红船精神的内涵缺乏充分理解

问其内涵时,大部分被调查者无法具体道出红船精神的内涵与意义,说明他们对于红船精神仍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认识,反向证明南湖景区对于红船精神的展示效果有限,缺乏与时俱进的解读、深层记忆点的探索,没有真正做到通过各种旅游活动要素让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深入人心。

3.2 游客对红船精神助力共同富裕的意义缺乏全面认识

谈及共同富裕,游客往往首先关注物质上的富裕,对于红船精神助力精神富裕的理解则停留在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忽略了红船精神在精神富裕上与自身的紧密联系,缺乏对红船精神“完成进行时”和全过程参与现实意义的认识。共同富裕除了体现在物质生活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层面。红船精神属于高质量红色文化,其内涵供给和产品输出,有利于正向传播红色文化思想,有利于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游客未能将红船精神归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中,认识的动态发展性和全面性欠缺。

3.3 游客主动传播红船精神的意愿不够强烈

红船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华,为红色文化铸魂。游客这一广泛群体对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缺乏本质认识,游览目的多以教育为主,仅有少数人表示对红色文化颇感兴趣。南湖景区的红船精神内容展示形式传统、缺乏新意,无法直接引起游客共鸣,间接导致游客分享欲望减弱,传播意愿下降。身处“快”时代,游客游览时易走马观花,对红船精神的理解趋于表面,加上前期宣传无力、游玩时间短暂、活动内容老旧,未能让游客有所期待、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大多数游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征不显著,主动传播红船精神的意愿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4 利用红船精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的对策建议

4.1 景区内红船精神的互动式展示与呈现

4.1.1 开拓共同富裕宣传板块,空间群体交互化

目前,博物馆游依旧热点不断,红船精神可以南湖革命纪念馆为核心的博物馆为载体,代表性强、国民支持度高,嘉兴的各类博物馆应将对“物”的解构和重构转化为“以人为中心”,加强“人”与“物”的关联。强调整体构建、活化利用、活态发展,重在社区参与、在地保护,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文化保护和实践[1],链接博物馆与当地居民及游客。同时,博物馆可以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营造全新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2]。在此基础上,在博物馆开拓共同富裕宣传板块,将革命时代的红船精神与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联系起来,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走在共富的最前线。

4.1.2 开展红色线下主题活动,知识娱乐一体化

不同于传统红色文化馆类的物品展示——以陈列和展览重大历史事件为主,景区可充分利用“镜子”效应让当地居民感受红船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避免当地居民与红船精神产生割裂。由于景区内商场人流集中,而且逛商场已成为许多游客的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融购物、休闲、娱乐、美食为一体的商场综合体,举办红船主题线下活动,以“学会玩”为主旨:“学”是学习一种知识文化,“会”是会见一群朋友,“玩”是获得游玩的体验。主要采用小游戏、读书分享会、展演、集市等模式,有利于知识娱乐一体化,并分发红旅伴手礼,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显生硬死板之余为游客提供明显的附加值——一个特殊的体验,打开线下活动“小切口”,促进红船精神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4.2 红船精神宣传渠道的网络化

重点聚焦“创新”“销售”“推广”三大方面。

第一,形成红色旅游多元模式,打造智慧化信息服务平台,打包嘉兴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出观光游览与商业休闲相结合的“红慧”路线。

第二,开发多渠道销售方式,景区宣传红色研学、团建等团队活动,协同周边红色旅游景点与线上旅游电商平台进行旅游特产捆绑促销活动[3],增加红船精神的曝光度。

第三,结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自媒体的推广优势,将宣传全面覆盖各个年龄段群体,其中可以额外关注年轻群体,用年轻化的方式宣传和带动青年一代。作为红船会议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参与者,王会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人,更是红船精神的代言人。景区可以充分利用电影《1921》中王会悟的片段和还 原真实影像,在景区设立影视打卡点,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活动视频,在小红书等平台发布种草推文,让黑白照片焕发新时代色彩,让红色记忆注入新时代灵魂。同时,景区持续收集网络平台上游客的满意度信息反馈,以紧跟实时热点、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持续保持红船精神和景区发展活力。

4.3 红船精神宣传内容的亲民化、生活化

4.3.1 走进乡村基层,构建红色文化认同

乡村以村落聚居为主,年龄层次较集中且老年群体占多数,信息通达度较低,文化较落后,封闭性明显。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振兴,更是文化振兴,可以依靠“红船”,以“衣食”“书”“娱”为主要建设目标,走进村民生活。“衣食”是指将乡镇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建设成购物休闲一体的场所,一改传统化农贸市场的固有印象,将红船精神特色融入农贸市场建设。“书”是指在乡村开设农家书屋,设置红船精神图书角。农村书屋的开设能够达到一定的扫盲效果,调查显示,农家书屋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娱”是指节假日之际,乡政府、村委会领导开展红色文化绘画展、故事会、红色电影展播、戏曲表演等活动,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活动选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汇集几代人的红色记忆,通过多层次的文化渗透,将红船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构建更加全面的红色文化认同,推动共同富裕进程[4]。

4.3.2 开创社区媒体账号,红色文化进万家

由于城市外来打工人口占比逐步扩大,其自我身份认同一步步陷入困境,因此鼓励社区创新使用社区“微博”[5]模式(以红色老旧物品陈列、绘画图片展示为主的微型博物馆)并运营以微信公众号为主的新媒体账号,将社区公告栏、优惠票务、含有奖励属性的推文(完成红色主题知识线上答题、观看对应时长的红色主题科普视频等将有机会获得社区的生活物资和景区文创礼品)融入公众号栏,并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培养好自己的媒体队伍(包括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同时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为社区居民筑起丰富的精神家园[6]。

4.4 多途径激励游客传播红船精神

4.4.1 争做红色文化讲解员,发展青少年群体

进一步提升景区讲解员素质和专业能力,利用好讲解员这一传播和引导媒介。相比于成人讲解员,通过培训之后的青少年群体的讲解更富真趣且不失专业性,对于游客来说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分享欲望,对于青少年讲解员来说,其不仅能在课余时间获得额外文化知识,游客在了解鲜活有趣的文化后,也会对青少年群体提出表扬,从而使得游客和青少年讲解员之间获得交互式鼓励。同时,红色文化在于传播,更在于传承,未来需要依靠新一代年轻人,将红船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扎根在更多青少年学生心中,有利于他们向党靠拢、心中有党,做到无私奉献、爱国爱民,积极发挥劳动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因此,鼓励青少年在放学后、周末、第二课堂、假期实践等课下时间,在景区担任讲解员志愿者,利用所知所学所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向游客普及红船精神相关知识,不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当地人文精神。

4.4.2 打造红旅度假综合体,会务休闲一体化

由于景区承载着深厚的红船精神底蕴与革命精神文化,因此可立足于红船,考虑打造红旅度假酒店(可承办大型会议,能够提供避暑、运动、养生、养老等旅游产品体系的度假型酒店),探索会务休闲一体化模式。酒店着重提炼和重构本地红色文化元素,植入新认知、新方式、新导向,通过视觉化、体验化、博览化、功能化、创意化等多种手法对红船精神进行活化和创新,形成红旅度假酒店的独特性卖点、非替代吸引力、一致性内涵、差异化特质,从而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及归属感[7]。

猜你喜欢
南湖红船嘉兴
《初心》
红船
南湖之春
雕红船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嘉兴学院
浙江嘉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