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胜利后,各国这样表现

2023-08-02 18:48应琛
新民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朝鲜战争苏联印度

应琛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立国之战。此战的胜利,在挫败美国嚣张气焰的同时,更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苏联:

开始大力援助中国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虽然中苏双方签订了友好条约,但是苏联并没有立刻展开对中国的实质性帮助。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中国的参战,才最终改变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态度。抗美援朝胜利之后,苏联更是对中国刮目相看,斯大林认为拥有强大潜力的中国有机会成为苏联对抗美国的强力助手,苏联启动对中国的大规模援助。

苏联技术人员援助中国建设。

当年的苏联援华宣传画

当时苏联对华援助,除了军事援助以外,最让人关注的是接连为新中国提供了154个工业项目支援,帮助新中国从无到有地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才拥有了发展完备工业体系的可能。由于最先公布的是156项,所以,这个计划仍被称为“156工程”。

美国:

在国际事务上开始重视中国的声音

在美国国内,朝鲜战争是一个很少被人们提及的话题,至于原因,或许可以用“联合国军”末任司令克拉克的一句悲叹来回答——“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档案上签字的美军将领”。朝鲜战争后,仅美国自己统计的人员傷亡就达到了17万之多,经济损失更是高达800亿美元,真实数字更不止于此。

朝鲜战争之后,美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陆战领域,中国人拥有不可思议的强大战斗力,与中国正面交战是愚蠢的决策。因此,美国在国际事务上开始重视中国的声音。

越战时期的美军

比如,当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爆发时,中国向美国提出严正警告: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当时北越和南越的分界线),否则中国会考虑出兵援越。已经在朝鲜吃过一次亏的美国当即把作战范围严格限定在了北纬17度以南。

日本:

以新的目光慎重地看待中国

看到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日本国内的心态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在二战结束不到5年后,中国军队就成了可以与美军正面掰手腕的存在,这是令日本没有想到的;另一方面,中国人既然能在战场上击败美军,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日本对东亚人种的认同感。

田中角荣

从现实意义来讲,朝鲜战争的爆发帮助日本获得了重新崛起的机会,美国不得不给予日本充足的扶持力度,这为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日本认为,需要摒弃过去的傲慢态度,以新的目光慎重地看待中国。日本很快也给出了自己的实践。

1972年,新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

在中国即将实施改革开放时,1978年中日签署《中日长期贸易协议》,奠定了经济合作的基础。

英国:

中国不能再被人轻视

当中国出兵朝鲜与“联合国军”直接对战时,英国认为“中国必败”,并以西方人特有的思维逻辑推理出这是“中国政府做了一个将自己刚刚建立的国家推向地狱的决定”。

长津湖战役前,志愿军第九兵团将士誓师出战,约摄于1950年冬。

志愿军抓获的英军俘虏。

而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之战在英国内阁引发强烈震动,美军王牌陆战一师的命运像一盆彻骨的冰水浇在他们高傲的头颅上。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认为:“中国志愿军这种靠骡马化部队战胜美军机械化部队的情况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战争的最终结果让这个老牌帝国瞠目结舌,以至于在战争后期,英国政府强烈要求艾森豪威尔尽快结束发生在东北亚朝鲜半岛上的战争,将有限的军事资源转向欧洲来对付苏联。

战后,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在《清长之战》(长津湖之战)中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法国:

同中国建交

相比起英国,法国人则更加的务实,在美苏争霸时期,作为当时欧洲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国,法国不甘心就这么成为美国的附庸,也因此在1964年为了增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法国总统戴高乐同中国建交,双方互派大使。法国就此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1964年6月,中国首位驻法国大使黄镇在巴黎爱丽舍宫递交国书后同戴高乐总统(中)合影留念。

印度:

难以置信但不服气

除了日本之外,另外一个国家也对中国志愿军战胜美国感到难以置信,这就是“南亚霸主”印度。

尼赫鲁实行的“不结盟政策”让当时的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很高,也因此在朝鲜战争初期,印度感觉自己作为“世界性大国”有义务调停这次战争,就在联合国上下窜动。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被俘印军。

不过,印度的这种调和实际上还是以美国的利益为主导,在公然损害中国利益的情况下,印度还单方面要求我们和平解决朝鲜战争,这对于新中国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让印度看到了中国巨大的潜力,正是因为此战,印度在这之后对于中国非常敌视。

直到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仅用32天就让这个“世界性大国”的美梦被揍得体无完肤,而提倡“不结盟运动”的印度也因为要求美苏两国出面调停导致自己在国际上颜面尽失,而中国在这之后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在亚非拉国家赢得了更多认同。

第三世界國家:

受到了中国的鼓舞

第三世界国家受到了中国的鼓舞,反霸权和反殖民运动在抗美援朝后更加激烈,有不少国家开始学习当时中国的思想纲领。

中非人民友好协会代表团在1961年2月24日到6月19日的四个月中,访问了几内亚、马里、加纳、尼日尔等八个西非国家。图为非洲朋友向代表团赠送礼品。

自抗美援朝后,中国的外交事务迎来了一个巅峰,以非洲为主的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和中国建交。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和埃及的建交,当时中国和埃及都在抵抗西方世界,埃及一直想要拿回被西方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类似的经历使得中埃关系非常密切。

猜你喜欢
朝鲜战争苏联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什么停在三八线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朝鲜战争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