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重新认识新中国

2023-08-02 18:48阿晖
新民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朝鲜战争战争国家

阿晖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图为9月16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现场。

朝鲜停战协议签署后,半岛的枪炮声停歇了下来。这个结局震动了整个世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竟然没有能够战胜装备简陋的中国志愿军。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说:“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经此一战,迅速地走上了国际舞台,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战场范围而言,这可能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但其影响所及,却涉及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的世界大格局,这种影响,直到今天还在持续。

东西方重新认识新中国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一经签署,就出现在了全世界各国媒体的头版头条,这个结果毫无疑问给了西方一记重拳。东西方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列强,都不敢相信,面对几乎无敌般存在的十七国组成的联军,看似孱弱的新生中国,居然硬生生将他们挡在了三八线以南。对于1950年10月下旬开始交战的中美双方来说,战争的开始是在鸭绿江边,停战时是在三八线,中国军队把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

美国政客们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对新中国政权充满怀疑。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绝无可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组织掰手腕。首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一次记者会上轻蔑地说:“中国没有什么对美军造成威胁的东西,难道会在朝鲜战场上展示中国功夫?”因此美国人无视了中国对于美国的警告,误判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这最终促使中国出兵朝鲜,将这场战争打了三年。

战争的结果很明显,朝鲜半岛依然按照三八线南北分治,这与美国人出兵的计划相差很远。中朝作为弱势方,战争的结果可谓是巨大的胜利,而对于美国来说,这就是失败。签订停战协定,在开战前这对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怎么输着离开亚洲。

因此,当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的消息传来,美国国内几乎一片沉默。《华盛顿邮报》直接在文章中指出:“华盛顿以一种漠然的、既成事实的态度迎接朝鲜战争停战的消息,平静且没有任何喜讯。” 当时美国《时代》杂志写道:“我们吃了败仗,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败仗。”

擅长为战争造势,在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中都充当宣传工具的美国媒体,对于朝鲜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进行大力报道,仅仅作为记录者,这与二战结束后的反应完全不同。当然美国媒体的口径相当一致,均为自己的失败做掩饰。但不管是白宫里的领导人物,还是社会上的美国民众,几乎都对新中国是刮目相看。美国前总统胡佛更是直言不讳说道:“‘联合国军在朝鲜被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了。”不仅如此,就连美国官方也承认:“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的国家了。”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美国人显然是在朝鲜战场上吃到了痛,长了点记性。后来在越南战场上,美国直到退出战争,其地面部队也没有越过北纬17度线,这是因为中国警告美国不准跨过北纬17度线。

欧洲众国的态度值得思考。他们从战前的抱团进攻,到战后态度不一,可以说很直观地展示出西方国家的投机心理。英国作为美国最坚强盟友,从各个方面都和美国保持一致,所以战争结束后保持安静,他们知道这场不光彩的战争是失败的。但英国政府后来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去那个旧时代的中国早已不复存在,从此之后我们需要小心这个冉冉升起的新中国。” 英军将领法勒·霍利克后來也感叹道:德国步兵比苏联、美国的同行都强,但是和中国步兵相比,还差得很远。

法国人则开始正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意识到中国与那些亚非拉国家不同,就像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毫无疑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这头雄狮醒了,朝鲜战争告诉了西方国家这一事实。尽管有美国的干涉,法国后来顶着巨大压力选择主动和中国建交,这也是中国走进西方国家的开门红。

抗美援朝作为催化剂,将中朝两国紧紧绑在一起,结成了血盟的友情。而对于南朝鲜的李承晚来说,自然意识到自从中国出兵后,这已经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半岛局势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最终还是要接受南北分治的局面。

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也着实让日本人为之震惊,首相吉田茂更是公开表示,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中国人是怎么把美国击败的。当时就有日本学者表示:“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所表现出来的战力已经证明,中国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被随时蹂躏和践踏的封闭国家了,这个国家已经真正觉醒了。” 日本政府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之后,十分“识时务”地将所有官方和正式文件中对于中国的侮辱性用语全部去除,转而普遍地使用“中国”“中华”等词汇,就连日本社会也受到这种影响,开始改变之前对中国的偏见,逐渐正视新中国的强大。

正是因为朝鲜战争的胜利让苏联终于明白新中国的与众不同,想要对新中国施加霸权主义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斯大林也对自己身边的人这样说:“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

为“第三世界”打下基础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联合国的四个常任理事国美苏英法决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一致同意邀请中国参加。当时的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由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中国成了日内瓦会议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当时派出了以周恩来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参加。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朝鲜战争之后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历史意义非凡。如果当年没有这场抗美援朝战争,很难想象中国能够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这次日内瓦会议。

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战略格局的改变、对两大阵营的对峙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朝鲜战争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以苏联为首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集团,而是面对欧洲与亚洲的社会主义联盟。

从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看,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亚洲社会主义的成长和民族解放运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寒竹曾撰文指出,二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绝非是联合国和一系列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这么简单,而是在局部战争和国家间博弈中逐渐形成的,而朝鲜战争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直接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政治舞台。

1955年4月举行的万隆会议是战后国际秩序形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出席了万隆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这次会议提出了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标志着独立于东西方两大阵营、不选边结盟的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开始形成,而中国则是这些新兴国家的重要代表。同时,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局限,是一切爱好和平、愿意和平共处国家的朋友。

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发言。

这预示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将以不结盟的方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世界政治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结盟关系划分之外,产生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南北关系”新格局。中国开始以社会主义国家面貌和第三世界的重要代表这样的双重身份参与全球政治。

对于美国而言,朝鲜战争成了一枚不得不强吞的苦果。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总结朝鲜战争对美国的意味时认为:“美国民众对朝鲜战争的反应最显著的一面,并不是战争拖延不决造成的纷扰不安,而是美国(对战争结果)竟然容忍接纳。”中国成了美国阵营打不败的对手,只好勉强容忍。而对于苏联而言,中国的胜利也并非利好,在确认中国不可能像东欧一样被纳入苏联的同盟体系之后,中苏关系急转直下。

由于朝鲜战争过程中美国在战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促使中国下定决心发展核武器。在拥有了原子弹之后,中国成了国际格局中事实上游离于两大阵营之外的大国。中国在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忌惮的同时,也用实力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信赖和支持。

如果中国当年没有出兵朝鲜,没有把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边推回到三八线,就很难想象社会主义在中南半岛上的迅猛发展,也很难想象中国能够摆脱苏联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成为第三世界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最终形成世界的多极力量的战略平衡。

如今西方国家似乎遗忘了多年前那场让世人震惊的抗美援朝战争,妄图在21世纪对中国发起新的挑战。但他们不要忘记了,新中国能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将美国打到谈判桌前,今日之中国早已今非昔比,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不可能遏制中国的崛起。

曾是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退役后在美国国防部担任公职的弗朗茨·盖尔,自2021年4月开始在发表署名文章,坚持揭批美国对台政策和“厌华群体思维”背后的致命风险,但也因此于2022年4月初“被迫退休”。前不久,他将自己发表的30篇署名评论文章以及5篇相关报道编成合集——《美国将输掉即将到来的与中国的战争》。近日盖尔更一再表示,美国需要悬崖勒马,不要让悲剧重演。

猜你喜欢
朝鲜战争战争国家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把国家“租”出去
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什么停在三八线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朝鲜战争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