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让数学课堂走向灵动

2023-08-03 14:22刘兰芳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通过数学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养,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活动规划的重要目标.为了给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培育提供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构建,但就目前而言,该目标的实现尚且存在诸多困境.本文通过研究,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策略,让高中数学课堂能够走向灵动深刻,让教学评一体化构建在课堂中得到呈现.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1-0041-03

收稿日期:2023-04-25

作者简介:刘兰芳(1978.3-),福建省三明人,学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尤溪县2020年度专项课题“新高考下如何培养学生运算求解关键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yxkt20057)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为频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呈现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当前课堂授课效率仍然未达到理想状态,许多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仍旧无法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也无法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各自改变自身的教学活动参与状态.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根据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评一致性构建策略显得十分重要,这能让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1 高中数学教学实施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科知识传播的最重要方式和路径,而在课堂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协助下学习各类知识,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教学评三要素无法一致运用,无法在同频共振的背景下推动课堂活动展开的问题,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法给予学生更为明确的教学指导,学生通常会在学习目标尚不明确的情境下盲目地学习,最终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评价环节也就无法顺利展开,评价活动所能够呈现出的意义也就十分有限.教学评一致性构建,能够让学生在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之前,就充分了解高中數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目标,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以更为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方式来学习课程知识,教师也会在基础课程知识讲解之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在数学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得到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这能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个人能力与核心素养均得到锻炼.

1.2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工作逐步推进的情况下,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保障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先进性和优势,才能够培养出更贴合时代发展特征的高素质人才.而想要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现阶段所呈现出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制定出贴合教学活动实际状况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理念,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构建,能够为教师的反思活动和教学实践分析提供必要的方向性指导,让教师在更为清晰的目标指引下,研究各类教学大纲和教学改革政策性文件,争取让未来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更贴合,让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1.3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中数学的课程教学效果是否达到理想状态,与教师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切入点是否贴合学生的兴趣趋向有密切的关联.如若教师的课程构建和安排与学生心中的期待并不相符,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恶情绪,这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1].但由于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

足,因此教师无法及时洞悉学生的想法,无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切入点的选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活动无法处于同一频率而引发的负面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当通过教学评一致化构建方式的运用,来强化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争取让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趋于一致的同频共振,这是完善课堂教学切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唯有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师生之间的配合才会变得更为默契,教学活动才能够顺利推进,教学任务才能顺利达成.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2.1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关键

2.1.1 教学目标一体化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终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来构建日常的数学课程教学,有助于进一步合理化教学行为、完善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素养培育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目标,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从基础知识习得和技能训练方面来考虑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量其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2.1.2 评价任务一体化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通常会有两种不同途径的评价方式供师生选择.一种是通过纸笔来完成的评价,另一种是表现性的评价.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倾向于通过纸笔评价来完成这一环节任务,表现性评价所能够起到的正面作用很容易为教师所忽略.有些教师即使会使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其评价也过于空泛,难以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纠正和理念调整方面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还有些教师的评价与实际的教学目标出现了偏离,评价内容往往不在教学重点方面,过于着重细枝末节方面的评价[2].这样的评价结果难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触动,也难以让学生通过评价来改变个人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了能够让教学评价实现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教师可尝试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方向,来构建教学评价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来推动评价环节的进行.评价环节的主体选择也应该变得更为多元,除了师生之外,教研机构学者、教学行政人员都可作为评价主体,完全参与评价环节.这能让教学评价变得更为全面、更具深度,也能够推动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同频共振.

2.1.3 学习活动一体化

学习活动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也能够让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在更和谐的环境下完成.高品质的学习活动还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获取学生的学习表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呈现出了各行其道的趋向,这难以让高中数学的课程教学达到理想状态.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需要将学生学习需求放在首位的教学理念,来认真规划和安排日常的教学活动.这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的课程知识具有明显的抽象化特征,因此以具体情景构建的方式来推动一体化学习活动的展开,能够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知识的难度,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当前教学的重点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布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最适宜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顺利达成学习目标,这是学习活动一体化措施方案落实的重要途径.

2.2 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2.2.1 以目标为核心推动教学活动评价的同频发展

在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评价方式和活动设计理念,应当要与之前确定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因此教师在不同模块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所选择使用的不同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案需要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从这个方面来看,教师在教学评价设计模式的选择与革新方面的应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需要依照之前确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评价方式,并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案,来合理构建教育教学活动.争取让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在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目标,评价和活动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让教中有学、学中有评的课堂教学更具内在逻辑性,课堂教学的条理会变得更加清晰.

2.2.2 设计有凭有据的科学性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一致性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逆化教学目标设立的过程.即以教学过程本身作为目标来实现,弱化教学目标达成过程的功利化特性,并在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活动落实的可行性和学生学习活动完成的可行性,结合当前最适宜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手段,来丰富和充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立应当完全以课本中教材为核心,教师还应通过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能力素养锻炼和发展的需求,来规划教学目标设立的重要方向.

2.2.3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贯穿始终的教学评价任务

从人才培养的大前提出发来看待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天赋和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趋向,不同学生都需要在各自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突破.以这一目标来规划制定出的教学评价环节,也应当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3].因此完全以成绩来衡量学生日常课堂学习质量优劣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不可取,教师应当以更为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手段来评价不同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

2.2.4 根據评价任务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前面已经说到过,教学评价的最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合理调整个人的学习状态,让教师贴合实际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因此日常的教学活动也需要在教学评价任务的针对性影响下,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教学活动不应当仅仅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教师需要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活动模式,争取让教学活动更贴合学生的审美意趣和兴趣特征,教学活动需要在内容选择和涵盖范围上得到突破,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拓展思维,训练各方面的能力,这是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构建的重要趋向.

参考文献:

[1] 许彬城.关于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思考[J].高考,2020(16):167.

[2] 陈文文.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策略[J].新智慧,2019(16):86,112.

[3] 吴红丽.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总体路径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01):2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