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初中历史大作业设计

2023-08-03 07:18彭玥李红梅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史料班级历史

彭玥 李红梅

广州大学谢翌教授团队的研究认为,作业的本质是学生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大作业观旨在影显“学生-学习-学会”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统整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关注课程、教学、评价的联结,促进“学-教-评”的一致性。所以作业成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的活动,是将大概念拆解成任务群带领学生探索的过程。在作业实践上,班级微展览的构建,从课中到课后贯彻了从查找史料、分析史料到知识拓展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学习、教授与评价的各个环节。在作业理论上,龙华区各学科都在探索与单元整体教学相适应的大作业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聚焦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在当下寻找真实情境进行作业设计不是特别容易。而博物馆正是汇聚了无数史料的特定场所,“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历史作业设计中用好博物馆资源,在彰显学科特色的同时有利于在博物馆这一真实情境中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以《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是依托博物馆这一真实情境、在“大作业观”理念指导下完成的。作业的核心任务是:师生共同设计、组织并参观秦汉历史微展览。班级微展览以“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以思维导图为形式来绘制展览设计思路。

一、确定单元目标

作业目标主要反映作业需要实现的功能和作用。单元作业目标科学与否决定作业设计的起点是否正确,这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依据。如下图所示,本作业的单元目标共分为三层。首先,学生要理解的核心问题是:“秦汉时期是如何建立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其次,这一大概念下分为三个任务群,也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展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情况。最后,拆解任务群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设计作业内容

在具体作业内容的设计上,要根据教学要求、单元目标,结合学情来进行设计。

1.课前自主作业设计

首先要考虑到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用眼卫生要求(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过长)、使用本作业的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等。在课前自主完成的基础性作业中,教师提供文物的基本资料,学生填写教师准备好的文物信息卡。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有兴趣、有条件、有时间的前提下自行寻找更多文物,自主制作展品信息卡。

如在“秦的统一 ”学习中,教师选择了以国宝级文物里耶秦简、兵马俑造像为线索,让学生通过认识博物馆中的文物并从中提出问题,来梳理本课段重点的基础知识,对秦统一的过程、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初步的认识,有助于在课中进一步把握课堂重难点内容。以认识文物作为学习历史知识的抓手,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

2.课中合作作业设计

随着课堂学习的展开,学生对于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知。伴随着课堂中学习的发生,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展品信息卡放置在大单元思维导图上进行分类排布,形成有条理的展览设计思路。

根据实际情况,思维导图可以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展览板上,或者形成共享的电子文档,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将展品信息卡放置在上面,并根据策展思路形成该课段微展览。通过生成思维导图或采用固有的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学生形成大单元的学习思维,以更广阔的视野整合历史知识。

接下来,在策展思路的基础上,各个小组要设计出阶段性的展览成果,对史料进行有逻辑顺序的排布,形成该阶段的微展览单元。为照顾学生的学情,发挥学生的特长,微展览的成果可以用PPT、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现,只要能够起到小组共建、班级共享的作用就可以,这样既能获得丰富的作业成果,也让不擅长绘画的学生有扬长避短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3.课后探究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采取了“菜单式作业”的方式,提供各种探究性作业供学生选择。所做出的小组作业成果,连同小组分工表一起放入班级作品集,锻炼学生分工合作的技巧,培养其学习知识后整合输出的能力,更是为学生提供舞台,各展其长,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如在“秦的统一”学习中,作业内容是:

(1)“鲜活杯”班级历史故事分享。选取“秦始皇统一中国”“陈胜、吴广起义”“西楚霸王项羽”中的一项,利用课本、《史记》等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形成一则2~5分钟的历史故事。

(2)“思维杯”历史微论文。以“秦朝”为主题绘制详细的时间轴,并谈谈秦朝的兴亡给你带来的启示,形成300字左右的历史微论文。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在成果中标明每个组员的贡献。小组成果留存照片和作业内容,形成班级作品集,并展出成果。

在本作业中,擅长演讲和写作的学生可以作为小组的主力成员,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寻找史料、生成脉络、讲解故事或撰写微论文的过程中,整合知识、分析史料、输出成语言或文字,落实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如在“秦汉灿烂”学习中,作业内容是:

(1)历史实物制作体验。可以体验东汉造纸术造纸、绘制五禽戏图谱、录制练习五禽戏视频。

(2)《史记》翻译与再创作。教师指定一段《史记》原文内容,要求学生翻译成现代文并改写成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在成果中标明每个组员的贡献。小组成果留存照片和作业内容,形成班级作品集,并展出成果。

在本作业中,通过历史实物制作体验,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厚植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认同。通过对中国史学巨著《史记》的简要翻译和再创作,学生既能巩固课堂知识,更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解读历史故事、构思历史故事、反思历史写作,充分锻炼高阶思维。

三、多元评价机制

作业的评价旨在帮助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和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进行探究。

首先,评价规则细化,才能展现评价的多元性。在本作业评价中,每一任务群的各项作业都有明确的、分维度、分水平的评价。其次,评价导向正向,才能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历史知识与文化,所以评价以激励为导向,以多元为方式,不以分数论长短,让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找到成就路径,可以各展其长、各有收获。最后,评价关注过程、关注学生表现,从学生分工到完成过程,教师全程关注,并用小组分工表、自评、他评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总体而言,在完成这样“非传统”“非应试”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落实了教育改革的主体这一身份,共同迎接了挑战也收獲了惊喜。学生在多元作业中收获了各展其才的自信,教师在学生自发的创意中看到了理论实践的广阔空间。同时,历史学科与博物馆教育的结合有了新的模式。在本次的作业设计中,线上博物馆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为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任务提供了学习支架。

猜你喜欢
史料班级历史
班级“四小怪”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不称心的新班级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