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物理教研模式,高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

2023-08-03 07:18熊志权卞红黄海宁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研高中物理新课程

熊志权?卞红 黄海宁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对于深化教研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教研体系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促进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物理教研基地项目(珠海)(以下简称“基地”)基本形成了“一核心,三支架,四著作,五项目”的成果链,聚力解决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中的重点问题。

一、基地项目推进的实施路径

基地的各项工作以基地学校为载体,形成的三支架关系如下图所示。[2]以基地学校为依托,分解成五大建设项目,分别是高中物理新课堂教学实践、物理创新实验资源开发、物理选课走班指导研究、物理学业评价及结果应用、物理“单元作业”统筹设计,出版了四部著作。五大项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发,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期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五大项目的建设目标、推进实施路径及举措和创新之处如基地项目表所示。

二、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化,整体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基地紧紧围绕物理课堂教学,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新教材要求,引导学生揭示知识发生的前提或原因,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明确知识扩充的经过以及向前拓展的方向,再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知识的本质、顺序与联系。[3]

1.重视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

基地认识到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和评价是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推进器,在知识发生过程教学中,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知识迁移、还原知识等。基地特别关注新教材中的新问题新思路,让学生探索并解决日常生活、学术科研、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关键作用。[4]

2.强化项目活动教学,推进物理课堂教学闯关

基地以珠海市第一中学为龙头开展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和闯关教学,以任务为活动目标,以知识发展和能力培养为内在要求,重视驱动性任务以及成果的构思、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自主探究、协同合作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由识记、理解层级向迁移、应用层次进阶发展,帮助学生在“学做结合”中感受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大单元教学是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物理知识逻辑体系建构的、最小的教学单位。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的本质和源头,理顺物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基地开展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是教师在课堂上落实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关键环节。[5]

4.揭示物理学科本质,促进学生物感形成

基地开展的物理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设计丰富的物感活动,促使学生运用个人已有知识结构中的有联系的经验,解释和同化正在建构的新知识体系,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教师更注重在新的学习技能和技术方面指导学生,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形成物感创造条件。

5.加强选课走班指导,开发物理生涯教育课程

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基地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从“升学”走向“升学与生涯辅导相结合”。基地致力于物理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如物理背景的生涯规划活动、生涯体验课程和融入物理相关专业的习题课和探究课等。

三、创新高中物理教师培养新模式,助力教师学科专业发展

基地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激发,真正让青年教师形成想学、乐学、会学的良好氛围,通过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将以老带新成为一种学校教研文化的自觉。

1.首创“同课同构”模式,加强师徒结对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基地开展每月一次的“同课同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以青年教师为骨干,每次至少进行一节研讨课和课例分析;每学期与外市兄弟学校开展一次“同课同构”主题研讨活动,将基地的教研成果与外市其他优秀教师交流分享,每学期至少外请一次专家团队给予“同课同构”直接指导,积极学习其他地区优秀的教学策略经验。

2.持续开展实验技能比赛,直面物理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

物理创新实验资源开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创新实验的设计和教具的研制,丰富实验课程资源;以创新实验研究为切入点,深化教学教研,促进深度学习。近年来,以珠海市第二中学为代表的物理组打造“有创新实验的物理课”品牌,在全省颇具影响力,并连续五年举办创新实验比赛,给基地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案例。

3.强化“教”“研”职能,唤醒教研组建设的行为自觉

随着年级组的地位日趋强化,高中物理教研组建设现状堪忧,两者不能协调发展,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校课程建设,导致教研组长期软弱涣散。基地力图唤醒学校对教研组充分关注的意识,切实提高教研组的专业地位与学术领导作用,为学校持续稳定向前发展注入永恒的动力。

4.依托基地学校的引领,搭建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平台

基地共遴选五所基地学校,为体现教育公平性和学校间的差异性,涵盖了四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每所学校的教研定位各有侧重,搭建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3年5月,基地参加广东省教育厅“走进粤东西北(韶关)教研帮扶活动”,开展了课例点评活动及专题教研的经验分享。

四、创新高中物理教学评价模式,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落脚点都是学业质量的评价,基地负责人熊志权在2022年1月主笔制定了《珠海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评价方案(试行)》,现在全市实践应用并推广。

1.創新物理学业质量监测模式,探索分数背后的育人价值

基地突出监测的诊断与激励功能,激发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基地改变单一的考试分数结果评价,监测的内容多维化,监测的方式多样化,监测的主体主动化,在每次测试卷的前面让学生先回答问卷,让纸笔考试获取不到的内容从问卷中获悉,探索分数背后的价值。

2.强化高中物理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为学校提供教学诊断

基地组织的阶段性考试和学分认定考试通过设置合理的测试难度,获取学生的学业增值,使学生在考试中感受成功,增长学习信心,增强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和期望,使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有足够的获得感。组织设计“备、考、评”一体化的研讨活动,探索由命题团队提供从考前备考指导到命题和考后的分析评价“一条龙”服务。

3.探索差异化考试命题,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的教育

为体现监测的差异性,基地在测试题型上设置选做题,选做题比重达到20%,体现难度或内容上的差异,让学生在测评过程中可以选择。同时,积极探索基于普通高中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差异化命题,在达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校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

4.統筹物理“单元作业”设计研究,建立多校合作的作业机制

基地系统规划单元作业,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对高中物理各章节进行单元重组,作业设计采用“自然单元+重组单元”的形式;同时,开展模考卷、学考卷、学分卷、补考卷四套单元检测练习卷的编制工作,聚焦各个单元知识的复习巩固。珠海高中各校生源存在显著差异,设计适合不同难度层次作业尤显重要。因此,基地推动全市开展多校合作的作业设计,共享校本特色的物理作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全市高中作业设计高质量发展。

五、反思与展望

综观三年成绩,仍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某些基地学校育人显示度还需要加强。在整体推进项目研究实践方面有些学校还是没有发挥基地学校的关键育人作用,实际效果特别是育人效果没有特别显性化表现,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距离。二是项目物化的成果还需丰富。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主要表现为四本著作,而推广辐射类成果较少,应用实践类成果需进一步整理完善。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需要提升。开展研讨时主动参与的人数偏少,导致研讨的效果打折扣;个别教师没有利用好学习机会,没有形成专业发展的自觉。基地作为首批省级教研基地,下一步将努力走出珠海,辐射全省,形成珠海教研新样态。

参考文献:

[1]傅湘龙.加强教研基地项目建设  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课程教学研究,2021,(5):4-7.

[2]熊志权.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困惑及对策分析——以珠海市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5):38-42.

[3]杨卓,熊志权,邹育婉.物理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23:5.

[4]熊志权,王南楠.问题情境:知识发生的路径及试题编制的载体[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19):8-11.

[5]黄真,熊志权.中小学科学教师对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理解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3):72-76+80.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物理教研基地项目(珠海)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研高中物理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