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概括能力培养策略

2023-08-03 07:18胡艳萍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选官科举考点

胡艳萍

高中历史概括能力既是国家课程标准、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又是高考历史考查的重点与难点。“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笔者总结高考历史选择题三步概括法,努力探寻再现出题者思维的路径,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遵路识斯真”。本文以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展开阐述。

一、高考历史概括方法探析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提炼出三步概括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高中历史概括能力。具体如下。

第一步:读题干,找八贤;据八贤,回考点。

“八贤”即历史学习八要素——何果、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域、何因、何法。概括历史选择题的第一步是:阅读题干,寻找八贤,根据八贤,回到考点。

第二步:据考点,题型现;据题型,概关键。

“八贤”并不都是关键信息,还需“判题型,概关键”。根据长年积累,笔者将高考历史选择题分为基础概括型与比较概括型两大类(比较概括型是对基础概括型的多个叠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概括),据此又细分为十个类别七种解法。通过第二步概括,关键信息挖掘到位,审题就不易跑偏了。

第三步:据关键,来正选;正选毕,排除余。

概括不是历史信息的简单再现或全部要列,而是将其与正确选项构建合理的思维逻辑。“据关键,来正选”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于其他干扰项,可采用排除法进行排除。为帮助学生有效排除干扰项,笔者又积累整理出选择题的五原则五宗罪五对策(如下页表)。

现列举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第7题概括思维全过程,以此探寻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的基本思路与规律。

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達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解析】

第一步:①读题干,找八贤:清末、游学、科举为蕉梦、出洋学成、宦达、利禄、学问、名誉、反映;②据八贤,回考点:纲要上“清末新政”、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第二步:①据考点,题型现:历时比较找变化(科举制前后地位变化)、共时比较找差异(科举选官没落、留学毕业生选官现象兴起);②据题型,概关键:晚清科举制度逐渐废除,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

第三步:①据关键,来正选:晚清科举制度逐渐废除,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反映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选官制度改革必然会使官吏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也推动社会结构变动,故选C;②正选毕,排除余:A项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出洋留学改变出身,可获功名利禄,故被《游学译编》大力提倡,无法据此得出“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故排除。B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结论,违背针对性原则,故排除。D项题干提及了“科举停废”,但未提及“国人的中西体用观”,且根据所学,两者也未构成必然因果关系,违背针对性、准确性原则,故排除。

同样是该题,笔者尝试记录了一位学生使用“三步概括法”解题的思维全过程,坚定了“三步概括法”推广的决心与信心。

刚接手该班,尚未向学生提及“三步概括法”,学生解题表现一般。

下面是笔者组织学生全方位践行“三步概括法”后的学生解题实录。

题型:历时比较找差异

考点: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关键信息:清末、《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今科举成蕉梦、出洋留学成宦达、利禄之路

解析:1.据关键,来正选:C项:晚清科举制度废除,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选官制度的改变必然使官吏来源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也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动,故选C。

2.正选毕,排除错项:A项:科举今成了蕉梦而出洋留学成了宦达、利禄之路,题干关键信息是出洋留学改变出身获功名利禄,但无法“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违背针对性原则与深刻性原则)。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违背针对性原则)。D项:题干提及了“科举停废”但未提及“国人的中西体用观”,且D项结论也未构成因果关系(违背准确性原则)。

二、高中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

虽然“三步概括法”经实证确实有一定的效力,但高层次的概括能力更加需要逐步培养和提高,具体策略如下。

策略一:概括能力从起始年级抓起。高一头两个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本正文开始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但要注意,对于课本内容比较深奥,条理也不太清晰,学生很难概括的内容,教师可以亲自引导概括,并借此向学生说明概括的作用。在具备了基本的概括能力后,再选择拓展到课本以外的各类史料进行系统概括训练。

策略二:以历史笔记为抓手,强化系统思维。我们可以从训练学生做笔记出发,通过思维导图、韦恩图、比较矩阵、记录读史札记、学史心得、试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用系统化思维对历史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或类化,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史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

策略三:重视历史大概念教学。历史大概念源于史实,又高于史实。高层次的历史概括能力离不开一系列科学的、稳定的历史大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广泛而准确地使用历史大概念为历史概括能力培养服务。

策略四:确立概括类型,加强针对性训练。以高考例题作示范,明确概括类型,以三步概括法为基础,强化训练,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的历史概括能力。同时,及时发现概括能力差的学生,了解其致差原因,帮助他们了解有关概括的程序性知识,针对问题再分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基于新高考历史选考生群体差异的高中历史教学与测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YQJK044)的成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选官科举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希望不是作秀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小小花钱看科举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科举文献《唐摭言》词语考释
我国选官制度演变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