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面向人人的美育音符

2023-08-03 00:05黄博彦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柯达伊声部基地

黄博彦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面向全体。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音乐教研基地(中山)(以下简称“基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聚焦并围绕“面向全体学生的初中班级合唱”开展教学研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努力推进中山初中音乐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缘起——关注教育现实之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3-9年级独唱与合作演唱”的教学策略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可运用模唱、手势辅助、声部叠加、音程构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感知能力和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初中音乐教研员、基地负责人邓惠珍告诉记者:“班级合唱教学是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学生通过班级合唱演唱高尚、健康的合唱作品,可以唤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引导他们向善、向美,让他们学会控制,学会合作,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为摸查全市初中学校班级合唱教学现状,了解初中音乐教师对班级合唱的认识以及开展班级合唱的教学能力,邓惠珍及基地成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调研分析班级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调研发现,初中音乐课堂上开展班级合唱教学的教师比例不高,仅40%的教师开展了班级合唱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合唱训练存在困难,主要表现为对班级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班级合唱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深入认识,遇到教材中出现的多声部作品时多采用简化为单声部的方式来“躲避”合唱教学;学生对合唱的认识不够深入,音乐素养有待提高,歌唱水平及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相对于学生的音乐能力,教材中的部分合唱作品难度较大,开展班级合唱“难上加难”。

小榄镇华侨中学教师钟海祺告诉记者:“由于长期以来音乐课堂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歌唱教学只是简单地教唱,教师没有深入解读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偏离了音乐本身。这导致了学生的音乐能力没有显著提高,只会惯性歌唱,对教材曲目缺乏兴趣,不重视歌唱学习。”

答案往往隐含在问题中。针对调研情况,邓惠珍将基地建设目标定为:多元化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班级合唱教学能力;构建适合初中学生的班级合唱教学模式与方法,开发班级合唱教学资源,建设初中班级合唱教学资源库;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让学生通过参与班级合唱,增强自信、提高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夯基——强化教师教学之能

据邓惠珍介绍,目前国际上有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其中,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动作的互动,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和动作的创作和表演,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乐器,而是人的体态律动;柯达伊教学法强调音乐属于每个人,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柯达伊教学法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贴合班级合唱教学面向人人的要求。

为有效提升教师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开展班级合唱教学的能力,基地围绕教师的个人能力,先后开展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新课标与教材的关系等专题讲座,以及2021年柯达伊合唱分析指挥技能提升外教特训课程,2022年柯达伊合唱分析与指挥技能提升外教特训(进阶)课程,2022年秋季柯达伊合唱作品分析与指挥技能提升外教特训(合唱作品实践)培训等课程。

基地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一方面增加了教师个人多声部的练习机会,让教师的多声部音响想象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教学示范,更加从容地应对多声部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教师在合唱教学实践中,对作品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加强,更加仔细、全面,能够找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目前,通过基地的培训和支持,中山全市有84位音乐教师通过柯达伊教学预备级的测试,其中有12位教師获得优秀等级。

对于中山纪念中学民众中学教师李璐而言,有效地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是她以前不敢想的事情。“我以前在班级合唱教学方面是没有头绪的。特别是面对声音处于变声期的初中生,要教他们唱准单声部都很难,更何况还要完成合唱教学,我根本不敢尝试。”李璐说道,“但是,近两年在基地项目组中,邓惠珍老师组织了项目组成员进行关于班级合唱教学的系列培训。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柯达伊教学法中有一套针对班级合唱教学科学、系统、有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十分有效的。例如,我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执教九年级的多声部合唱课《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对学生进行多声部训练。在教学中,我从二声部少量音级的教学开始,通过不同色彩的字母谱、手拍固定节奏型等变化重复的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由简到难,在帮助学生建立音乐能力的同时,逐步完成了多声部的演唱。”

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教师杨志伟,曾在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课例交流展示活动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杨志伟说:“尽管在全省的教学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但参加基地的培训后,我发现自己的教学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前备课,我注重的是一节课的目标与达成。而现在备课,我会更加重视接续式教学,重视学生歌唱音乐能力持续提升,重视有科学有梯度的教学,逐步实现学生具有多声部班级合唱的能力。”

突破——构建接续教学体系

“接续式教学”是指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就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既前后勾连,也上下重叠:勾连指的是不同难度的技能教学要逐次梯度安排,重叠指的是每节课都要有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因此,“接续式教学”强调教师要树立“每节课都是预备课”的理念,注重每节课之间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上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强调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在每节课结束时明确、具体地总结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要点。

针对班级合唱教学需要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构建丰富的节奏和声、稳定单个和声音程,以及由少到多的和声音程连接再到多声部合唱作品的特点,基地遵循目标明确、按部就班、梯度适当、循序渐进的“接续式教学”基本要求,构建初中班级合唱“接续式”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在班级合唱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构建起看、听、唱等多维度的合唱思维:“看”的方面,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指挥手势做出相应反应,如起、止、力度变化等,引导学生识读合唱曲谱,并对乐曲结构做简单分析;“听”的方面,通过声部间的互相聆听以及大量合唱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从单声部往多声部发展;“唱”的方面,借助柯尔文手势、音程构唱、卡农等练习方式,让学生逐步从单声部齐唱过渡到多声部合唱。

同时,基地对中山目前所用教材中的 14 首合唱作品进行难度梳理、重新编排,并开展教学实践,形成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学用具、课件、音频、视频、微课、精品课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班级合唱教学。

横栏镇横栏中学教师周硕表示,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时,会围绕“听”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听辨节拍、听辨小节、听辨乐句、听辨乐段等。通过导入部分的反复聆听,学生已经能基本学会演唱,按照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在柯达伊教学法和班级合唱“接续式”教学模式里,带领学生用熟悉的歌曲进行学习,才是教学的开始。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青年友谊圆舞曲》一课的教学中,周硕在完成“聆听”的教学环节后,便引导学生“重复演唱”。这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每一次都有新的要求,给出明确的演唱任务,如稳定节拍、唱准节奏、相互聆听……通过依次提升演唱难度,让演唱训练切实有效。“拓展环节是教学巩固的延伸,这一部分的设计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进行多声部练习,二是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来探究新的知识。”周硕说,“基地的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合唱教学不是只存在于合唱歌曲中。虽然《青年友谊圆舞曲》不是一首合唱曲目,但在教授单声部歌曲的时候就应该渗透多声部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多声部的聆听、歌唱等能力,一步步地为学生搭建起多声部歌唱的能力。”

收获——看见教研改革之效

基地针对中山乡镇学校较多的情况,采用城乡结合侧重乡镇的模式,依托松苑中学、沙溪初级中学、东升初级中学、东凤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民众中学5所基地学校,将研究成果分别辐射中心城区、西部片区、南部片区、北部片区、东部片区,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一线音乐教师开展班级合唱教学。

中山市南部片区(三乡、板芙、神湾、五桂山、坦洲)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学校分布较为分散,教师流动性较大,音乐教学整体质量相对薄弱。在基地的组织下,东升初级中学教师陶乐承担起对南部片区音乐教师的帮扶引领任务,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专题研讨、集体训练等方式,为南部片区教师带去 “接续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南部片区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南部片区的教师拓宽了音乐教学视野,更新了对音乐教育的理念认知,有了跃跃欲试的教学改革冲动,更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充满激情,充满干劲,纷纷尝试运用“接续式教学”模式開展班级合唱教学。

“早些年,我也曾有过困惑:自己站在讲台上激情满满地自说自话,看着讲台下的学生暗淡无光的眼睛和漠然的表情,下课后满心都是唏嘘和无奈。若几十年的教学都要如此而过,那音乐教育的价值何在?”陶乐说,“在基地的帮助和推动下,如今我的音乐课堂,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和练习音乐基础技能,掌握音乐创作规律,了解音乐构成要素,发展音乐素养。这样的课堂,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滋养。每堂课我都能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听到学生准确的歌唱,作为音乐教师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邓惠珍告诉记者,基地将继续大胆探索,深入研究班级合唱教学中亟待突破的难点,攻坚克难;在上一阶段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深耕精研、凝练成果,力争构建出高效班级合唱教学模式;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注重增强与省内音乐学科教研基地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加强与粤东西北等地的联系,通过送课下乡、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大辐射范围及辐射力度,真正承担起省级学科教研基地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

歌唱是人类最自然的语言,合唱是集体歌唱的最高形式。提高班级合唱教学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基地将继续向美而行。

猜你喜欢
柯达伊声部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我的基地我的连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如何学习和借鉴柯达伊音乐教育——与米哈利斯的对话中引发的思考
柯达伊与柯达伊教学法
学习·研究·实践·推广——柯达伊教学法在北京市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333首读谱练习》中所体现的柯达伊教学法原则——纪念柯达伊诞辰13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