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为何“叫好不叫座”

2023-08-03 00:05李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学校

李华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口号早已经深入人心,但落实在行动上,花开得不错,果实结得却不尽如人意。每到升学季,特别是高考成绩一公布,人们关注的焦点依然是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被何种大学录取。所谓的名校无不是衡水中学这样的升学率高的学校。由此不难看出由应试教育主导下所取得的考试成绩,还是人们评价教育的硬指标。正因为如此,围绕“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并且成为困扰教育发展的一个历史顽疾。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各种有关素质教育的政策,但各级学校总是想尽千方百计想出五花八门的对策来拖延和应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导致素质教育在学校层面的贯彻总是无法落地,一直悬在半空中。学生负担重的问题非但没有减下来,而且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学生“负担重”“择校热”“厌学”等问题,教育界的人士不禁感叹,“素质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人人叫好的素质教育,落实起来如此举步维艰的原因何在?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提倡,再到推进,已经有20多年。时间虽然很长,但落实素质教育依然是一个难题。我们一直在呼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带来的过重负担,可现实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却“越减越重”;学校减负之后,在社會上却出现了大量的校外辅导班,导致了不少非教育人士创办的培训机构依然生意火爆。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我们不得不对应试教育做出的妥协和无奈之举。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继续在高考选拔制度与素质教育之间徘徊,虽然有好的教育理念和政策,但贯彻起来却很难,令教师们感到无所适从;学校夹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缝隙中,左右为难,也形不成正确的应对措施和办法来实施素质教育。究其原因,是家长对“素质教育”根本不买账,他们对教育的评价就是以功利主义的心态来评判。学生考入什么样的大学,至今还是衡量教育的一个硬指标。再好的教育,如果无法让学生考上好大学,就被视为劣质教育。家长朴素而世俗的愿望,裹挟着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始终不敢轻视和放弃素质教育。应对上级检查,摆出素质教育的档案,应对社会关切,又在搞应试教育的那一套。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人全面发展观的要求。尽管如此,但在教育实践中却遇到了阻碍,导致教育观念与实践脱节。素质教育要摆脱窘境,关键在于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在推进素质教育上,要精准做好加法和减法。素质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发展的内因入手,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但每个学生因成长环境、经历等的不同,导致其人格素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形成了发展的不平衡,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各有所长,这些要素一起构成了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在推进和开展素质教育的真实过程中,那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素质应做加法,予以强本固基;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素质则应运用减法,只有加减法做的精准到位,才会有的放矢解决学生个体发展方面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和成长问题。

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生的负担。教育减负减的是阻滞学生兴趣爱好培养、机械式重复的刷题、僵化教条的考核考试,以及过度、过深、过难的知识传授等。教育减负的根本还在于提质增效,围绕提质增效来减负,才会回归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本质。同时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取得家长舆论的正面支持,才会得到他们行动上的自觉配合。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的全方面和全方位培养的一种立体化教育,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主动进步,如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情感和意志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只有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做好加法,在发展兴趣爱好、创新实践、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等实践方面做加法,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并支撑学生持久的成长。同时,还要延长时间、投入更多精力,减少学生在兴趣不大、精神压力大、课业重复低效、满堂灌等方面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让学生从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才会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精神压力得以缓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学校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学校推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