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丘陵山区立体气候对水稻机插育秧影响分析

2023-08-03 06:22贵州省铜仁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罗来群
农机科技推广 2023年6期
关键词:坝区松桃丘陵

○贵州省铜仁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罗来群

铜仁市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地跨黔北山地和黔东丘陵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市拥有耕地面积536.6 万亩,水稻作为铜仁市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50.6 万亩以上。由于丘陵山区相对海拔落差较大,区域之间因海拔落差而产生的相对温差形成了丘陵山区独特的立体小气候。受此影响,水稻机插集中育秧期间易发生持续性低温天气,特别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还容易形成“倒春寒”,导致水稻幼苗出现滞长、枯萎甚至冻死现象,这对当地水稻的稳产丰产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化解水稻机插育秧期间可能发生的持续性低温天气对水稻幼苗产生的灾害性影响,是摆在每一位山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丘陵山区水稻种植特点及难点

1.山区水稻种植基本特征。一是水稻种植区域间海拔落差较大。全市水稻种植海拔最高地域为松桃县乌罗镇半坡台村,海拔高度为1273 米,海拔最低地域为碧江区漾头镇锦江出口,海拔为205米,两者高差为1068 米。二是种植区域间温差较大。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高低海拔区域之间气温往往相差3℃—6℃,形成了丘陵山区独特的立体小气候,对水稻生产种植产生明显的影响。三是境内盛产优质稻米。由于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境内盛产优质稻米,如江口县茶寨贡米、碧江区白水贡米、松桃县响水洞贡米等,年产优质稻米26.4 万吨以上,年产值近10 亿元。

2.育秧期存在的主要困难。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化技术在铜仁市丘陵山区持续推进,部分地方水稻机插集中育秧环节出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由于春季水稻集中育秧期间,在海拔较高的地域易受丘陵山区立体小气候的影响形成“倒春寒”,从而导致同期水稻幼苗出现滞长、枯萎甚至冻死现象。例如,2022年春季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期间,持续性低温天气在全市部分海拔700 米以上的山区农村形成了“倒春寒”天气,导致田间水稻幼苗不同程度产生冻害,当地农民不得不进行二次育苗,当年的水稻稳产丰产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二、丘陵山区水稻育秧生长环境分析

1.地域地形特点。铜仁市全境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二者约占总面积的96.1%,坝子及其它地貌面积仅占3.9%。境内地貌以山原峡谷和低山丘陵为主,坡度起伏较大,其中海拔500—1000米的地域占63.62%。据《铜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主要数据调查公报》显示,全市位于6 度以下坡度(含6 度)的耕地42060.60 公顷,占全市耕地的11.76%;位于6-15 度坡度(含15 度)的耕地137337.07 公顷,占38.39%;位于15-25 度坡度(含25 度)的耕地105245.82 公顷,占29.42%;位于25 度以上坡度的耕地73075.29 公顷,占20.43%。全市共有500 亩以上的坝区共202 个,其中拥有5000 亩以上的水稻种植大坝共4 个,分布在松桃县(3 个)、思南县(1 个),海拔最高的为松桃县乌罗大坝,海拔高度为842 米,最低为松桃县普觉镇大坝,海拔高度为396 米。

2.海拔分布及温差。铜仁市辖2 区8 县,下辖181 个乡镇(含办事处),其中平均海拔在700 米以上的乡镇(街道)共有59 个,占全市总乡镇(街道)的33%。每年3—5月份水稻育秧期间,这些乡镇更易遭遇“倒春寒”天气,影响水稻幼苗生长,给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更是带来不小的困难;平均海拔位于500—700 米之间的乡镇(办事处)共有77个,占比42%;平均海拔位于200—500 米之间的乡镇(办事处)共有45 个,占比25%(详细情况参见表一)。这些位于中低海拔高度的乡镇农村比高海拔地区同气温相对高出3℃—6℃,出现“倒春寒”天气的可能性小得多,但500—700 米海拔高度区域可能因持续性低温天气影响,在水稻集中育秧期间形成秧苗“滞长”现象,导致水稻育秧期延长并最终影响到稻米产量。

表1 铜仁市行政区划海拔分布及水稻种植坝区数量基本情况 单位:个

表2 铜仁市2022年水稻育秧期间气温情况统计(3 至5月) 单位:天

3.立体气候对水稻育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水稻在低于13℃时停止生长,低于8℃时会产生延迟性冻害,在水稻“三叶一芯”后期温度控制在10℃—20℃范围以内,最低温度界限为10℃。因此,本文在对丘陵山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水稻种植区域气温进行分析时,重点选取8℃、10℃、13℃作为特殊气温值进行数据对比。以2022年为例,这年5月在海拔为285 米的铜仁城区发生“日最低气温低于13℃”的天数为4 天,低于10℃和8℃的天数均为0 天,日均温度低于13℃的天数为1 天。与此同期相比,在海拔高度为833 米的松桃县乌罗大坝,上述气温发生的天数则分别为15 天、7 天、2天、2 天。这种情况使得在全市海拔较高的部分丘陵山区地域形成了“倒春寒”天气,直接导致正处于育秧关键时期高海拔地区水稻幼苗产生冻害,给水稻全程机械集中育苗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三、应对丘陵山区立体气候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进一步结合全市202个500 亩以上坝区水稻种植分布情况,按照不同海拔区域间的差异,合理布局,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优质稻米产业。首先,将海拔位于500 米以上的区域作为优质稻米生产种植区,以提质增效作为突破口,及时布局优质稻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极大地发挥现代农机技术优势,让优质稻米种植成为助力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其次,在海拔位于500 米以下、种植面积在500 亩以上坝区,布局种植常规水稻产业。要集中发挥现代农机的装备优势和技术优势,以水稻机插、机直播关键技术为突破口,普及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全面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2.科学谋划,分类施策。在水稻全程机械化推进过程中,应结合丘陵山区水稻种植的基本特征,科学谋划机插水稻集中育秧,因地、因时、因品种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完善相关应急措施,做到分类施策。一是科学选定水稻品种。在高海拔水稻种植地域宜选择中早熟品种,如香早优2017、T 香优557、泰优390 等;在中低海拔水稻种植地域宜选择中晚熟品种,如宜香优2115、渝香203、泰优808 等。二是科学选定育秧地址。在中高海拔地域应该选取水源较好、土壤肥沃、向阳背风的地方为宜。三是完善针对性技术措施。在海拔高于700 米的水稻种植大坝,采取双膜育秧、双拱棚育秧等方法,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采取大棚育秧。四是探索“易地育秧”办法。在低海拔坝区建立中高海拔坝区优质稻米集中育秧基地。

3.设立课题,主攻关键。针对丘陵山区水稻育秧期间的难点,建议从市级层面进行科研课题立项,探索有效的水稻育秧基地田间温度干预措施,以进一步化解中高海拔区域的水稻机插育秧难题。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近年以来的丘陵山区的气温变化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在每年三至五月份水稻集中育秧期间,对海拔相对较高的丘陵山区的气温进行针对性的气温测报,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做好防冻措施。二是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在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探索应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对水稻育秧基地的温度进行干预。三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探索建立微水电发电装置,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建立可靠适用的微水电增温系统。

猜你喜欢
坝区松桃丘陵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丰收
胡丘陵《栽树》
松桃:男子如松 女如桃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 культуры народности мяо в уезде Сунтао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上英水库库坝区工程地质及大坝质量分析与评价
水库坝区冲刷漏斗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