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音乐教育的研究

2023-08-04 10:40倪甜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倪甜甜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傳统文化,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思想内涵。高校音乐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方向和内容。文章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从坚持有效传承原则、完善课程知识体系、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路径,以此更好地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音乐教育;影响;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3

信息化时代下,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很大影响,也影响着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承载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探究音乐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和路径,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不断发掘,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音乐作品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宣传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高校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积极呈现出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作用。同时,从高校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时间久、文化内容丰富,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其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音乐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学校只有加强音乐教育方面优秀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发挥出音乐教育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音乐作品被传承下来,沉淀为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高校全方位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音乐审美,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创造美,以美育人、渗透德育,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音乐教育或相关艺术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承[1]。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了音乐教育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音乐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优秀传统文化使音乐教育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而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信息化背景下,为更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就需要将传统和本土音乐当作基础,做好中国特色音乐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高校音乐教育中,为丰富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增强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感受[2],并积极在学生认知优秀传统音乐方面进行培养,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音乐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促进传统音乐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不断渗透在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中,对相关教育模式也产生较大影响,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舞蹈等内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不断影响下,很多高校的国外学习者也对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都对音乐教育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四,高校音乐教育在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以后,实现了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这方面的创新除了可以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将其他文化完全摒弃,而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全球音乐文化的融合,进而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在音乐教育中[4]。结合国家具体情况,整合音乐文化中的精华,通过不断融入和演变,可以形成属于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此外,在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教师能够将有价值的传统音乐内容筛选出来,对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通过深入细致的教学使学生感受传统音乐带来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带领学生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4]。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教育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传统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音乐[5],可以提高文化认同和民族向心力,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需要将传统音乐当作载体,采用音乐作品思想,帮助学生有效关注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和文化内涵。

高校是对知识进行生产、传播的关键领域,在音乐教育这门学科中为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教育充分结合,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的传承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一方面,当前西方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不断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在早期的学堂乐歌中[3],西方音乐文化运用不同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形成了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情况,促进了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导致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播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促进传承工作开展,有效应对西方音乐文化带来的挑战,需要做好音乐教育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传承文化是重新塑造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优化音乐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升,音乐教育也对文化内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优秀的音乐载体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来增强爱国情感、培养道德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建立文化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路径

(一)坚持有效传承的原则

在传承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有效的传播方式,进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目前,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也需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创新方式方法,达到教育引导作用。

首先,将学生当作主体。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当作主体,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是需要给予学生在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知情权、选择权,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建议权,并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权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更为主动地融入音乐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加强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音乐教育将不同国家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对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和理念进行吸收,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性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传统音乐的现代感,促进音乐教育有效加入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浪潮中,形成多文化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最后,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实现音乐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1],需要在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通过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多维度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让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也更近一步,有效地将技术性支持提供给音乐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革新。

(二)完善课程知识体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西方社会也开始对东方传统的优秀教育观念价值进行借鉴和吸取,更好地推动了开放式教育知识体系的建设。对此,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1],并对其文化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归纳、整理传统文化内容和观念,而是需要通过科学和规范的方式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多学科的基础来建设课程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建设效果。一方面,完善和建设音乐教育课程目标以及相应的任务知识体系。其中包含对教材的选择、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改进等,进而更好地对学生展开高效的教学和认知活动。例如,在传统民族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个人学习水平,有效计划安排学习器乐的演奏进度和曲目安排,还要有效明确何时达到什么标准水平,以及哪个阶段该开始哪一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有层次和有步骤地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在课程知识体系的优化中,需要建设策略知识体系,有效改善学生原有的认知和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在出现认知偏差时,可以通过良好学习方法优化和调整错误认知。例如,学生在出现学习传统民族器乐的认知错误时,可以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对课程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及时纠正偏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良好学习成效。总而言之,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促进课程知识体系和音乐教育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内容的一致,重视对学生的优秀文化理论知识培养,让音乐教育不只是局限在对学生的技能型培养,而是需要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目标来完善课程知识体系。

(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中课程教学内容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有效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效果[1]。

第一,在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载体中,民歌是属于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种形式,民歌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内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是思想、文化、艺术和劳动技能汇聚的成果。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更多地选择和运用优秀传统民歌,将民歌中蕴含的文化体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传统民歌有着类型多样、内容和形式丰富的特点,而且类型不同的民歌体裁和创作形式还能够将当地民间文化观念展现出来,也可以进一步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在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需要积极选择具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山西民歌《绣荷包》、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等,通过优美的曲调使学生获得沉浸式的音乐体验,通过歌曲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6]。

第二,在教学内容中,可以选择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欣赏和学习内容。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内容比较广泛,例如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傣族舞蹈、汉族舞蹈等,这些舞蹈各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和人们的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联系,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优化中,需要适当地对民族民间舞进行欣赏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和它们背后蕴含的生活方式、历史发展和习俗风情,并且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将这些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表现出来,开阔学习视野,展现丰富的文化意蕴。

第三,有效选择和应用传统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也是比较关键的实践环节,常见的民族乐器有二胡、笛子、古筝、琵琶等,它们的音色各不相同,经典的器乐作品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大浪淘沙》、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笛子曲《姑苏行》等都充满着浓郁的中华民俗传统文化韵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音乐欣赏学习价值。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应充分加强器乐教学和课程知识的结合,发挥器乐作品的德育价值,提升音乐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四)创建优秀师资队伍

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建优秀师资队伍,通过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路径的不断建设发展。首先,构建培养教师队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目前一些高校音乐教师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教育水平还有待提升,同时,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素养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所以,高校需要构建培养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可以采用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分析会,或与其他学校展开交流学习等方式,有效增加教师知识储备,为构建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提供确切保障。其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意识的培植[1]。针对不少高校未能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创新工作落实不到位、缺少理论创新成果的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改变意识,从本质上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然后用现代化的方式方法进行传承创新,只有形成这方面的意识,才可以为传统文化传承以及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最后,推动教师理论素养和内涵的不断提升。高校音乐教师除了需要拥有演、奏、唱等音乐知识技能外,还要拥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因此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在改变意识、结合长效机制进行学习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个人的素养和内涵,积极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育的方法[1],从而更好地为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四、结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悠久的历史中来,且又向着不断发展的未来而去。高校音乐教育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载体之一,只有有效地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凝练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目前,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需要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坚持有效传承原则、完善课程知识体系、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建优秀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方法,提高传承效果,促进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霞英.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周颜玲.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

[3]周秋光,龚希政.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25-31.

[4]彭青.地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实践探究[J].音乐天地,2022(11):4-7.

[5]苏博.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意义[J].大观:论坛,2022(5):33-35.

[6]谭晓凤.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策略——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教师,2023(2):21-23.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基于MOOC的高校音乐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