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服务南京图书馆“陶风网借”平台探究

2023-08-04 15:38徐鹏
国际公关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徐鹏

摘要:“信用+网借”作为公共图书馆在信用服务的主要创新,方便广大读者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实践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京图书馆信用网借平台 “陶风网借”平台的介绍,分析了实践成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给公共图书馆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供给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网上借书

信用,介于人们的道德和社会的法制之间,是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使得信用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信用體系的完善可以保障供需关系的有效链接,也为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以信用为媒介,开展的服务也越来越多。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知识管理的重要场所,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许多图书馆也开始引入信用服务。

一、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建设意义

国际图联在 《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1]揭示了平等、开放、共享的原则。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公平、共享也一直是公共图书馆遵循的首要原则。但是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许多图书馆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图书馆常常门可罗雀,许多院校图书馆的图书也很少有人借阅。为了改变这些现状,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广大读者,这些阅读服务提供的大多是电子资源、视听图书,对于改善纸质书籍的低流通状况却收效甚微。纸质图书相对于电子图书其实更具有优越性:直观的接触使读者阅读体验更好,在重点、要点处做好标签,回看时更加简单明了,并且阅读纸质图书带来的满足感也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传统的纸质图书服务不能放松。

图书馆的信用服务,即通过引入信用体系,免除读者押金,使读者真正实现零门槛借书,既可以提高图书馆纸质文献的流通效率,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又能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实现服务创新。目前,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主要信用服务有电子资源访问、信用办证、网上借书。其中,引入第三方信用平台的网上借书服务是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方式,备受读者关注。2015—2016年,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先后推出了基于芝麻信用的信用网借服务,随后图书馆信用网借服务呈现井喷式发展,至今全国已有200家图书馆上线了信用网借服务。[2]

二、“陶风网借”平台简介

“陶风网借”服务是南京图书馆面向全国读者开展的免费网上借书服务,整个系统包括网上办证、读者网借端、管理员移动取书端、物流发书工作站等系统。目前读者可以在多平台办证,读者在支付宝搜索 “南京图书馆生活号”,选择网上借书功能,只要芝麻信用积分达到500分以上,就可办理 “陶风网借”借书证,或者通过 “南京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办理,系统会通过身份证图像识别和手机号实名认证的方式办证。办理网上借阅证后,读者可以通过 “南京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网上借书功能和支付宝 “南京图书馆生活号”的网上借书功能借书,或者通过 “南京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下载 “陶风网借”App进行网上借书,享受足不出户借书、快递到家服务。“陶风网借”服务是一项服务创新举措,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平台运用了RFID物联网、WEBGL3D建模、图书定位导航等技术,利用 “信用办证+网上借书”的模式,[3]将南京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流通点资源相兼顾,规划服务网络;另一方面,服务方式的创新推动了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为旅游景点图书借阅流通服务点提供一体式借阅和管理平台。“新华书店”“凤凰书城”与南京图书馆合作开展 “陶风采—你阅读我买单”服务,“陶风网借”系统将其融合,提供新书网上借阅服务。

“陶风网借”系统的图书资源是以南京图书馆第一期80万册外借图书为核心资源,做到到馆外借读者和网借读者 “同书同源”。“陶风网借”系统在没有使用RFID智能书架、没有布置多余的空间、没有多余复本供网上借书专用的情况下,做到了网上借书和馆藏借阅 “同书同源”,能够实时获得所有书库借出书籍各自的层架标位置,帮助工作人员顺利取到读者所借图书,降低拒借率的同时,取书成功率能够达到80%,这是该系统平台建设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办证、外借等流通政策仍然依照南京图书馆当前流通政策,以不改变南京图书馆当前阵地服务业务流程为前提条件,通过技术手段定位显示每本网借图书的层架位号,并实时动态地取消外借图书的网借检索显示,增加还回图书的网借书目显示,外借图书定位到书架的层架位号。

三、“陶风网借”平台业务场景

“陶风网借”系统将不同平台、不同业务环境和不同的操作系统结合在一起,要做到同时满足不同业务的安全需求,必须先理顺业务需求、强化业务节点、清晰业务数据流程,精确地公布业务数据服务,确定系统的安全性基准,并制定可靠的数据传送安全机制,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传送。平台要求将 AI图像识别、RFID物联网功能、第三方陶风技术等结合起来,将各个服务环节和技术手段安全可靠地融合在一起,并与原有的图书管理体系相融合,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自动化流程,实现下单、取书、外借、打包、物流的全过程。

(一)业务流程

工作人员首先通过图书定位系统,使用图书RFID采集设备,将图书所在楼层、馆藏地、层架架位信息录入系统中,形成可以展示图书位置的3D书架模型。

在 “陶风网借”平台上,将会有图书的位置信息与资料进行实时的共享。读者可以在 “陶风网借”平台上借阅书籍,生成借阅编号,并在借阅编号中注明书籍的书架位置信息,工作人员按系统提供的信息负责挑选书籍;获得相应书籍后,利用网借设备对书籍 RFID的标识进行扫描,将借阅编号与书籍编号相关联,并确定和撤销书籍的层位编号;专员负责打包书籍并寄出物流快件。读者在工作人员处理完成后,可以登录网借App或南京图书馆公众号查询借阅信息。

(二)平台使用的主要技术

“图书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在没有智能书架的情况下,帮助工作人员在几十万册馆藏书库中快速定位图书,找到读者借阅的书籍,提高借阅完成度,降低拒借率。第一步是工作人员建模过程,需要将图书馆各个阅览室通过3D绘图技术建立起虚拟的阅览室书架层列模型,系统自动赋值层架标号,精准定位到书架的每一列每一层。模型建立完成后,一般不再需要更改,即使十多个阅览室一天内也可建立完成。第二步是工作人员使用特定的数据采集设备,通过读取图书的RFID标识,采集图书信息,这个过程中采集设备会将书架号信息与图书信息绑定,即层架号赋值过程。即使书籍被放到别的书架上,也只需要重新赋值书架号。

采集设备采集到的信息通过 “陶风网借”平台上传数据,平台提供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找的功能,实现书籍的位置和显示,并与手机端 (支付宝和微信)进行链接,建立起一条完整的信息链条。工作人员通过图书检索系统就可以很快查询到图书的具体位置,在读者提交借阅订单后,精准地找到书籍。

四、“陶风网借”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能

图书智能定位技术助力 “陶风网借”项目的实施,通过软件技术手段实现南京图书馆近百万册外借图书动态实时定位到层架标签功能,实现了网上借书和馆藏借阅 “同书同源”的服务创新,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费用,减少了图书馆需要的额外空间,增加了图书的外借率和使用率,填补了南京图书馆信用网借服务的空白,属国内同行业首创,技术手段及网借服务成果在国内图书馆界属领先水平。

(二)“抗疫生产”两手抓两手硬

新冠疫情暴发后,为确保抗疫生产两手抓两手硬,南京图书馆率先在全国推出 “闭馆不打烊”的 “百万好书网上借、送书到家不收费”的 “陶风网借”服务,为疫情期间不中断读者借书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 “湖北疫区”人员提供了优先免费送书上门服务,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三)扩大服务覆盖面,填补信息鸿沟

“陶风网借”服务借助国内便捷的物流服务送书到家,实现了图书馆精准对接读者服务缩短到一米的要求,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从而使距离遥远的读者也能获得更加公平的服务,是有效填补信息鸿沟的良好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发展,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扩大与提升。截至2022年8月,“陶风网借”已有超过12万读者通过网上信用办证,服务范围已覆盖31个省、区、市。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平台功能单一

目前平台主要功能還是以网上借书为主,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较少,信用服务类型还有待增加。因为版权问题的限制,“陶风网借”平台集成的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还只能提供资源检索功能。

2.管理制度不完善

信用服务是基于第三方信用平台开展,自身没有对应的信用奖惩机制,由于免除了读者的押金,存在部分读者超期不归还图书、损坏图书的问题,图书馆无法约束读者的违约行为,造成图书馆资产受损,也会损害到其他读者的权益。随着信用读者的增加,这类问题也会随之变多,需要引起重视。

3.平台安全风险

由于平台搭建在互联网上,保存了大量读者的个人信用信息,存在数据存储安全隐患和数据传输泄露隐患,图书馆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做好安全保障尤为重要。

(二)建议措施

1.利用馆员能力,提供学术资源

为解决电子资源版权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可以建立一个移动知识服务平台,让馆员利用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从馆藏库中挖掘出宝贵的资源,为读者提供二次文献加工以及其他数字资源的整合,以扩展知识服务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可以24小时获取的知识服务。

2.丰富平台内容,吸引读者参与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也不能仅局限于纸、电文献资源的服务,要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从读者中获取丰富的文化艺术作品,展示分享给更多的读者,使读者从图书馆获得更多精神食粮。设立积分鼓励机制,激励读者更加认真地对待图书资源,读者通过平台借阅并成功归还书籍可以获取积分,用以兑换礼品,提高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和归还率。此外,图书馆开展的各类讲座、阅读推广活动也可以与信用服务积分绑定,为信用读者在这些活动中设置专属座位,使用积分兑换入场。

3.加强平台建设,提高读者体验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高入侵检测能力,加强数据保护,做好整个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抵御网络攻击,保障读者信息安全。定期组织专业安全团队对平台安全查漏补缺。后期还需增加平台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不断优化检索算法,可以根据不同读者形成个体的用户画像,为其推荐适合的书籍。提高平台响应速度,以快速满足读者的需求。

六、结束语

图书馆的信用网借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方便了读者随时获取图书馆资源,但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还需要进行更多探索尝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和社会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应该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信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只有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其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才能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才能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EB/OL].[2018-06-04].https://wenku.so.com/d/fb0920bbe3c3c10ede6a2a7e994d7cff.

[2] 李强,黄红.“陶风网借”:南京图书馆信用网借服务实践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1(06):65-68.

[3] 韩波.图书馆信用服务模式探讨:以南京图书馆 “陶风网借”项目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39(11):61-65.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十年重庆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