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2023-08-06 06:46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黄岔小学郝增敏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课文信息技术语文

■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黄岔小学 郝增敏

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已然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信息技术是语文课程改革有效的推动工具。那么,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呢?

一、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能够获取良好成效的活动均有赖于某种兴趣的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就具备对感官的刺激功效,通过对媒体的运用,将各种感官全面利用起来以达成多途径传递信息的目的,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透明度,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消化新知识。

在理解能力方面,小学生未达到成熟水平,但是拥有较为丰富的情感。教师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挖掘出来,积极地去学习和思考,对作者笔尖传达出的真理能够生发出感慨乃至惊奇之情。

电教方式能够凭借音频和视频可视可听的优势,活灵活现地展示课文中描写的具体景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相应生活直面相处,从而有效地拉近了学生理解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此基础上,通过更加真切地感受生活和自然美,让学生的情操得以被陶冶,深刻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对传达情感的语言文字有充分、正确的理解。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改变过去受限于时空的局面,更加直观立体地将语言文字描写的情景展示出来。

以《长城》一课为例来讲解,通过动画的方式来向学生生动地展示长城全景,并在其中融入“龙”的图像,二者重合给学生一种震撼的感觉,使他们久久难以忘怀。长城好似一条长龙盘旋于巍峨峻岭之间,这样的文字描述,采取电教方式进行展现,有助于学生感受身处真实场景下那般震撼感,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语文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这一案例非常典型地彰显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文情境中的良好效果。

又如:进行《落花生》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备课时将花生不同生长阶段的图片进行合理排序并配上课文朗诵。如此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听课文的同时,还能直观感受花生的生长变化,给学生营造多姿多彩的阅读氛围,提升他们的专注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抽象、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手段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若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实施情境式教学,可以渲染学习气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内藏的情感。凭借对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和工具的运用,诸如声音、视频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

智力的重心所在就是思维,儿童主打形象思维,但不是说在认识事物上他们仅局限于形象上,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获取具有较强感染力、冲击性强、灵活灵现的材料,将真实景象展示出来,启发作用思考,引导他们去分析表象并进行总结,推动思维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水平也在提升,更多领域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其情景相容、直观可见的效果,使得课堂情景更加优美,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阐述其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能够提前基本掌握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情感诉求,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由于无论是真实所得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上,小学生均很有限,面对课文所对应的背景资料若是储备不足,那么就难以正确理解课文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和作者的情感。教师若是对背景作出适时适度的阐述,那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只是可以动脑思考,还需要动手实践。语文课实践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为其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部分以时间和地点为依据进行写作的记叙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将整篇文章通读以后再将其中提及的人物事件图绘制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准确梳理课文的脉路,强化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引入现代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以“寻找春天”作文写作举例说明,当学生观察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教室里安静下来,学生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让学生从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春天悄无声息地走到了我们的面前,你们看到了吗?它是如此的清新,如此的生机盎然。”这时,学生纷纷发言,然后教师再引导:“你们想不想多看看这种美丽的景象呢?”“想!”教师通过屏幕按键开始播放全国各个地方不同的春天景象。所有学生都保持安静,被这些景象所吸引。“这个地方可真美啊,我也想去。”教师再次引导发问:“你们想为其他同学介绍吗?”“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得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激发了。“想!”瞬间点燃了学生的表现欲,每个人都想要试试。此时,教师顺势而为说:“请同学们以教师讲解的观察手段进行观察,并挑出最吸引你的那张景色来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看看谁表达的景色最美。”多种多样、鲜明生动的画面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充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再安排同桌之间进行互相表达介绍,小组探讨,集体交流,学生纷纷争着抒发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很开心,这为后面的写作进行了很好的铺垫,教学中势必存在一些疑难,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一环节,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思考的“指挥棒”,让现代课堂在启迪思维方面有了更丰富的手段和表现形式。

运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同样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考。以《詹天佑》为例,在进行重点讲解时有必要对计算机加以利用。首先通过动画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通过“人”字形线路巧妙地把詹天佑制作的两个火车头嵌入其中开始运动:由于青龙桥周边有着较大的坡度,从北驶到南口的列车换为两个火车头,分别发挥前拉后推的作用,从该桥路段过去以后,原来前拉后推的两个火车头对换作用。学生亲眼观察到如此绝妙的场景,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发自内心地佩服詹天佑的才学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三、利用APP辅助教学,达到分层教学的效果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是为了辅助教师教学,把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一些繁杂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因此,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提升丰富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如利用APP 工具制作微课,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APP 微课非常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譬如,过去课堂上讲10 分钟,部分学生其实3 分钟就理解了,课堂上“吃不饱”;有的学生,教师讲完了,还是没理解透,又面临“消化不良”。如今,利用课前预习,7 分钟的视频,学有余力的学生看一遍后可以自己主动做设置成闯关游戏的练习题。看一遍不懂的学生,反复多看几遍也就明白了。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掉队”的现象明显有了改善。同时,课堂上教师可以把精力放在与学生一起“攻克”知识点的难点,给学生“拔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更饱”。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帮助,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时,要注重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语文教学走出一条新路。

猜你喜欢
课文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