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机遇、挑战与对策

2023-08-07 19:49邱利见
关键词:中国式教育资源现代化

邱利见

(1.鞍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2.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智力保证[1],教育扶贫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2]。可见,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短板。现代化的乡村教育不仅能够为乡村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使乡村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近年来,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议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机遇、挑战及相应的策略。

一、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着巨大机遇,主要包括技术和数字资源的日益普及,对教育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认识日益增强,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乡村学生提供获得优质教育的新机会。

1.技术和数字资源更加普及

长期以来,乡村学生主要通过课本、实体课堂和日常生活经验等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新时代,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不懈追求,而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呈现形式趋向数字化,使得教育时时、处处都可以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教学通过智能技术整合不同的优质教育资源,营造一个不被时间、空间限制的数字平台,缩短区域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实时互动成为可能[3]。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可以方便地提供课程内容,使乡村学生能够在家学习。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丰富课程内容,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使学生能够体验他们学习的内容,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和学习的兴趣。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数据分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对教育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认识日益增强

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密切的关系[4]。乡村教育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浸润乡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乡村教育可以帮助建设美丽乡村,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乡村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利于加强文化宣传,从而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此外,通过乡村教育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可以改善乡村社会环境,增强乡村吸引力,吸引外地人才来乡村发展。因此,对于乡村教育的投入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也对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教育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认识日益增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也受到了更多关注。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现代化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必备条件。因此,有必要大力加强乡村教育现代化,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为乡村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3.现代化教育模式为乡村学生提供获得优质教育的新机会

信息技术时代,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乡村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并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乡村教育的特殊需求,如乡村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乡村学生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环境等,这使得教育更加适合乡村学生[6]。举例来说,线上教育、社区教育等新方式,能够解决乡村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乡村学生受教育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目标。

此外,通过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定制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等手段可以帮助乡村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教育水平。在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可能有限,因此定制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可以确保乡村学生能够获得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现状的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信,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乡村学生提供了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改善了乡村教育的环境,增强了乡村儿童教育改革的获得感[7],为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带来了不可错失的良机。

二、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挑战

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挑战:乡村教育资源短缺,乡村基础教育与乡村技能教育难以兼顾,乡村文化传统与乡村教育现代化之间存在冲突等。

1.乡村教育资源短缺

乡村教育资源短缺是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由于乡村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使其在教师、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相对紧缺[8]。首先,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现实问题。乡村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经费分配不均、资金筹措难度大以及教育投入低效等原因,导致乡村教育资金短缺。其次,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着乡村优质教师短缺的现实问题。优质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强大引擎[9],乡村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乡村学生的教育水平,优秀的教师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但是,由于乡村地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乡村工作,导致乡村优质教师短缺的情况严重。最后,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着乡村教学设备短缺的现实问题。乡村学校往往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缺乏基础设施。而设施落后的乡村学校缺乏适合教学和学习的良好环境,学生无法享受到充分的教育,并且很难有效地学习。总之,这些现实问题可能导致乡村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机会,阻碍了乡村教育的现代化。

2.乡村基础教育与乡村技能教育难以兼顾

乡村教育需要同时应对乡村基础教育[10]和乡村技能教育[11]的需求,但是两者在教育资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使得乡村教育的现代化之路更加复杂。如果要满足乡村基础教育的要求,就需要为乡村学生提供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而如果要满足乡村技能教育的需求,则需要提供更加实用的知识,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技能。

具体来说,满足乡村基础教育的需求,就要提供适合乡村学生年龄和特殊需求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以及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满足乡村技能教育的需求,则要提供偏向实践的技能训练,包括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乡村学生更好地适应乡村劳动力市场需求,提高其就业前景。可见,现代化的乡村教育需要解决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中兼顾这两种不同需求。

3.乡村文化传统与乡村教育现代化存在冲突

我国乡村文化传统对乡村教育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在保护乡村文化传统的同时,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乡村文化传统和现代教育模式、方法和内容难免会产生冲突[12]。首先,教育目标和方向不一致。乡村文化传统强调传承传统知识和技能,而现代教育则更注重个性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其次,教学方式的差异。乡村文化传统教育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而现代教育则更加强调互动性和探究式教学。最后,教育内容的差异。此外,乡村文化传统侧重于传承传统文化知识,而现代教育则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这些冲突会影响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保留乡村传统文化和推广现代教育知识需要平衡处理,才能避免在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

三、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对策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坚持用“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统筹协调”等理念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13]。基于此,我们认为要积极回应新时代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坚持“系统协调”的理念,促进乡村教育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引领乡村教育现代化;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加强乡村教育现代化与乡村文化传统的协调。

1.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教育,就是要维护乡村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切实解决乡村人民面临的教育难题,让乡村儿童共享现代化教育改革所产生的丰富教育资源。换而言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乡村教育,首要的就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让城乡学生共享教育成果。

首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乡村教育资金投入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可以引导社会投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乡村教育的投资;还可以成立教育基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赠资金;还可以通过推广教育保险制度,加大对教育投入的保障。

其次,增加乡村教师数量,提升乡村教师质量。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优质乡村教师队伍。想要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乡村教师队伍,就需要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满足他们的需求。不仅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乡村教师的重视和认可。此外,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机会。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乡村教师质量。根据教师的需求,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更新教学知识和方法,让他们更熟悉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之,只有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加快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最后,提升乡村教学设备设施水平,优化教学环境。一方面,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的乡村教学设施,使乡村教育环境更加适合现代科技的应用。不仅需要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以支持教学和管理信息化,还需要为乡村学校提供智能教学设备,主要包括电子教学设备、智能教室和网络教学系统等。另一方面,健全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机制。由于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故障,因此,还要建立健全电子设备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学设备设施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2.系统协调:促进乡村教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引领乡村教育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万物。“系统协调”的理念要求我国在乡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要加强乡村教育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系统发展乡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教育模式和学校管理。

首先,引入现代科技,升级教育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现代科技,提高教育内容的现代性,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充分体验现代科技的优势,满足乡村基础教育和乡村技能教育的双重需求。比如,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和实际需求,建立适合乡村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数字资源。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科学技术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引入信息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相关课程;建立现代科技教学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种现代科技资源,包括教育软件、电子书、数字课件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其次,加强合作共建,推广现代教育模式。一方面,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携手,在乡村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对现代化教学的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14]。对内要建立教学研究团队,推动现代教育模式的研究[15];对外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开展合作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不断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推广现代教育模式,倡导新教学法和新评价方式,使课程更加灵活、多样化,使乡村教育更加现代化,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网络课堂教学、虚拟实验和模拟训练以及科技教育项目等。

最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力推广教育技术应用,在乡村教育管理中引入现代科技,如用智能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建立完善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乡村教育创新。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化管理系统的选用和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一,要对乡村学校的需求进行评估,选择适合需求的智能管理系统;其二,还需要对使用该系统的人员进行培训,以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该系统的功能;其三,将智能管理系统与现有管理系统进行集成,以便在管理流程中充分利用其功能定期对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诊断和修复任何问题;其四,还要定期评估智能管理系统的使用效果,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或升级。

3.守正创新: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与乡村文化传统的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6]。对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而言,“守正”就是要继承乡村的优良文化传统,增强乡村教育的特色;“创新”就是要强化乡村教育的现代性,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17]。在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乡村文化传统与乡村教育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冲突。解决这种冲突,就需要整合传统和现代,实现乡村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一方面,要继承乡村的优良文化传统,保持“乡土特色”[18]。乡村教育中,文化传统的缺失会阻碍乡村学生实现栖居成长的可能性,也造成了乡村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中的“失位”。乡土位育理论认为乡村学生在乡村学校的栖居成长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进入更广阔的社会后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继续繁育滋长[19]。因此,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乡村文化传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教育中。具体来说,可以开展文化教育,将乡村文化融入课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举办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乡村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扬中;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另一方面,在保护乡村文化传统的同时,还需要把乡村文化传统和现代教育的优点相结合,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追求”。从课程层面来看,需要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从教育管理层面来看,要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加强乡村教育的治理体系建设,确保乡村教育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

总之,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为城乡均衡发展创造更公平和可持续未来的重要一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迎接机遇应对挑战,通过实施有效的战略,中国可以采取重大步骤,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为乡村学生提供新的机会。

猜你喜欢
中国式教育资源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