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体验的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2023-08-07 19:49
关键词:可视化景区旅游

郑 淼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旅游成为多数人休闲娱乐的选择之一。旅游行业的根本宗旨是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提升旅游的服务体验。但旅游产业迅速发展,造成旅游产业与游客需求存在矛盾点[1],存在信息不完善、实效性差、文化特色难以展现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可视化旅游悄然改变了人们的娱乐选择。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是在人们认知的基础上,将数据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促进旅游产业不断完善的过程。旅游行业的可视化发展,加快了信息沟通的效率,通过加强信息之间的互动,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旅游体验;借助科学管理平台,加强对旅游业的科学化监管;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深入发掘游客需求,实现旅游业的精准营销[2]。旅游信息可视化借助数据信息,推动了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发展。

一、基于认知体验的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作用

认知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地各方面情况的主观感知,包括对景观、文化、服务等的体验。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游客的认知体验能够被网络记录下来,作为旅游产业开发的数据参考。游客将自己的旅游经历及对旅游地的点评发表在社交网站上,其他游客参考并制定自己的出行计划,此种方式能发挥信息的交互作用,保障游客的个性化选择。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是通过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解读数据背后的规律,帮助游客制定旅游攻略,提升旅游体验的技术。部分景区采用信息可视化设计,结合游客不同需求制定旅游线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信息交互让游客在体验景区特色的同时,感受智慧旅游的便捷与人性化[3]。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为景区与游客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旅游产业的附加价值,实现了旅游产业与游客的双向促进,优化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了旅游产业的智慧化发展。

1.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促进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过去,人们通过文本资料和图片对旅游地进行了解,缺乏直观体验,可能产生预期与实际存在差异的问题。信息可视化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等技术整合相关信息,充分发挥信息的附属价值,丰富游客的认知体验,解决旅游信息实际与预期不匹配的问题,加快旅游行业智慧化发展进程。景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游客信息的监控及反馈,整合资源及时调整方案,提升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例如,景区通过可视化设计了解人流量、游玩时长、交通方式等信息,能准确规划景区的配套设备。而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数据共享,能够帮助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制定应急处置机制,保障人员安全。例如,桂林景区借助可视化平台,对客运车辆上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进行监控,并通知交警及时制止[4]。此外,数据共享平台是交通、气象、管理等部门获取信息的途径,海量的信息数据通过可视化处理,帮助人们发现旅游中的一些规律,迅速反馈问题,协助制定相应的决策,保障可视化平台的服务效应[2]。科技的发展与新兴技术的使用,使旅游行业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提升了旅游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2.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助力旅游产业精准化营销

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数字化营销成为旅游产业提升影响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移动网络的全覆盖,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加之新媒体的不断兴起,营销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5]。旅游产业通过新媒体立体呈现平面数据,宣传自身特色景区,同时借助短视频,为游客营造置身其中的效果,提升游客的旅游意愿。各类旅游平台的搭建,能够及时更新旅游信息,方便游客自主进行搜索,制定个性化旅游方案[6]。例如,游客将年龄、兴趣、意向等关键词输入平台,平台通过算法计算提供旅游推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指南。同时,游客的搜索信息和旅游体验相关信息可以被景区收集,以便景区人员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改善旅游服务。景区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开展数字化营销,能够对游客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工作人员调整市场布局,优化营销方案。例如,云计算会对游客搜索信息进行整合,将游客划分类别进行信息推送,有针对性地对游客进行营销,降低无效沟通,提供更加满足游客需求的营销服务[7]。

3.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增强游客智能体验

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其服务对象是游客。因此,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游客体验放在首位,根据游客需求设计旅游产品。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利用信息可视化手段,转变依赖导游的传统信息模式,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例如,某景区开发智能游览系统,对景区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全景技术呈现三维景观,辅以双语讲解,在全方位展现景区特色的同时,为游客按需选择游览内容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游客满意度[7]。针对文化类旅游,游客更关注景区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碎片文化资源的汇总整合,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将人、物、事通过可视化技术呈现,动态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事件。例如,上海记忆——红色旅游项目将有形的历史资源和文化遗产与无形的红色印记相匹配,利用可视化技术在景区内再现历史,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交互性[8]。游客借助移动终端即可获取信息,提前掌握景区的交通、天气、景区特色及文创产品等信息,更加便捷地制定旅游计划。例如,智慧旅游App标注景区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实时定位,方便游客随时获取信息;文创产品多渠道售卖,完善了景区产业链,优化游客智能体验[3]。

二、基于认知体验的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信息可视化设计以直观的方式表达枯燥的数据信息,保障了旅游业的智能化运行,为游客提供了个性化的便利服务。具体表现为在旅游前,为游客提供景区信息,方便其制定旅游规划;在旅游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实时反馈;旅游后,通过反馈平台优化游客的认知体验[5]。但在实际运营中,部分景区旅游观念落后、不注重新技术的使用、对游客需求不了解、管理人才水平不高,制约旅游产业的智能化发展,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景区的客流量,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必须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充分了解游客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因此,景区应加大投入,积极引进科学管理手段,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体验,推进旅游产业的智能化进程。

1.人们的意愿影响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发展

(1)旅游观念滞后,限制旅游受众群体

由于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推广时间较短,部分景区认可其重要性,但对其概念认识不清,虽然开设了网站和公众号,但只实现了设备信息化,可视化效果甚微[9]。针对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当代人们存在几种观念:一部分人思想开放,商业化意识强,对先进理念接受度高,愿意参与旅游信息可视化发展;另一部分人思想保守,对新兴事物认可度低,持观望态度,不愿参与其中[10];还有一部分人面对信息可视化的前期投入,更倾向于维持现状,势必造成旅游受众面变窄,难以维持景区的长期发展。观念的差异造成地方旅游发展受限。

(2)增加人们的收入,提升可视化参与度

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要发展,首先需要当地人的接受和认可。针对信息可视化发展的观念限制因素,政府要加强对信息可视化的宣传,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给予景区信息可视化设计以财政支持,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配置,打消人们对旅游信息可视化改造的顾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障资金支持;人们参与到旅游经营,实现经济效益增收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提升景区影响力,扩大受众范围[10],实现景区与当地人们的双向互助。

2.智能服务影响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发展

(1)数字发展受限,导致旅游信息滞后

科技的进步推动生活信息化发展,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部分景区搭建信息可视化平台,但平台只是作为联系途径,缺乏智能化预订服务,导致景区各部门局限于单一应用,协同作用发挥受限。例如,景区官网只介绍景区概况,客户端设计不完善,游客不能通过网站进行购票和酒店预订等操作[7]。信息可视化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此外,景区的配套服务也是影响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媒体时代,人们会将自己的旅游感受分享在社交平台,而对景区配套服务不完善的评价,可能会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对景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完善资源整合,提升可视化智能度

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能将景区资源整合,做好平台间的有效连接,形成一站式的旅游服务,高效满足供给需求,提升景区服务的便利性。因此,景区需要完善平台管理,配备专业的客服团队,增加与游客的互动,及时有效地解决游客的问题,提高游客满意度。例如,在景区网站上增加咨询、投诉等端口,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根据游客的反馈及时调整旅游推广方案,实现景区与游客的双向促进,发挥旅游信息可视化的优势。

3.数据分析影响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发展

(1)信息解读偏差,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信息数据是旅游可视化设计的关键,也是了解游客认知体验的关键。首先,旅游产业的数据信息量较大,由于部分信息的缺失,造成景区数据解读得不充分。其次,对数据的解读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但由于技术探索不深入,部分景区在通过算法计算用户需求时,并未考虑旅游场景的实际情况及隐藏信息,容易造成认知偏差[5]。例如,学者过园园、樊伟等对无锡市智慧旅游景区的研究发现,可视化只能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缺乏导向性,部分可视化与游客认知相悖,信息呈现效果不佳[3]。

(2)准确解读需求,提升可视化体验度

为充分解读游客需求,景区需要整合变量,提升信息解读的准确性[1]。针对此问题,景区应先分析游客特征,充分考虑不同游客的认知水平,采用通用性强、简单易懂的符号为游客提供标识,比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辅以文字代替解释,增强信息的导向性,丰富表现形式,提升互动性;通过不同色彩的加入,划分预警等级,实现可视化定性设计。清晰的可视化设计,为景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4.技术人才影响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发展

(1)运营主体缺失,制约智慧旅游发展

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需要多种技术的参与,更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参与,人才的短缺是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直接因素。目前,部分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运营缺少旅游信息专职人员的参与,多由当地居民负责。因缺乏专业的培训,导致对信息可视化认知不足,服务意识薄弱。部分乡村景区由村官和懂电脑知识的人员负责运营,网站和公众号与供应机构协助有限,难以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网站信息更新和维护相对滞后[9]。智慧旅游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引进政策尚未落实,对外界人才缺少吸引力,导致人才持续紧缺[11]。

(2)加大人才培养,提升可视化专业度

首先,加大地方人才培养,由地方政府、企业联合高校,对当地居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其次,由专业高校制定人才委培计划,为旅游产业定点输送专业人才,严格落实信息可视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10];最后,政府牵头创建人才激励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信息技术人员,为智慧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12],以专业人才推动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发展。

三、基于认知体验的地方旅游信息可视化优化设计研究

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沟通景区与游客的桥梁,能够帮助游客高效地获取旅游信息,快速构建起对旅游景区的整体印象;景区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够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了解游客需求,并对不适应游客需求之处进行针对性调整,优化游客体验。基于认知体验的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关键是建立数据平台,将旅游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可视化信息,增强游客的使用体验;通过智能交互设计,让游客切身感受到智能服务的优势;完善游客信息反馈,以便景区经营者能够及时了解游客信息,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

1.整合信息收集,构建整体框架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数据信息丰富,涵盖交通、气象、地理、消费心理、用户评价等,各项数据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数据信息包括基础数据和特有数据,不同景区基础数据大体一致,包含地图数据、气象数据、客流量等信息;特有数据包括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实时数据等展现景区独特资源的信息。相关信息可以从政府网站、统计部门及景区获取,用于景区的整体布局。借助景区可视化设计,通过数据库整合信息,提升资源利用率,为游客提供便利;针对特有数据,合理挖掘自身优势,帮助景区塑造旅游形象,提高景区吸引力[7]。例如,上海图书馆整合上海红色文化信息,按照时间维度将人物、地点、事件等信息构建成完整体系,游客能够以更加便捷、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历史、接收信息[8]。因此,各部门需要高效配合,构建景区整体框架,发挥大数据优势,做好信息的梳理和整合工作,展现景区特色风格,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2.数据信息处理,增强用户体验

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并不是数据的堆砌,而是依据整体规划,选择符合景观主题的可视化元素。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抽象的数据需要与人们的认知相匹配,采用图像、文字、色彩、符号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13],让人们在可视化交互作用下,对旅游地区有更深层次的体验[14]。图像能展现丰富的数据信息,通过点、线、面为人们提供视觉认知;文字便于信息搜索和关键信息标识,能够帮助游客理解图示信息;色彩扩充了信息的空间维度,将多维数据进行划分;符号简捷地表示数据,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15]。例如,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设定西游记主题,以休闲娱乐为主,受众面偏年轻化。该景区可视化地图设计选取卡通猴子作为引导物,信息图表以数字突出关键信息,辅以各种符号进行标识,以便游客快速了解信息。此外,色彩将该景区定位信息与休闲区域进行区分,方便游客直观获取所需信息,在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打造特色旅游品牌[16]。信息可视化设计并非装饰性设计,而是基于提升游客体验而进行的积极探索,需要充分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帮助游客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所需信息。

3.智能交互设计,提升服务水平

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借助高度交互性,信息可视化设计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务。通过信息可视化平台,游客能够了解景区的实时信息,景区能更加精准地获取游客需求,并对景区服务进行针对性调整。旅游前,游客可以借助平台了解景区概况,利用智能导航选择最优交通路线,根据平台人流量统计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游览过程中,可视化设计如同专业导游,对游客服务中心、特色景点、卫生间分布等区域进行可视化引导,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突发状况下,景区能够根据信息可视化设计快速获取疏散路线,提升景区应急防护能力[2]。例如,特色区域旅游通过建立信息导航服务网站,与各平台相互合作,充分利用景区资源,各平台通过链接实现游客转接,满足游客景点咨询、门票购买、酒店预订、信息咨询等需求,提升旅游便利度。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平台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打造“平台+健康码”的综合模式,一码包含多重信息,真正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提升了景区的智能化水平[7]。创新的发展模式,借助大数据,加强了旅游产业间的相互配合,提升了问题处理能力,不断优化了服务质量。

4.体验信息反馈,满足用户需求

为了解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景区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但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此种调查方式容易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的后果。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充分发挥游客主动性,引导游客将旅游体验发布在社交平台,为其他游客提供参考。同时,游客的信息反馈也为旅游产业开发及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如,对于南京玄武湖公园的改造,公园方通过信息可视化分析发现游客对玄武湖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公园存在景区特色缺乏、互动性不强、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对此,景区综合考虑游客需求,将文化内涵与景区特色景点结合,增强景点的文化属性;在阳光草坪区域设置互动设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卫生间等设施的配备,保障游客基本需求的满足;增设安全设施及亲子设施,在增强人文关怀的同时,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17]。基于旅游信息的可视化分析,直观反映游客对景区的诉求,方便景区优化服务。

信息可视化设计能促进旅游产业的正向发展,将其应用于旅游产业具有重要作用。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产业应树立先进理念,利用先进技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为游客提供精准化服务,改善传统旅游行业的弊端,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的智慧化进程,全面提高景区服务水平。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旅游信息可视化设计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推动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引进信息可视化技术,真正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加快旅游行业发展步伐。

猜你喜欢
可视化景区旅游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摘牌』
“摘牌”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